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当我们谈论信仰与敬仰,总有一些坐标不容错位。
寺庙里的塑像高高在上,接受着香火与供奉,在叩拜与捐施的仪式中维系着某种精神寄托。而烈士陵园里,那些静静躺着的英烈,从未要求过什么,却用生命为我们撑起了站立的尊严、安宁的生活。
这两种“姿态”的对比,其实是两种价值的映照:一种是被供奉的符号,一种是用血肉铸就的丰碑;一种指向个体的祈愿,一种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根基。
我们从不否定宗教信仰自由,但必须清醒:真正值得一个民族永远铭记、世代敬仰的,是那些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献出一切的英雄。他们或许没有金身塑像,却在亿万人心中竖起了永恒的丰碑;他们从未要求跪拜,却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自发挺直腰杆,以仰望的姿态传承他们的精神。
信仰的天平上,衡量轻重的从来不是香火的旺淡,而是是否与民族的命运同频,是否为人民的福祉担当。谁是真正的“佛”?答案早已镌刻在烈士陵园的松柏间,写在每一寸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