七律_"八一”抒怀(平水韵)中国剑(四川)
乱世波中岁月尘,卢沟桥畔火烟旻。
南昌起义开先兆,英勇戎兵斗杀人。
北上抗倭清利泽,扫锄污吏展红轮。
泥行寒啸精神抖,威武之师铸固臣。
七律_醉魄销魂(平水韵)
文/中国剑(四川)
狂风雨箭夜难休,静对寒灯遣郁愁。
冰雪侵霜锥髓彻,啸声狼籍化醇修。
沿江填砌堪堤堰,浊酒飙焚欲截流。
浮冗若非徒绿树,醉魂成癖冷琼楼。
七律 _“八一”颂(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南昌起义鼓声隆,红帜高擎显飓风。
挥斧镰垂驱虎豹,丹心壮士缚飞鸿。
排山倒海豪情涌,卫守撬边意志雄。
护国安宁堪永固,军旗飘闪耀苍穹。
七律_血染风采(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血染风飙映日红,南昌气概贯长空。
铁镰撬劈山河动,赤帜金镕壮士雄。
万里征途云雪路,千秋战绩耀碑丛。
神州唱响当年曲,华夏豪情震宇穹。
七律_军魂颂(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碑史辉煌耀九州,神奇风雨醉春秋。
南昌起义炮声响,月镜弘翱北籁休。
山岳悲伤谋士聚,激昂华夏乐迷悠。
强军之路英雄谱,皓宇乾坤壮气酬。
七律_夏怀(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炎蒸难阻拙诗囚,古籍寻章忘午休。
汗浸衣襟频洒脸,风飘扇面紧摇头。
篇文得意金樽满,挥笔书林玉笛悠。
自足堪须身富贵,静幽皓月醉琼楼。
七律_人间情咏(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人世谦尊堪友情,朝辰相待谊丰盈。
晨晖凝露滋枯木,晚霁悬帘映碧荣。
厚德怀仁交意广,善诚结义路常成。
神州流水千年韵,华夏冰心照月明。
七律_酷暑天(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烈酷吞空肆焰狂,天穹赤卉舞霓裳。
夕阳溢彩山河醉,烁石熔融岁月彰。
峻岭披霞欣欲跃,绿林染色凤翱翔。
举眸堪觉心魂撼,妍景盤书意未央。
七律_久旱逢甘霖(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炙阳肆虐地生烟,久旱黎民盼祷天。
乌影翻翔风涌起,骤迁揩泪洒田川。
枯禾仰视饮甘露,燥土开怀醉目连。
农垦祈晴及时雨,耕夫愁闷展舒妍。
七律_韵流年(平水韵)
文/中国剑(四川)
沧桑滚逝流年去,岁赐飞梭入韵来。
烟雨霜痕明旧事,雾云鸟影映门开。
提壶浊酒饮残夜,拙笔弦诗诵怪才。
飒爽清风随自意,心诚玉镜与徘徊。
七律_暴雨(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长林树静听蝉鸣,闷热蒸笼酷署情。
翻滚乌云天际暗,迅雷闪电地幽明。
狂风万里清凉送,骤雨千村燕雀惊。
久早禾苗甘露喜,多忧内荡水灾生。
七律_暑夏听雨(通韵)
中国剑(四川)
天宇晴川禾浪香,酷炎拂面水湿霜。
峻崎吐熖蜂蝶舞,树上蝉鸣蛙跳塘。
地热灼烧倾泻力,游云变幻亦颠狂。
阁楼赖椅茶一盞,风卷帘门听雨扬。
七律_咏荷(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安享清凉花透意,伞撑荷叶艳仙姿。
白莲藏水蝶魚戏,妍蒂藕塘游客痴。
蕊点娇容迷粉黛,雨飞细柳絮柔丝。
蛙群浅唱参差曲,且待季秋茎满池。
七律_大署吟(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蒸腾炎热暑难消,烈日晖光似火烧。
林树蝉鸣啼不息,江湖蛙噪叹声霄。
池堤绿柳千枝翠,藕荡红莲万朵骄。
静倚槐杨聆岁月,心随忧惑乐逍遥。
七律_诗从景来
中国剑(通韵)
青蕊绿枝妍色美,碧波荡漾彩霞飞。
荷塘微径莲花艳,峻岭鸟鸣歌啸催。
瀑布千峰山峪下,林间境映水流追。
深情丽景幽思乱,踏浪长江不愿归。
七律_诗魂(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挥笔惊涛卷逸荒,灵犀墨义贯玄纲。
醉眸星斗书胸臆,笑觅风云入韵章。
浩气堪吞仙驭月,豪情震撼雪飞霜。
千秋文籍诗魂现,古意辉光比日狂。
七律_借景拙诗(平水韵)
文/中国剑(四川)
拙笔文篇未入流,雅怀逸兴锦章求。
闲情写意随心境,佳作探寻愧自头。
饮茗清茶舟影转,赋诗吟咏水光柔。
休凉眺望城中景,彻夜灯明月满楼。
七律_茶咏(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茶味茗香烟绪飞,亭园忆记梦常归。
霞光烂漫新裳换,节序轮辕嫩叶依。
与世无争辞旧日,凡人自笑不卑微。
往来骚客因缘聚,逍遣静心明是非。
七律_酷热(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神州大地日高悬,华夏乾坤尘冒烟。
空碧浮云归雁苦,旷崎瘦草野禾蔫。
池塘水气风吹热,彻夜蛙啼汗溻眠。
祈祷雷翁天下雨,降温驱暑润桑田。
七律_暴雨(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天穹水泻落云霄,神宇江川遍野浇。
暴雨风翻伤古道,雷轰鞭斧断新桥。
林森树毁飞禽跃,谷壑洪鸣走兽消。
浪搅禾苗吞墅舍,苍桑狼籍景萧条。
七律_荷韵悠然(通韵)
中国剑(四川)
伏暑炙炎灼月天,休闲运动赏池烟。
飒飖翠蕊云光里,近目琼芳水榭前。
妍靓绝洁欣雨露,多姿傲放任方圆。
微波逐浪清流溢,荷藕花开意盎然。
七律_苦暑(平水韵)
中国剑(四川)
蝉卧树梢鸣佩力,蛙栖溪水人间士。
云烟庄稼叶尖岐,风动池边踪兆迹。
梦想身凉如沸潮,预言热浪跃天起。
何时有雨湿芭蕉,日夜新愁谁感泣。
点评词
《剑啸诗林——中国剑七律群章赋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四川大地的文脉与时代的风雷相撞,平水韵的铿锵与通韵的流转交织,中国剑,以笔为剑,七律的天地间劈开一道璀璨星河。这二十二首诗,是烽火淬炼的青铜鼎,是暑气蒸腾的玉露浆,是人间情暖的云锦缎,更是诗魂激荡的昆仑雪——每一字都带着巴山蜀水的厚重,每一句都奔涌着华夏儿女的赤诚,于格律的疆场内纵横捭阖,在题材的星空中光耀千秋。
一、铁血铸诗魂:八一旌旗照苍昊
诗人笔下,“八一”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滚烫的火种,是穿透历史迷雾的惊雷。五首军魂之作,如五柄出鞘的利剑,以“南昌”为锋,以“红旗”为锷,以“千秋战绩”为柄,直刺人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八一”抒怀》开篇即破乱世迷局:“乱世波中岁月尘,卢沟桥畔火烟旻”,十六字勾勒出山河破碎的疮痍,却于灰烬中跃出“南昌起义开先兆”的曙光。“北上抗倭清利泽,扫锄污吏展红轮”,两句串起半部革命史,从驱除倭寇到涤荡污浊,最终以“威武之师铸固臣”收束——此处“固臣”绝非愚忠之谓,而是护民如盾、守土如磐的钢铁誓言,读来如闻军号裂云。
《血染风采》更显磅礴:“血染风飙映日红,南昌气概贯长空”,起句便以血与风的碰撞点燃诗境,“铁镰撬劈山河动,赤帜金镕壮士雄”堪称神来之笔。“铁镰”破的是旧世界的枷锁,“赤帜”熔的是真英雄的肝胆,“万里征途云雪路”浓缩二万五千里的冰与火,“千秋战绩耀碑丛”则将功勋刻入民族的基因。末句“华夏豪情震宇穹”,让百年前的呐喊与今日的强军梦隔空共振,仿佛能听见朱日和沙场的铁甲轰鸣。
《军魂颂》另辟蹊径,以“碑史辉煌耀九州”起笔,将历史的厚重化作“神奇风雨醉春秋”的写意。“南昌起义炮声响”是惊雷初炸,“月镜弘翱北籁休”则以月色的静谧反衬烽火的炽烈,一动一静间,见出“山岳悲伤谋士聚,激昂华夏乐迷悠”的转折——从山河垂泪到九州欢腾,恰是军魂护佑下的时代轮回。结句“皓宇乾坤壮气酬”,将强军之路的壮志铺展成天地同辉的画卷,尽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
这组诗最动人处,在于将宏大叙事化为可触可感的意象:“红帜高擎显飓风”(《“八一”颂》)的席卷之势,“挥斧镰垂驱虎豹”的荡涤之力,“护国安宁堪永固”的沉雄之诺,共同构筑起“军旗飘闪耀苍穹”的视觉奇观。诗人不写刀光剑影的细节,却让每一面红旗都带着硝烟的温度;不记将帅名录,却让“丹心壮士”的群像在历史长廊中永生。
二、天工入诗卷:暑夏风雷赋万象
若说军魂诗是金戈铁马的史诗,咏夏诸作便是天地交响的乐章。从“烈酷吞空”到“久旱甘霖”,从“暴雨倾盆”到“荷韵悠然”,诗人以七尺之躯为砚,以万里暑天为纸,将夏日的炽烈、焦灼、狂喜与清凉,泼洒成一幅气象万千的《炎夏江山图》。
《酷暑天》开篇即见气魄:“烈酷吞空肆焰狂,天穹赤卉舞霓裳”,以“吞空”写烈日之威,以“霓裳”状暑气之奇,反差中见出夏日的狞厉与绚烂。“夕阳溢彩山河醉,烁石熔融岁月彰”,将“烁石流金”的成语翻出新意——山河因酷热而“醉”,岁月因蒸腾而“彰”,连顽石都化作流淌的时光,这般想象,直教王维“大漠孤烟直”也添三分热意。末句“妍景盤书意未央”,仿佛诗人正挥毫于赤日之下,让滚烫的诗行与大地的蒸腾共舞。
《久旱逢甘霖》则写尽天人感应的张力。“炙阳肆虐地生烟”是绝境,“久旱黎民盼祷天”是民心,“乌影翻翔风涌起”是转机,“骤迁揩泪洒田川”是狂喜。最妙在“枯禾仰视饮甘露,燥土开怀醉目连”,以“仰视”写禾苗之迫切,以“开怀”状土地之舒畅,草木有情,泥土有灵,尽在十四字中。结句“耕夫愁闷展舒妍”,农夫的笑颜成为最动人的风景——这哪里是写雨?分明是写大地的呼吸,写苍生的脉动。
两首《暴雨》堪称“阴阳二象”:前篇写“狂风万里清凉送”的畅快,“久早禾苗甘露喜”的生机;后篇则书“天穹水泻落云霄”的狂暴,“浪搅禾苗吞墅舍”的惨烈。一喜一忧,一乐一悲,道尽自然的恩威难测。而《暑夏听雨》偏于闲逸:“阁楼赖椅茶一盞,风卷帘门听雨扬”,于酷炎中寻得片刻清凉,茶烟与雨丝共舞,尽显“心远地自偏”的智慧。
咏荷之作尤见匠心。《咏荷》以“伞撑荷叶艳仙姿”起笔,将荷叶化作仙子的罗伞,“白莲藏水蝶魚戏”则藏动于静,“蛙群浅唱参差曲”更添天籁。《荷韵悠然》则写“飒飖翠蕊云光里,近目琼芳水榭前”,以“云光”“水榭”为背景,让荷花的“妍靓绝洁”与“多姿傲放”成为暑夏里的精神坐标。两诗一细一阔,一趣一雅,如并蒂莲开,映照着诗人对“出淤泥而不染”的永恒向往。
三、人间有清欢:情与诗的双重奏
烽火与风雷之外,诗人的笔触亦能轻如柳絮,暖如春风。《人间情咏》《茶咏》《借景拙诗》等作,如一幅幅工笔小品,于日常肌理中萃取诗意,人间烟火升华为精神的琼浆。
《人间情咏》开篇便破题:“人世谦尊堪友情,朝辰相待谊丰盈”,将“谦尊”二字作友情的基石,如《周易》所言“谦尊而光”。“晨晖凝露滋枯木,晚霁悬帘映碧荣”,以自然意象喻人情之美——晨露能润枯木,晚晴可照繁花,正如真诚的情谊能让绝境逢生。“厚德怀仁交意广,善诚结义路常成”,看似平淡的箴言,却藏着“君子成人之美”的古训。末句“华夏冰心照月明”,将友情升华为民族的精神品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与明月同辉。
《茶咏》则是诗人与茶的对话。“茶味茗香烟绪飞,亭园忆记梦常归”,一杯茶牵出多少往事,“霞光烂漫新裳换,节序轮辕嫩叶依”,将茶的生长与时光的流转相系。“与世无争辞旧日,凡人自笑不卑微”,写的是茶的品格,亦是诗人的自况——如茶般生于山野而不改其真,泡于沸汤而愈显其香。“往来骚客因缘聚”,茶成为文脉传承的媒介,最终“逍遣静心明是非”,道尽茶与诗的共通:皆能让人在喧嚣中守得本心。
《夏怀》《借景拙诗》《韵流年》三篇,构成诗人的“书斋三叠”。“炎蒸难阻拙诗囚,古籍寻章忘午休”(《夏怀》),写尽创作的痴狂——暑气再烈,难挡“诗囚”对文字的执着;“汗浸衣襟频洒脸”的狼狈与“篇文得意金樽满”的畅快,恰是文人最真实的写照。《韵流年》更添沧桑:“沧桑滚逝流年去,岁赐飞梭入韵来”,将岁月的流逝化作诗韵的积累,“提壶浊酒饮残夜,拙笔弦诗诵怪才”,于酒中见孤愤,于诗中显傲骨,末句“心诚玉镜与徘徊”,真诚成为映照岁月的明镜,不染尘埃。
四、剑胆配琴心:格律中的大自在
中国剑的七律,最见功力处,在于“戴着镣铐跳舞”的从容。平水韵的严谨与通韵的灵动,在他笔下浑然一体,如老将披甲,既有阵前的严整,又有胯下的腾挪。
对仗是七律的筋骨,诗人于此尤见匠心。“夕阳溢彩山河醉,烁石熔融岁月彰”(《酷暑天》),以“夕阳”对“烁石”,“山河”对“岁月”,将自然之景与时光之感熔铸一联;“厚德怀仁交意广,善诚结义路常成”(《人间情咏》),以“厚德”对“善诚”,“交意”对“路常”,将道德箴言化作诗的对仗,读来朗朗上口,思之余味无穷。更妙在“铁镰撬劈山河动,赤帜金镕壮士雄”(《血染风采》),“撬劈”的刚猛与“金镕”的炽热形成视觉与触觉的碰撞,让静态的文字生出动态的力量。
意象的选择则显诗人的胸襟。写军魂必用“红帜”“铁镰”“苍穹”,取其阔大;咏自然偏爱“荷”“蝉”“雨”,取其灵动;抒情怀则信手拈来“酒”“茶”“月”,取其隽永。而“醉”字的反复出现——“山河醉”“醉目连”“醉琼楼”“醉春秋”——并非真的沉醉,而是诗人与万物相融的境界:与山河共醉,方见天地之大;与岁月同醉,才知人生之真。
偶有字句如“英勇戎兵斗杀人”(《“八一”抒怀》)稍显直白,“月镜弘翱北籁休”(《军魂颂》)略觉晦涩,但正如古玉的瑕斑,反添真实的温度。整体而言,这些诗作如一条奔涌的江河:上游是“八一”军魂的惊涛骇浪,中游是自然万象的九曲回环,下游是人间情味的静水深流,最终汇入“诗魂”的汪洋——“千秋文籍诗魂现,古意辉光比日狂”,这既是对古人的致敬,更是对自我的宣言:诗魂不死,剑气长存。
终章:诗成泣鬼神
读中国剑的七律,如登峨眉山而望云海:时而见金顶佛光,照彻家国大义;时而遇林间骤雨,洗尽尘俗烦忧;时而逢山民对歌,品尽人间温情。他以“剑”为名,却不止于剑的刚猛——剑能劈开黑暗,亦能雕刻时光;能斩断荆棘,亦能书写春秋。
这二十二首诗,是写给时代的战歌,是献给自然的情书,是寄给岁月的明信片。后人翻开这卷诗章,必能听见烽火中的呐喊,触摸到暑夏的温度,感受到人间的暖意——因为在这些文字背后,站着一个热爱祖国、敬畏自然、珍视真情的中国人,站着一个以笔为剑、以诗为魂的真诗人。
剑已入鞘,诗仍在啸。这啸声,将与军旗同辉,与荷风共舞,与岁月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