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藏“雪”之人
文图/ 邹 冰
在秦岭腹地的留坝县,我遇见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的康勤国,他向我介绍自费收集《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书法的情况。他说,这次展览的书法作品,是从我二十年收藏的800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50幅第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的一次尝试,没有想到,参观群众的热情之高出乎意料,让我非常感动。
康勤国收藏毛泽东《沁园春·雪》书法作品,起因是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书法绘画摄影大奖赛上,他被一幅《沁园春·雪》书法作品吸引。那是一副行草,洁白的宣纸上一条大龙在游荡,一会儿静默,一会儿笔走龙蛇,一会儿一泻千里,他的眼前出现一片一片随风飞舞的雪花。随后,他一个人来到《沁园春•雪》诞生的地方-----榆林市清涧县袁家沟。站在黄河岸边,他说,我一下感受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那一日,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呼呼,雪花飘飘,脑际跳跃出的是伟人站在黄河边上,吟诵《沁园春·雪》的画面。他在袁家沟高声朗诵起《沁园春·雪》,那个场景多年之后仍然历历在目。
“用书法作品展现《沁园春·雪》,本身就是对这篇不休诗作的致敬,也是对那段历史的追忆和怀念。”作为热爱书法作品的康勤国,随着他对《沁园春·雪》产生背景的了解,热爱的闸门轰轰烈烈地打开,就停不下来了。他带着崇敬的心情,辗转北京、山东、山西、四川等20余个省市,从书法家手里收藏到了1000余幅《沁园春·雪》书法作品,其中不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精品。
他说,我的收藏出于个人喜爱,也出于对毛泽东等老一代领导人的敬意。当那些精美的书法作品送到我的手里,我一个人沉浸其中,有时候,彻夜不眠,一个人欣赏把玩。听说我收集《沁园春·雪》书法作品,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把作品送到我的手里,康勤国在西安市成了焦点。随着收集的书法作品越来越多,他把北郊的一套房子装修成《沁园春·雪》书法博物馆。
康勤国从收藏《沁园春·雪》第一天开始,我就把此项工作当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来做。他在收藏中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在筛选作品时要慎之又慎,绝对不能出现错误。比如词中“惟餘莽莽”的“惟”和“餘”;原驰蜡象的“蜡”写作“腊”(1964年以后沁园春雪词经过毛泽东和臧克家谈话后要求写作“蜡”);竞折腰的“竞”,“兢”,必须做到绝对准确。
康勤国告诉我,他在收集书法作品的过程中,思想也在变化,“收藏这件事,从爱好、兴趣变成了我的事业 ,成为了我的使命。 因为这个习惯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每收集到一幅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时,我会心潮彭拜,这也是我创建《沁园春•雪》博物馆的动力。”
康勤国收集《沁园春·雪》书法作品,他的举动从陕西溢出省外,辽宁、内蒙古、山东的书法爱好者打电话寄送来作品,写信、打电话邀请他去举办展览。是啊,这么好的东西,不能躺在“深闺人不知”,得走出去。于是,他携带他的馆藏“宝贝”进行展览,第一站选在贫困山区留坝县,在“秦岭山水艺术季”第一次展出;他把第二站展览选在《沁园春·雪》诞生地榆林市;把第三站选在凤县的“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的展览会上。康勤国异常兴奋,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伟人的诗词使我激动,也使我自豪,我对红色经典文化的向往,铸就了我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永远跟党走的精神信念。
近日,我应康勤国邀请,参观他的《沁园春·雪》书法作品博物馆。他介绍,现在,博物馆展出的真草隶篆形式的书法作品一共20副,一月更换一次。在参观过程中,他的电话不断,有邀请去办展览的,有捐献书法作品的,又上门要求参观的。
有人来访,开门看时,是一位55岁的大姐,她从榆林市而来,是专门来送一副《沁园春·雪》剪纸作品的。她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她参观完博物馆后,拉住康勤国的手说:“收集毛泽东《沁园春·雪》书法、美术作品,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情,希望你一定要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