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日军精疲力竭,而且不惯夜战,只得收缩兵力,准备次日再战。陈光决定抓住敌人收拢部队时出现的空隙,实施夜间突围,并确定了突围序列:第686团掩护师机关,沿岈山小路向西南方向突围,过汶河去东平无盐村;中路辎重部队经下庄、孙伯过汶河去汶上城东;津浦支队掩护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从寨子向南经摩天岭、过汶河到荣华树村。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还准备了小部队,以便在万一被日军发觉后进行袭扰。陈光特别强调,各部在突围途中如遇敌阻击,要死打硬拼,有进无退,坚决冲出去。同时,他还要求部队做好轻装突围的准备,除武器、弹药和重要文件以外,其他东西全部埋藏起来或直接扔掉,以便顺利突围。
夜幕降临过后,八路军各部队已分别集合完毕,并明确了突围纪律,每个人都记住了被敌人发现后的应对方法,以及万一被打散后的集合地点。大家掩埋了牺牲的战友和不便携带的辎重,安置了难以行动的重伤员,给所有的骡马都上了笼头、用布条包了蹄子,手臂上缠着白毛巾,只等一声令下就立即出发。泰西地委组织部长万里回忆,“我们地委机关的同志都把背包存放到村内的大地窖里,准备轻装前进。”22时,八路军开始按照规定的行军序列突围。陈光派黄励到津浦支队去组织该支队的突围,自己亲自指挥先头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从山沟小路向西南岈山方向突围。八路军指战员们一个跟着一个鱼贯而出,四周除了微啸的晚风和日军哨兵的喊话之外,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日军为防止八路军夜间突围,在陆房周围大小路口燃起火堆,派出小分队来回巡逻,但始终没有发现八路军的行动。就这样,几千人的队伍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5月12日拂晓,八路军突围部队渡过汶河,到达距离陆房70里之外的无盐村和南陶城。津浦支队、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也安全转移到汶河南岸。在无盐村,八路军刚刚架好电台,就听到军委和兄弟部队在搜索第115师的声波。第115师立即报告,已经胜利突围。
12日天刚亮,日军就开始向肥猪山和陆房开炮轰击。经过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后,日军才小心翼翼地摸进村里,但却连一个八路军都没有找到。尾高龟藏得到报告后根本不信,亲自跑到陆房查看,最后只得惊呼“八路军天上的飞了!”
陆房战斗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之后与日军的第一次大仗,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第686团、津浦支队、冀鲁边第7团等部队在代师长陈光、参谋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的带领下,面对极端不利局面,冷静指挥,英勇作战,在予敌重大杀伤的情况下,成功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在无盐村召开的祝捷大会上,罗荣桓高度评价了陆房战斗的胜利,又说:“有的同志埋怨丢了骡马驮子,这没有什么,我们刚刚从山区来到平原,辎重太多是个累赘。这次敌人使我们丢掉了包袱,能够更加轻便灵活地在平原地区作战。”诚如罗荣桓所言,陆房战斗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之后与日军的第一次大胜仗。战后,陈光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此役敌我伤亡均重。敌伤亡八百余,消耗炮弹二千余发。我伤亡二百余,直属队战斗部队此次冲散、失联人员三百余,马百余匹。大小行李大部遗失,消耗待查。”5月28日,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也将第115师战斗的简况报给蒋介石,称“战况异常惨烈,敌死伤逾千”。而山东伪军出的一份报纸则自称日军伤亡1200人。后来,经过多次比对,陆房战斗的战果被认定为毙伤敌1300余人。比如,刘伯承在《我们在太行山上》一文中就指出:“一九三九年五月的陆房战斗中毙伤日寇一千三百余人。”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次非常辉煌的战役。(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