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认为这是一本最好的书
——《涅朵奇卡》读后感
陶玉山

王小波在谈《涅朵奇卡》时是这样说的:“我看了这本书,而且终身记住了前半部。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是一本最好的书,顶得上大部头的名著。我觉得人们应该为了它永远记住陀思妥耶夫斯基……”
《涅朵奇卡》是一本极具冲击力、顶得上“大部头”的杰作。这篇小说简洁叙事和深刻心理刻画而著称,被视为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阅读完了,不得不叹服作者的功力,在27岁就深谙人性幽微,把叶菲莫夫的病态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这本没有写完的书描绘了涅朵奇卡十几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从贫困家庭中继父的虚伪与精神崩溃,到先后被两家贵族领养后逐渐摆脱原生创伤的成长与情感挣扎。她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实现自我觉醒,但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阴郁。涅朵奇卡从被保护者转变为自我主宰者,用这一事实批判了传统救赎观念,指出女性觉醒需要承认自身无力也无法进行拯救,而非依赖外界的“爱”。涅朵奇卡在逆境中完成精神跃进,体现出“杀不死我的,终究会使我强大”这一人生成长哲学观念。能沉浸在《涅朵奇卡》中的人,几乎都曾经或此刻正在经历痛苦的人。他们敏感而悲悯,悔过而痛彻心扉。这是我阅读了这本书后的感悟。
小说描写了失去母亲和继父的涅朵奇卡从童年到成长的故事。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一~三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面上讲小女孩的故事,实际上主角是她的继父叶菲莫夫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小人物。他终日沉浸在幻想中不愿意专心创作,一门心思琢磨着福至高无上的荣誉从天而降,财源滚滚,名利双收。他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家人,每天酗酒度日。甚至在花完二婚妻子带来的1000卢布后,还唆使哄骗继女去偷妻子打工赚来的微薄的生活费……真是一个令人讨厌至极的烂人。他的荒诞不经到精神崩溃,深刻影响了涅朵奇卡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作者通过孤女涅朵奇卡的自述,讲述了她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里长大;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她歇斯底里的性格,使她无法区别现实与幻想。《涅朵奇卡》最扎心的还是第一章,小女孩对继父的讨好近乎于卑微,为了他的一句褒奖夸赞,甚至无视母亲的感受。她不知道,这个嗜酒又不求上进的男人,会彻底改变她的命运。读涅朵奇卡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简单,一个笑脸,一句好听的话,一句肯定,就能当成全世界。这部小说不仅揭示了涅朵奇卡这个少女内心的挣扎与成长,还通过她的眼睛,展现了周边人的伪善与卑劣;深刻剖析了人性与成长的主题,同时,广泛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生活图景。书中关于人性复杂性的探索,大量的心理独白、幻想和对家人的复杂感情,是其它作品所没有达到的力度。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人性的血淋淋的解剖,使得描写的人物更立体鲜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涅朵奇卡》11万字,始于儿童的视角,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它们相对独立,但又推动着涅朵奇卡的成长,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女主三段迥异的生活,分别是“童年”,“新生活”和“奥秘”。她从畸恋、虐恋中逐渐摆脱出来,实现了自我觉醒,性格也愈发独立和成熟。做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贫苦与匮乏造就了艺术家,他们从一开始就形影不离。”书里的典型人物叶菲莫夫,一个颇有才华的男子,生性傲慢的他错过了很多次可以成为自己的机会,可以说是天才死于拖延症。这个作者精心打造的人物明显带有陀氏浓重的个人气质。那时的他尚未成名,同样自负又自卑,为自己病态的自尊心所折磨。正如书中所说“你不过是用自己绝望来毁灭自己,你没有耐心,也没有勇气。”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心理描写可以说是入木三分,让我们惊叹不已,成为后来软弱失意者的典型代表。而另一位闪亮人物则是看似任性、实则善良纯真的卡佳郡主。作者倾尽温柔之笔,让涅朵奇卡在卡佳郡主这里人生第一次感到了纯粹的爱和温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阅读过程中,你会对两个女孩真挚的感情所打动,充分认识到了用不着刻意合群,有趣的人会相互吸引;更会为女主从自卑敏感、极度阴郁,成长为坚强且有主见,有爱心和同情心的17岁少女而欣喜。慢也好,步子小也好,只要是往前走就好。虽然由于作者被流放,这部小说到此戛然而止,我们对此无边的想象却不会停止。其残缺不完整反而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一朵花。“请给我一点好运,剩下的我自己努力。”我似乎听见涅朵奇卡悄悄地这样说。“如果一个人懂得自己的过去,他就能预测自己的未来。”也许,永远17岁的涅朵奇卡没有成长为我们认为的那种“大女主”,但已经迈出反抗第一步、感受到生活温暖的她不会停下脚步。因为作为大写的人在长成大人之前,是不会在精神上示弱的。永远不要责怪你生活中的任何人。好人给你快乐,坏人给你经历。别人怎么对待你,那是因果;你怎么对待别人,那是修行。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成年人的世界,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计其数,只有这样才是最好的防护。
涅朵奇卡在第一任养父那里遇到了开朗活泼的卡佳,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而且喜欢得一塌糊涂。卡佳一出现,涅朵奇卡的心就被夺去,这样的炽热,这样的突然。这种突兀又合理的情感好像来自于本能,来自于本能中强烈的渴望。因为在弱小的她心里,从来没有过这种开朗活泼。卡佳身上那些充满生命活力的一面点燃引发了小涅朵奇卡身上那从小就被压抑埋藏的渴望。她从卡佳身上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本应该也是这样成长的自己。卡佳的存在激活了她灵魂中一直存在却似乎已经被迫冬眠的那部分。朋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真越好。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承诺,会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喜欢卡佳,发自内心的喜欢,不由自主地接近她,也许就是为了想和另一个我融为一体。由此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来的总是我们本身,我们关系中感受到的则是我们心里隐藏的部分。关系激活了我们本身,而非关系赐予了我们。
“从小缺少爱的人,会疯狂地给不缺爱的人献爱。”涅朵奇卡因为淋过雨,而喜欢为别人打伞。为了继父的入场券,她拿了母亲的钱;为了卡佳不受罚,替她关禁闭;为保护米哈伊洛夫娜,她承认信是给自己的……这篇小说就像涅朵奇卡本人一样,看似弱小,却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同时展示出孱弱与坚韧,内敛与奔放。人都是为希望而活。有了希望,才会有生活的勇气。作者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心理洞察,将涅朵奇卡的个人遭遇与俄国社会的现实紧密相连,使得这部小说成为反映时代精神和人类弱点的佳作。这篇未完成的小说写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去世。年幼的涅朵奇卡与继父叶菲莫夫逃跑,而后又被继父抛弃了的场景。撕心裂肺,激荡入情,更是让人心疼这个仅仅八岁的女孩——涅朵奇卡……
仔细说起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几乎不需要挑选,篇篇本本都是经典。每次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第一遍都会觉得喋喋不休,没完没了,怎么那么多的人物和对话啊,让人头晕脑胀。读了第二遍,对人物和情节有了大致了解后,就会觉得那些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其实都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不可或缺的伏笔隐线。《涅朵奇卡》也是这样的。这部小说写到第七章,涅朵奇卡十七岁时就停止了,这是因为作者突然被流放而中断的,算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前部分吧。也就是说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涅朵奇卡以后会经历什么,任凭我们读者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去展开想象。即使是一个中断的开篇,我们读来也觉得是完整的,这不能不说是神奇。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天赋和才华横溢。境界是由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所组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正在于他那种叩问灵魂,震撼人心的巨大思想情感力量。
叔本华说:“不读好书的人,比不读书的好不了多少。”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不是数量的积累,而是深度与质量的追求。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但一定要读对书。好心态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当你明白了人生无意义,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重要的书必须经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享受与作者之间的交流。通过阅读,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表象之外的另一种真实生活。就像王小波说得那样,《涅朵奇卡》不仅是一本好书,而且还是一本对的、值得我们这些渴望生活顺利的普通人经常阅读的书……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