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论语》智慧指导我做人处事
文/何所懼
河南省邑县孔子祖籍圣源文明十二家 2025.8.2
我是河南省夏邑县孔子祖籍圣源文明十二家的秘书长何世英(笔名何所懼)。 自去年开始,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夏邑县圣源文明十二家,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精神修行,每日雷打不动地坚持参加《论语》早课的学习,认真收听收看文明十二家发起人张广老师讲解《论语》中的家风智慧,至今已坚持100多期次。在这一期期早课的熏陶下,我如沐春风,将以《论语》的智慧来指导着我做人处事,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去年10月,正值种麦时节。我满心期待地回老家查看刚种下几天蚕豆出土情况。当我踏入田间,眼前的景象却让我瞬间怒火中烧。只见蚕豆苗已破土而出,嫩绿的苗芽充满生机,可相邻的那户人家在播种小麦时,播种机在拐弯处失控,将我的蚕豆地碾得一片狼藉。原本整齐的苗垄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看到这烦心的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去找这位地邻理论一番,问问他为何如此不小心,把我辛苦种下的蚕豆糟蹋成这样。便气冲冲地大步往村里走去。一路上,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被压坏的蚕豆苗,越想越生气。然而,就在我即将踏入地邻家门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论语》中【学而篇】的一句铭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想到这里,我脚步停住了,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礼仪的效用在于追求和谐,无论是古代帝王治理国家,还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谐都是最为可贵的。如果自己此刻带着满腔怒火去找他,以不尊重的态度去质问,很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破坏邻里之间的关系。
想到此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脸上已不见愤怒,取而代之的是和颜悦色的笑容。轻声细语地说起蚕豆被压坏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指责和抱怨。这位地邻看到我如此友善,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连连赔情道歉,还主动提出重新给我翻耕补种蚕豆,包赔损失。我大度地摆摆手,宽厚地原谅了他。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他地邻的另一家,种的麦子同样被这位地邻种麦时压坏了不少。这家人没有学习过传统文化,没有领略过《论语》的智慧。当他发现麦苗被破坏后,二话没说,直接气势汹汹地找到这位地邻,大声争吵起来。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言语冲突很快升级为肢体冲突,两人扭打在一起,双方家人齐上阵,打的头破血流,场面混乱不堪。最终,两败俱伤,都住进医院,双方都花费两三万块钱,医疗费还不能报销。出院后又对簿公堂,由派出所调解找补了医疗费。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彻底破裂了。更重要是给下一代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街谈巷议,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一致称赞我有品行、有智慧、有格局。用智慧和宽容化解矛盾。通过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文明十二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论语》中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开出了和谐文明的之花,也为乡村的和谐友善树立了榜样,注人了温馨而又强大的影响力。
附件之一:本篇特别报道的配音歌曲是《中华好家风》
附件之二:本篇报道的作者何所懼个人简介
这是何所懼个人照
何世英(笔名:何所懼),男,现年74岁,中共党员,会计师,财攻局退休干部。2023年6月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现为孔子祖籍夏邑县圣源文明十二家秘书长。践行修身,爱好诗词创作。常为《新时代文明家风》文刊投送学习践行传统文化的稿件数十篇(已刊发)。现为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