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因果圆
一、血战扬州
黎明前的扬州城墙被鲜血染成赭色。杜月裳站在箭垛边,看着城外叛军如潮水般涌来。她腕间佛珠隐隐发烫,仿佛在呼应城下的杀伐之气。
"报——西门告急!"传令兵满脸是血。虞梦麟一把扯下染血的披风:"我去!"
杜月裳抓住他的腕甲:"一起。"佛珠相碰的刹那,竟发出金玉之声。云寂禅师赠言在耳畔回响:"珠鸣之时,因果当显。"
西门瓮城内,守军已伤亡殆尽。宁王铁骑突破城门,为首的竟是当年盐运使周大人!他金甲红袍,手持一柄镶着玉璧残片的长剑。
"虞公子别来无恙?"周大人剑尖直指虞梦麟,"贵妃娘娘可好?"
杜月裳心头一震——原来周大人已知他们进宫取药之事!电光火石间,她突然明白贵妃口中的"与令兄有旧"是何意——那分明是兄长生前留下的暗棋!
"玉璧归位!"周大人突然高喊。虞梦麟怀中的残片竟自行飞出,与剑上玉璧合为一体。完整玉璧迸发刺目白光,映出璧内隐藏的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的拓印!"虞梦麟恍然大悟,"你们要伪造圣旨!"
二、菩提证道
混战中,杜月裳被逼至城墙死角。周大人剑锋抵住她咽喉:"杜姑娘可知?令兄死前最后见的就是本官。"
他俯身在她耳边说出一个惊天秘密——杜青山竟是皇室血脉!当年宫变流落的太子遗孤,而凤藻宫贵妃,正是他的亲姐姐!
"所以他才必须死。"周大人狞笑着举起剑,"就像你现在..."
剑光闪过的瞬间,一道灰影倏然而至。云寂禅师的锡杖架住长剑,另一只手结印如莲:"阿弥陀佛!"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杜月裳与虞梦麟腕间佛珠突然飞起,在空中化作一轮金光。玉璧中的文字如活物般游出,与金光交融成巨大"卍"字。
"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禅师的声音响彻战场。周大人突然惨叫起来,他身上的金甲浮现出无数冤魂面孔——黄河灾民、被灭口的盐工、杜青山...最后显现的,竟是虞夫人苍白的面容!
"不!"周大人疯狂撕扯铠甲,"滚开!"他踉跄后退,竟从城头跌落,正落在叛军的长矛上。
三、凤诏平反
三个月后,京师。
杜月裳跪在御书房,听着太监宣读圣旨:"...杜青山实为朕之皇侄,追封忠勇亲王。虞杜两家平反,赐金书铁券..."
她恍惚想起那日城破后,云寂禅师将玉璧郑重交还:"此物当由你供奉。"老僧指着璧上一个小凹痕,"这是令兄咬破手指按下的血印,他早知自己身世。"
走出宫门时,虞梦麟正在白玉阶下等她。春风拂过他的空袖管——那日为救她,他右臂中了毒箭,不得不截肢。
"后悔吗?"杜月裳轻抚他的残臂。
虞梦麟用左手举起一块新刻的木牌,上面写着"虞杜盐行":"为夫只剩左手,夫人可愿当我的右臂?"
阳光下,他们腕间的佛珠同时闪过一道金光。远处传来云寂禅师圆寂的消息——老僧坐化时,面前摆着两盏青灯,一盏写着"放下",一盏写着"自在"。
四、因果镜
多年后的净慈寺,香客们都在传扬一对奇人。他们经营的盐行童叟无欺,每逢灾年便开仓放粮。更奇的是,二人腕间佛珠从不离身。
这日黄昏,一个小沙弥好奇地问住持:"师父,因果真的存在吗?"
老住持笑指大雄宝殿新悬的匾额。那上面"因果镜"三字下,刻着一段小字:
"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慎勿为恶,善自护念。"
暮鼓声中,山门外传来清脆的马铃声。小沙弥探头望去,只见一辆青布马车上,下来个独臂男子和一位眉目如画的妇人。他们腕间的佛珠,在夕阳下如血如金。
(全文完)
--
后记:因果镜中的世间百态
写完《因果镜》最后一个句点,窗外恰逢一场夜雨。案头青灯映着湿润的窗纸,恍惚间似见云寂禅师执杖立于水雾之中,恍然惊觉这部书里的角色,竟已陪我走过半载寒暑。
创作之初,不过是想写个"善恶有报"的通俗故事。待真正落笔,才知因果二字何其沉重。虞梦麟的狠毒里藏着丧母之痛,杜月裳的复仇中裹着兄妹情深,就连周大人的贪婪背后,也站着个被权力异化的灵魂。正如佛经所言:"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盐商恩怨原是幌子,真正想写的,是人心如何在爱恨中浮沉。杜青山咬破手指在玉璧按下的血印,虞梦麟为爱人断臂时的微笑,这些细节常写到我指尖发颤。最难忘却是写周大人坠城那段——金甲映出万千冤魂时,我突然明白,这世上最可怕的报应,从来都是自己造作的业障现前。
特别要感谢金陵古籍馆藏的《两淮盐法志》,书中记载的盐引纠纷案例,为虞杜两家的恩怨提供了历史肌理。而净慈寺碑廊里那块明代"因果镜"石刻,更是直接赋予了本书灵魂。书中佛偈多出自《金刚经》《法句经》,若有释义不当之处,皆是我学识浅薄之过。
有读者问:为何最终章让虞梦麟断臂?这要说到苏州博物馆那尊唐代残臂菩萨像——残缺处生出的圆满,往往比完美更动人。就像杜月裳心口的伤痕,恰是她放下执念的证明。
人生如镜,照见因果。这部书若能让人在掩卷时稍生警醒,在嗔怒之际记得"祸福自招",便不负写作初衷。正如终章老住持所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或许就是文学与佛学共通的力量——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因果。
窗外雨歇,灯花渐暗。书案上那串为写作准备的佛珠,不知何时已断线散落。一粒乌木珠子滚到未完的稿纸上,内壁隐约可见笔墨新题的二字:
"慈悲"。
——甲辰年谷雨夜于金陵忘忧斋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