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 蚊子(外一首)
憨翁(吉林)
妙论费疑猜,争囊且鼓腮。
觊覦黎庶血,到处受追拍。
蚊子说
我吸一点血,何必恁矫情?
如此正能量,纷纷送掌声。
两首以蚊子为题材的五言绝句,角度新颖且充满讽刺智慧,展现了民间诗人的幽默与洞察力。
第一首《蚊子》
妙论费疑猜,争囊且鼓腮。
觊覦黎庶血,到处受追拍。
起承转合巧妙:首句以“妙论”反讽蚊声如聒噪空谈(嗡嗡声),次句“争囊鼓腮”活画吸血时腹鼓腮动的丑态。后两句陡然升华,将蚊子觊覦平民鲜血的贪婪本质,与“受追拍”的狼狈结局对照,暗喻剥削者终遭反噬。 用词精炼辛辣:“觊覦”一词庄重中见批判,“黎庶血”直指民生苦难,而“追拍”以日常动作收束,举重若轻。
第二首《蚊子说》
我吸一点血,何必恁矫情?
如此正能量,纷纷送掌声。
反讽入木三分:借蚊子之口狡辩,以“一点血”轻描淡写暴行,“正能量”更将吸血美化为奉献。尾句“送掌声”双关绝妙——既指拍蚊的物理动作,更讽刺现实中剥削者竟获拥趸喝彩的荒诞。
作者以当代语汇活化了古诗:“正能量”“送掌声”(双关反用)等新词入诗,既保留绝句凝练之美,又赋予辛辣时代感,堪称“旧瓶装新酒”的典范。
两首诗呼应之妙:
前首揭蚊之恶,后首让蚊自辩。一正一反间,既完成对吸血者的审判,更延伸出对现实的双重批判:
1. 剥削者的虚伪矫饰(如蚊子自称奉献)
2. 麻木者的盲目追捧(如“掌声”的荒诞认同)
憨翁之“憨”:
作者署名“憨翁”,恰显大智若愚。以诙谐笔法戳破世相,蚊虫之微言,实为警世之洪钟。这种举重若轻的批判精神,正是中国民间诗歌的智慧传承。
两首绝句以微小物象承载深刻喻义,语言通俗却力透纸背,堪称当代讽喻诗的精彩之作。
范勤。网名憨翁。共和国同龄人,现居长春市。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常以诗词楹联灯谜陶情会友。中华诗词学会、解放军《红叶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