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与刘宝林是邻居,见证了他从阁老湾这方质朴的土地出发,一步步书写出令人惊叹的商业传奇。他创立的九州通医药集团,如今已是商业版图壮阔、资产超千亿的行业巨擘。每念及此,我内心都满是欣喜。
怀揣着对这份传奇的探究与记录的热忱,围绕刘宝林的创业之路、九州通集团的战略转型、企业担当的社会责任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内容,精心创作了这篇数千字的报告文学。文中,我力图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引人入胜的叙事,全方位展现这一医药巨头的崛起历程与创新实践,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其背后的坚韧、智慧与时代的浪潮涌动。
《扁担挑出的医药帝国:刘宝林与九州通传奇》
作者:田金轩(湖北)
在长江之滨的湖北应城,一根扁担曾挑起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变革的重任。1953年6月出生的刘宝林,从赤脚医生到湖北首富,用四十年光阴书写了一部民营医药企业的壮阔史诗。他创立的九州通医药集团,不仅连续多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更以"九州通模式"重塑行业格局,成为中国医药流通领域当之无愧的民营龙头。
一、从赤脚医生到医药大亨
刘宝林的创业之路始于1969年。16岁的他因家境贫寒初中辍学,被推选为赤脚医生,在应城市天鹅镇开始了行医生涯,从此,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担任赤脚医生的几年时间里,刘宝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更对基层医疗的现状有了深刻认识。每月37.5元的微薄收入,让这位还是年轻人他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1985年,32岁的刘宝林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承包镇供销社医药批发部,从此踏上医药流通之路。
创业初期,刘宝林骑着自行车不分昼夜配送药品,面对资金、销路等重重困难。他立下"宁赔钱,要守信"的原则,每次去广东进货都带着一箱现金,结账时蹲在地上数钱。正是这种诚信精神,为他赢得了上游厂商的信任,仅用一年时间就成为当地"万元户",1988年积累起第一桶金100万元。
1989年,应城医药批发部在民营经济整顿中关闭,刘宝林南下海南重新开始。在混乱的海南药品市场,他敏锐捕捉到医药流通领域存在巨大价差,萌生了改变行业暴利现状的想法。1999年,随着国家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医药经营领域,刘宝林抓住机遇,成立了九州通医药集团的前身。
二、九州通模式的诞生与崛起
2000年,九州通医药集团第一家经营性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创立,标志着"九州通模式"的诞生。这一模式以"现代医药物流为核心竞争力、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市场化经营"为内涵,彻底改变了传统医药流通格局。
刘宝林首创的"低价快批"模式,通过"购进低成本"实现"销售低供价",大幅降低了药品流通成本。2004年,九州通健全配送体系后,上海100多家平价药房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20%以上。2006年,在武汉市普爱医院实行药品直接供应试点,当年为患者节省了4700多万元药费支出。
物流是九州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九州通投资1.6亿元在北京建设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具备独立整合物流规划、物流实施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该中心药品储存量达到40万箱,日均吞吐能力1.5万箱,订单配送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药品出库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2010年11月2日,九州通医药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998),成为民营医药流通第一股。这一年,公司含税销售达220亿元,在全国近万家医药商业企业中位列第三、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一名。
三、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
上市后的九州通并未止步,而是不断推进战略转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九州通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2020年,创始人刘宝林向职业经理人交接,刘长云(法学博士)接任董事长,长子刘登攀当选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标志着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生代提出了“三新两化”战略(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不动产证券化),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九州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成果显著。公司搭建了中药材B2B电商平台(2015年)、好药师O2O系统(2016年),实现出库差错率百万分之一。2023年,九州通实现了1,501.40亿元的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并构建了医疗问诊-购药全流程数字化平台。
截至2024年1月末,九州通“万店加盟”项目通过“自营+加盟”的模式保持快速扩张,已实现自营及加盟药店达到19571家,门店遍布全国,预计2024年门店数量将超过30000家。基于以上零售药店规模扩张的数字化需求,公司致力于“新零售”场景核心系统的研发,打造九州万店数字化平台,通过9大系统构建5大场景数字化,建立医药零售信息化新模式,助力门店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是九州通转型升级的关键。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管理、物流全链条,推动医美等新兴业务快速增长。面向C端的"幂健康"平台和"i茅台"项目也在进一步推进中,构建起覆盖医药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体系。
四、社会责任与产业报国
事业成功的刘宝林始终不忘回报社会。1999年至今,他为家乡捐款捐物累计2000多万元,每年解决200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约18000人次。
在他看来,"输血不如造血,产业扶贫是最有效的扶贫举措"。2008年,刘宝林力排众议,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九州通集团应城医药有限公司,成为孝感市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业务覆盖网络最广的医药物流企业,每年利税1000万元以上。
在罗田、麻城、英山等贫困县,刘宝林投资9800多万元建立中药材基地,帮助当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提升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亩均增收2000多元。他还出资6100万元收购濒临破产的利川药厂,引进技术人员改造升级生产线,使该公司年利税稳居利川第二位。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刘宝林带领九州通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公司被确定为武汉市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采购配送主力企业,承担了武汉全市医疗物资配送任务的80%以上,累计配送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资超过2亿件。刘宝林本人也因此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称号。
五、百年老店的梦想与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九州通正以"中国最专业的大健康服务商"为愿景,朝着"百年老店"目标迈进。公司通过"三化人才战略"广纳全球贤才,在产品端突破、终端网络构建以及长效发展机制上持续发力8。
2025年,九州通医药REIT以11.58亿元募资额创下1192倍公众认购纪录,登陆上交所,标志着公司"二次上市"的资本化进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实现了从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的转型,更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产融结合探索出一条值得复制的路径。
从一根扁担到千亿帝国,刘宝林和九州通的故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这家以"医药通九州,健康送万家"为使命的企业,必将在新时代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