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藩“宝鸡纪实”《一项特殊的任务》——54年前销毁日本炸弹的一段往事‖来源:西府新传奇
一项特殊的任务
——54年前销毁日本炸弹的一段往事
●文/李维藩
1971年国庆前夕,市武装部副部长兼人防办主任缑山松同志把我叫到时兼任市革委会副主任、市战备人防领导小组组长的张文斌部长办公室,两位部长给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任务:销毁存放在武装部后院仓库里的一批日本炸弹。当时人防办成立不久,和武装部同在中山西路新维巷现市种子站院内一起办公,受武装部直接领导,整天在一起工作,相互都比较熟悉。我因在部队时参加过“六四年军事大比武”,在军区步兵学校时曾带领学员搞过军事训练,回地方后给民兵干部和宝鸡中学学生讲过“三防”、爆破和土地雷课,有一定军事基础和爆破经验,所以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两位领导一再交代:一定要严密组织,确保安全,不能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
这些炸弹是当年修建渭河堤防时在渭河北岸旧渭河桥和宝成铁路桥之间挖出来的,大小共有20多枚,大的7枚,每个1.2米至1.5米长,上面“昭和×××年”字样依稀可见,小的30至50公分长短不等,虽然在地下已埋了30多年,大都锈迹斑斑,但仍然很牢固,我原想拆掉引信,根本无法下手。
据考证,这些炸弹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轰炸宝鸡时投下的。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沿海和内地许多城市被日本占领,不少工厂、学校、医院、商店和大批难民从沦陷区涌向宝鸡,一时间市区和铁路沿线人口骤增,甚为繁华。武汉失守后,宝鸡又成为内地通往“陪都”重庆的重要交通要道,整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加上又是重要的后方军需供应基地,各种物资仓库较多,所以成了日机轰炸的重点。日本占领山西后,以运城机场为基地,不断对西安、宝鸡等各个城镇进行空袭。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1月到1941年8月三年多时间里,日机先后13次出动了360多架次飞机,对宝鸡火车站、姜城堡仓库区、十里铺申新纱厂工业区、东关市场及其他商业区和渭河桥等目标进行狂轰滥炸,投弹近千枚,炸死无辜群众420多人,炸伤410多人,炸毁房屋960多间,造成很大伤亡和损失。1970年至1971年修筑渭河河堤时,这些当年投下后扎在土里没有爆炸的炸弹被挖了出来,

受领任务后,我先骑上摩托车在渭河南岸沿秦岭北麓各个山沟由西往东逐个勘察,寻找和选择销毁地点。太寅沟和塔稍沟部队施工不能去,川陕路两侧和石坝河等山沟虽然很多,但不是村庄多,人员活动频繁不安全,就是道路不通,交通不方便,炸弹运不进去。找了两天多,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正在一筹莫展时,景兆祯副主任建议到北塬几个沟内看看,最后真在西郊长寿沟内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地方。进沟一公里多,有一个弧形拐弯,沟宽20多米,四周是近20 米高的直立断崖,好像一个天然天坑和深井,东西两侧崖上边到塬顶是500多米高的斜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方选定后,就开始作各项准备工作,准备了引爆用的梯恩梯炸药、电雷管和电线、电池等,到市革委会办事组联系了一辆解放牌汽车。销毁那天武装部派作训科夏远模参谋协助我,时间确定在下午。上午夏参谋在家里落实各项准备工作,我带领人防办电台上新招来的陆宝成、张月友、刘尭、孙惜玲、贺华、王永宁等一伙年轻人到现场挖了一个长1.6米,宽和深各1.5米的坑,并准备了一些树枝和野草。吃过午饭,市革委会派来的汽车和一同来帮忙的几个通讯员、炊事员到了武装部,我和夏参谋指挥他们和电台的年轻人一起把炸弹装到了车上,并固定好,然后司机小心翼翼地把车开出了市武装部大门。到长寿沟口后,车停在公路边,大家把炸弹卸了下来,大的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和抬杠四人一个抬到现场,小的装在筐内运到了现场。我和夏参谋分了工,我负责现场安放炸弹和安装引爆装置,他负责敷设电线,连接电源和周围安全。为确保一次成功,我在坑内设置了两组引爆点,相互并联在一起,然后组织先把大弹分两层排放在坑内,并用铁丝捆扎在一起,把小弹放置在大弹之间和上面。为防止爆炸后弹片飞的过高落下来伤人,在上面铺了一层30多公分厚的树枝和草,草上面又铺了一层薄土。夏参谋把电线敷设到南边靠公路边500米以外的一个石坝后面,接好了电源和闸刀,并向四周派出了警戒岗哨,把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挡在了沟口公路上。一切准备停当后,把所有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域隐蔽。这时突然发现北边一公里外马家塬边有一个小孩在放牛,赶紧派人叫把牛赶到了塬上边。确认周围没有暴露人员,各项引爆装置和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并安全无误后,我发出了引爆指令,夏参谋随即按下闸刀,接通了电源。刹那间,只听得一声惊雷般骤响冲破天空,响彻天际,虽然在500多米外,但仍震耳欲聋,接着一股蘑菇状烟云冲天而起,直上云霄,然后慢慢扩散在空中,远远望去,甚为壮观。紧接着,被炸起的土块和弹片噼里啪啦落了下来,遍地一片哗哗响声。引爆非常成功,7枚大弹和大多数小弹都爆炸了,大家高兴得跳了起来,年轻人个个欢呼雀跃,庆祝胜利,这时,我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几天来紧张的心情松了下来。之后,我组织大家在几百米范围内反复检查和搜索,把几个锈蚀严重没有爆炸的小弹找了回来,用铁丝捆在一起又引爆了一次,方把所有炸弹全部销毁,胜利完成了任务。

作者简介:李维藩,1943年12月生於宝鸡,1962年7月入伍,先后在十一团三连、特务连和司令部服役,1965年到军区步校学习,毕业后留校。1969年8月退伍,到宝鸡市人防办工作,期间曾参加起草了国家《人民防空条例》,兰卅军区《人防组织指挥规则》等法规文件,参加审定了全省各地市《防空袭预案》,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有关文章近百篇,10多次被单位和市上评为模范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02年退休后,参加了以宏扬传统文化和教育青少年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工作,受聘编写了《宝鸡市人防志》和《宝鸡抗战志》(合),现为市政协文史员,市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市炎帝和周秦文化研究会理事。2013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8年10月被市老令委评为宝鸡市最美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