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疫劫试道
寒山寺的钟声穿透晨雾,沈墨卿背着药篓走在山道上。三年修行已让他褪去浮华,粗布僧衣下隐约可见锁骨嶙峋。山脚处,昔日繁华的姑苏城正被黑云笼罩。
"施主且慢。"
明觉法师立在石阶尽头,手中托着个褪色的锦囊。沈墨卿接过时指尖微颤——这是母亲生前绣的平安符,边缘还沾着暗褐色的血迹。
"此去当知。"老僧目光如深潭,"病劫起于贪嗔,药石终非根本。"
城门口横七竖八躺着病患。沈墨卿刚俯身查看,就被个满脸脓疮的妇人抓住衣袖:"大师救我!"那溃烂的皮肤下,竟爬出几条细如发丝的红虫。他猛然想起佛经所言"业虫食髓",冷汗瞬间湿透僧衣。
"用艾草熏灼患处。"清泠女声自后方传来。林清菡戴着素纱面巾,正用银针挑破病患指尖,"毒血要引出来才能敷药。"
沈墨卿怔在原地。她发间仍簪着那支白玉杏花钗——三年前他亲手挑的聘礼。似是察觉视线,林清菡忽然转头,眸光在触及他僧衣时微微一颤。
"沈...法师也懂医术?"
"略通药理。"他低头捣碎手中草药,藏起腕上未愈的割伤。这半年来每逢淫念翻涌,他便以痛制欲,如今旧伤叠新伤,早看不出原本肤色。
第六章 夜雨忏魂
临时医棚里弥漫着苦药与腐肉的气味。沈墨卿替个孩童包扎时,忽听外头传来凄厉哭喊。冲出去只见个披头散发的女子在雨中打滚,桃红纱衣被泥浆染得污浊——竟是醉仙楼的丫鬟春桃。
"柳姑娘变成虫了!"春桃癫狂撕扯自己头发,"她肚子里钻出好多红虫子...李老爷他们全都..."话未说完,突然七窍流血而亡。围观者惊恐四散,只有沈墨卿看见她耳后浮现的胭脂痣——那是柳如烟惯点的位置。
当夜他在医棚守灯。油灯爆出灯花时,帐幔无风自动,袭来一阵熟悉的茉莉香。沈墨卿猛然掐灭灯火,却见月光下浮现道朦胧身影,杏眼桃腮一如往昔。
"沈郎好狠心..."幻影脖颈突然裂开,涌出无数红虫,"不是说永生永世..."
"阿弥陀佛!"佛珠应声而断,沈墨卿咬破舌尖喷出血雾。幻象消散时,他发现自己正被林清菡搀着,她指尖银针扎在他百会穴上,凉意直透天灵。
"淫魔入心。"她声音发颤,"你...你当年究竟..."
檐外雨声渐密。沈墨卿望着她衣襟上沾染的血迹,忽然想起父亲气绝那日,也是这般滂沱大雨。
第七章 因果镜
三更梆子响过,沈墨卿在禅房找到面青铜古镜。这是明觉法师留下的"业镜",据说能照见前世因果。他犹豫片刻,终究咬破手指将血抹在镜面。
血珠渗入铜锈的刹那,镜中浮现出陌生场景:锦衣少年将哭喊的少女推入青楼,老鸨笑着递来银票...那少年眉眼竟与他有七分相似!镜面忽然泛起涟漪,画面变成柳如烟跪在佛前哀求:"信女愿赎罪,求菩萨让我找到他..."
"啊!"铜镜烫得脱手。沈墨卿这才明白,原来柳如烟前世是被他卖入娼门的良家女,今生这场孽缘,竟是宿世冤孽。
晨钟响起时,林清菡捧着药碗进来,见他面色惨白地跪坐在地,铜镜碎在脚边。"法师着相了。"她忽然伸手拂去他额前冷汗,"家父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她腕间飘来淡淡药香,沈墨卿却第一次心无杂念。恍惚间似见母亲在光影中微笑,父亲执卷颔首。窗外,疫云散尽的天空露出久违的晨星。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