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如何在高效课堂中用好“想”和“说”?
答:“想”和“说”是在每一节课最后2分钟要做的事情。正常的程序是先“想”后“说”,基本上各占1分钟。
“想”: 一定要让学生闭目回想,回想整个课堂教与学的流程、定格师生活动情况,尤其是老师“评”的内容。
温馨提示:回顾是必须,闭目是关键。
“说”:大声说出本节课学习所得,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学习感悟。
温馨提示:大声是必须。
学习规范:
“想”: 进入“想”的环节,老师会要求学生闭目回想课堂学习的点点滴滴,让大脑起到知识“摄影”的作用。闭目是关键。
“说”: 进入“说”的环节,老师会要求学生大声说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收获,假想对面是个小学生,把学会的内容讲给他听。大声是关键。
经典思路:
“想”——“回想”,闭上眼睛回顾学习内容
设计的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闭眼回顾本堂课同学和老师的活动、学习内容,训练大脑,启动全脑功能。
闭眼是关键。开始可能不习惯,但一定要坚持。
“说”——大声说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嘴、耳、脑多器官联动,注意力集中,久而久之,专注力、记忆力都得到提升。同时,可以改变自卑、内向的性格。持久性的练习,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都得以锻炼,并且可以提高演讲能力,这是面对未来非常重要的能力。
“想”和“说”是全脑思维的重要手段。虽然二者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但在每节课最后作为不可或缺的环节单独列出,由此可见其画龙点睛之作用。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特聘专家 范兆良校长)
作者简介:
范兆良:脑科学教育专家;“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创始人
原:清北教育集团董事长
北京校研集团董事长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执行董事长
北京名师课博会执行校长
现:北京博文学校首席教育专家
陕西师范大学课堂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专家团特聘专家
衡水基础教育名师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
带出了多位“科学用脑 高效学习”金牌老师
把多所地方基础教育薄弱学校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成地方名校
把无数个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孩子送入高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