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的鲁中大地,秋意初显却已燃遍烽火。15日夜,沂水城笼罩在沉沉夜色中,唯有城墙上的岗楼偶尔闪过零星灯火,像蛰伏的野兽睁着警惕的眼。22时整,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寂静,鲁中军区解放沂水城的战斗骤然打响!
各路大军如蓄势已久的猛虎,从隐蔽处迅猛扑向城池。负责攻坚的四团指战员目光如炬,直奔日军据点东南炮楼。架桥组的战士们扛着沉重的云梯,在敌人密集的火力网中冲锋——子弹像愤怒的黄蜂呼啸而来,几名战士应声倒下,滚烫的鲜血瞬间浸透了身下的土地。但后面的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猛地接过梯子继续向前,铁架重重砸在城墙根的那一刻,仿佛敲响了胜利的前奏。
年轻的爆破手李希增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抱着炸药包迅速踏上摇晃的云梯,刚攀至半空,一阵枪响袭来,他重重摔进护城沟。浑浊的泥水呛得他剧烈咳嗽,额角的伤口在黑暗中渗出血迹,但他顾不上擦拭,咬着牙挣扎着爬上堤岸,手脚并用地贴近碉堡墙根。导火索被点燃的瞬间,他猛地滚向远处,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第一座炮楼在火光中轰然倒塌,砖石飞溅的烟尘里,传来战友们振奋的呐喊。紧接着,第二座、第三座……连续五座炮楼相继被攻克,外围据点也在十一团的猛攻下令敌人节节败退,枪炮声、喊杀声、碉堡的坍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壮烈的战歌。
这场激战持续了整整一天两夜。当17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硝烟,照亮布满弹痕的城墙时,战斗终于迎来了尾声。6时许,随着最后一处抵抗被肃清,沂水城宣告解放。此役,我军全歼日军第五混成旅团第一中队,击毙日军40名,俘虏20名,更将800余名伪军尽数俘获,胜利的红旗终于插上了沂水城的城楼。
硝烟渐渐散去,战士们站在残破的城墙上,望着苏醒的城池,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激动。有老兵伸手抚摸着弹痕累累的墙砖,低声说:“咱山东八路军,终于在鲁中拿回了第一座县城!”
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消息传遍鲁中根据地,百姓们敲锣打鼓涌上街头,捧着自家省下的粮食慰问战士,孩子们围着穿军装的身影欢呼雀跃。沂水城的解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局部反攻的大门,让深陷战火的齐鲁大地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此后,更多县城在八路军的攻势下重获新生,反攻的浪潮如燎原之火,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迅猛蔓延,为最终驱逐侵略者铺平了道路。那些倒下的战士虽未亲眼见得胜利,但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火炬,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路。
作者 :
牛霞,笔名梧桐,山东临沂人,生于沂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沂水县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见于《齐鲁文学》《青年文学》《乐安诗画》《中国诗人诗选》《诗词楼阁》《新代诗人作家文选》《当代文学大典》
著有长篇小说《驱鬼罗刹》《梧桐花又开》诗词集《梧桐小词》。《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全球华语最美女诗人。
中国爱情诗刊 在线诗人
经典文学网,
中华文艺签约作家,
齐鲁文学签约作家。
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
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各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