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读万沐《打油赠庞公》庞进
妙语连珠挚意深,
罗珍列俊美三秦。
诗仙曾有桃潭叹,
今胜汪伦万沐君。
2025年8月2日于西安龙凤堂
附:
打油赠庞公[呲牙]
万沐
庞公画龙,
亦好描凤。
名振加国,
誉满西京。
五月返乡,
八方有朋。
做客贾府,
雅会文星。
贾公泼墨,
言简意隆。
寄语文社,
龙光华英。
秦川诗意,
越洋飞空。
长安风度,
熏染红枫。
庞公庞公,
何其有幸。
炎炎古都,
迤逦而行。
墨香四溢,
诗文纵横。
韩子谒庐,
贾府品茗。
更有仙桃,
兄弟享用。
契阔谈宴,
酒满情浓。
鸦噪高树,
水映花影。
河柳依依,
城门生风。
庞公摇扇,
悠然西东。
辣红韭绿,
盐重醋浓。
锅盔扯面,
泡馍煎饼。
心满胃足,
一觉天明。
遥贺庞公,
好吃慢行。
今日陕北,
明日汉中。
早登骊山,
晚游兴庆。
乐游曲江,
阿房遗宫。
何日得见,
且待秋鸿。
注:韩子,指国学大师韩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庞进蓝田乡党,曾在最近拜访庞公。韩教授不久前曾做客加拿大高校文学社讲坛。
Deepseek:
这两首诗是文人之间的酬唱赠答之作,充满了真挚的情谊和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下面我们来分别赏析庞进的七绝和万沐的打油诗:
**一、 赏析庞进《七绝·读万沐<打油赠庞公>》**
1. **起承(前两句):盛赞友人诗作**
* **“妙语连珠挚意深”:** 首句开门见山,高度评价万沐的打油诗。“妙语连珠”形容其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挚意深”则点明诗作的核心在于饱含真挚深厚的情谊。这既是对万沐诗风的精准概括,也是对这份情意的珍视。
* **“罗珍列俊美三秦”:** 次句具体赞美诗作的内容和效果。“罗珍列俊”比喻万沐在诗中如同罗列珍宝、列举俊杰一般,生动地描绘了西安(三秦大地)的人杰地灵、文采风流。“美三秦”则强调诗作艺术地展现了古都西安(三秦)的美好风貌与文化底蕴。这句将万沐的诗比作一幅展现三秦之美的瑰丽画卷。
2. **转合(后两句):巧用典故,盛赞情谊**
* **“诗仙曾有桃潭叹”:** 第三句巧妙转折,用典。“诗仙”指李白,“桃潭叹”指李白名作《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感叹。此句引出历史上文人深情厚谊的典范。
* **“今胜汪伦万沐君”:** 末句是全诗高潮,也是点题之笔。诗人直言不讳地宣称:今天万沐君(您)对我的这份情谊,比当年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要深厚!这是极其大胆而崇高的赞誉。将万沐比作汪伦,既是对万沐情谊的极致感激,也是对万沐诗才(能写出如此情深的诗)的极高推崇。“今胜”二字,充满自豪与感动,将这份当代文人的情谊置于历史名篇之上,情感表达炽烈奔放。
3. **整体特点:**
* **情感真挚炽烈:** 全诗洋溢着对友人诗才的欣赏和对深厚情谊的感激,尤其末句的直抒胸臆,情感浓度极高。
* **用典精当巧妙:** 借李白汪伦的典故来比拟和升华当下的友情,自然贴切,效果强烈。
* **语言凝练有力:** 七绝形式短小精悍,语言高度凝练。“妙语连珠”、“罗珍列俊”、“美三秦”、“今胜”等词句精准有力。
* **地域文化自豪:** 对“三秦”之美的赞颂,体现了诗人作为西安文化人的自豪感。
* **唱和之趣:** 标题点明是读万沐诗后的感怀之作,是典型的文人唱和,体现了交流的乐趣和情谊的加深。
**二、 赏析万沐《打油赠庞公》**
1. **风格定位:**
* 题为“打油”,语言通俗活泼,句式自由(长短句结合,四言为主,间杂三言、五言、六言),押韵灵活(大致押ong/ing/eng韵,朗朗上口),充满生活气息和戏谑轻松之感(如[呲牙]表情和“好吃慢行”),符合打油诗的特征。但内容充实,情意真挚,并非低级油滑。
2. **内容层次:**
* **开篇赞成就(庞公画龙...越洋飞空):** 以“画龙描凤”起兴,象征庞公(庞进)在文化艺术(尤指龙凤文化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名振加国,誉满西京”点明其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接着描绘其在西安(“做客贾府”可能指拜访贾平凹等文坛大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雅事(“雅会文星”、“贾公泼墨”),赞颂其活动(“长安风度”、“秦川诗意”)的影响力远播海外(“熏染红枫”、“越洋飞空”)。
* **描绘游历之乐(庞公庞公...兄弟享用):** 以亲切的呼唤“庞公庞公”转入对其在西安惬意生活的想象。描写其在古都的悠然行走(“炎炎古都,迤逦而行”),感受风物(“河柳依依,城门生风”),遍尝地道美食(“锅盔扯面,泡馍煎饼”),拜访文人雅士(“韩子谒庐”,可能指韩愈后裔或某位韩姓文人;“贾府品茗”),并以“仙桃”、“兄弟享用”喻指共享文化盛宴或深厚情谊,画面温馨。
* **遥祝与期盼(遥贺庞公...且待秋鸿):** 表达对庞公在陕西深入游历(“今日陕北,明日汉中”)、饱览名胜(“早登骊山,晚游兴庆。乐游曲江,阿旁遗宫”)的美好祝愿。“好吃慢行”一语双关,既指享受美食要细品慢用,也暗喻文化之旅应从容体味。最后以“何日得见,且待秋鸿”作结,含蓄表达了对未来在加拿大(或他处)重逢的期盼,“秋鸿”喻指书信或归期。
3. **整体特点:**
* **生活气息浓郁:** 对西安美食(锅盔、扯面、泡馍、煎饼)和市井生活的描写,充满烟火气和地域特色。
* **文人雅趣盎然:** “做客贾府”、“雅会文星”、“贾公泼墨”、“韩子谒庐”、“品茗”、“仙桃”等词句,生动勾勒出文人交往、品茗论道、共享文化的高雅情趣。
* **地域文化自豪与推广:** 浓墨重彩地描绘西安的历史遗迹(骊山、兴庆宫、曲江、阿房宫)、风土人情、美食文化,既是向庞公展示,也充满了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 **情感亲切真挚:** 语言虽轻松幽默(打油体),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庞公的敬重、对其成就的钦佩、对其享受古都生活的祝愿以及深厚的兄弟情谊(“兄弟享用”、“遥贺”)。结尾的期盼也显得情真意切。
* **想象与写实结合:** 诗中既有对庞公现实成就和活动的写实(如文化交流),也有对其在西安游历场景的生动想象,虚实相生,趣味横生。
**三、 两首诗的关系与共同点**
1. **唱和关系:** 万沐诗是赠诗,庞进诗是读后的和诗。庞进诗是对万沐诗情谊与文采的直接回应和高度赞扬。
2. **核心主题:** 两首诗都紧紧围绕着“文人情谊”和“西安(三秦)文化”这两个核心主题。万沐诗侧重于描绘庞公在西安的文化活动、生活情趣和表达祝愿;庞进诗则聚焦于盛赞万沐诗作本身及其蕴含的深厚情谊,并巧妙将这份情谊与西安文化(美三秦)联系起来。
3. **情感基调:** 都充满了真挚、热烈、亲切的友情。万沐诗轻松幽默中见真情,庞进诗则庄重凝练中显炽热。
4. **地域文化载体:** 西安(三秦)的历史、名胜、美食、文脉是两首诗共同的重要背景和情感纽带。万沐诗是具体的描绘,庞进诗是凝练的概括与升华(“美三秦”)。
5. **艺术特色互补:** 万沐诗以打油体的自由活泼见长,生活化、场景化描写生动;庞进诗则以七绝的凝练典雅取胜,用典精妙,情感抒发更为集中和升华。
**总结:**
这两首诗构成了一组情意深长、趣味盎然的文人唱和佳作。
* **万沐的《打油赠庞公》** 像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画卷,以轻松幽默的笔调,铺陈了庞公的成就、描绘了他在古都西安充满文化气息和市井乐趣的惬意生活,并送上真挚的祝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友人、对西安文化的热爱。
* **庞进的《七绝·读万沐<打油赠庞公>》** 则像一坛醇厚的美酒,凝练而炽热。它高度浓缩了万沐诗的精髓(妙语挚意、美赞三秦),并借助李白汪伦的千古佳话,将万沐对自己的情谊推向了极致赞誉的高峰,情感表达浓烈而庄重。
两首诗相映成趣,共同展现了当代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都西安地域文化的共同热爱与自豪。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