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旗红
作者:曹干云
南昌壮士溅旗红
延安抗日血亦浓
跨过长江城站立
东风浩荡向苍穹
一个强大的军队能防内乱抵外辱,是国家站立的根本。
2025.8.2于巽寮湾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八一军旗红
赖兴荣
军旗映日染碧空,
枪鸣洪城破苍穹。
雪漫长征烽烟路,
剑指倭寇救国途。
铁血凝成雄鹰志,
丹心铸就战狼雄。
九十八载存浩气,
卫国戍边英姿同。
2025.8.2,于瑶城
《血染旗红》与《八一军旗红》两首诗通过不同的历史视角,共同展现了人民军队从诞生到壮大的光辉历程,体现了“军魂铸就国魂”的深刻主题。
一、.《血染旗红》曹干云:人民军队的壮阔史诗。1、南昌起义的起点:“南昌壮士溅旗红”直接呼应人民军队的诞生时刻——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诗中“旗红”象征革命火种,与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旗号镰刀斧头”一脉相承。
抗战与解放的牺牲精神:“延安抗日血亦浓”概括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浴血奋战;“跨过长江城站立”则指向1949年渡江战役的胜利,展现军队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时代精神升华:末句“东风浩荡向苍穹”以宏大意象表达人民军队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与“八一军旗红”中“九十八载存浩气”形成跨时空呼应。
二、《八一军旗红》赖兴荣:军魂传承的具象化表达。历史节点的凝练:“枪鸣洪城破苍穹”回溯南昌起义的枪声,“雪漫长征烽烟路”浓缩湘江血战等长征壮举,而“剑指倭寇救国途”直指抗日战争中湘军等地方武装的贡献。
精神内核的延续:“铁血凝成雄鹰志”强调现代军队的战斗力,“丹心铸就战狼雄”则体现当代军人捍卫国土的决心,与《血染旗红》中“防内乱抵外辱”的宗旨一脉相承。
三、两首诗均通过军事历史事件(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建民族记忆,延续了毛泽东诗词中“红旗”意象的革命浪漫主义传统。两诗均创作时间正值人民军队建军98周年。作者通过艺术化表达,既致敬历史,又回应新时代强军需求——如《血染旗红》强调军队“是国家站立的根本”,《八一军旗红》则以“卫国戍边英姿同”凸显当下使命。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是军旅诗歌的永恒价值。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细节描摹,共同诠释了“文承湖湘、生命许国”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