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花柳蚀骨
江南的春雨总是缠绵。沈墨卿撑着一把青竹油纸伞,站在醉仙楼朱红的廊檐下。他二十有五,生得眉目如画,一袭月白长衫衬得身形修长,腰间悬着的羊脂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那是去年乡试中举时父亲所赠。
"沈公子可算来了!"门内转出个穿桃红比甲的丫鬟,见了他便掩嘴轻笑,"如烟姑娘从卯时就开始梳妆,这会子胭脂都补了三回呢。"
沈墨卿耳根微热。自半年前在诗会上得见柳如烟,他便似着了魔。那女子不过二八年华,却生得杏眼桃腮,尤其抚琴时低垂的脖颈,白得像是新雪堆就。他轻车熟路地摸出块碎银塞给丫鬟,抬脚往二楼雅间去。
楼里熏着甜腻的暖香,混着酒气与脂粉味。转过屏风,只见柳如烟正斜倚在湘妃榻上,葱白似的手指捏着柄团扇,见他来了也不起身,只将眼波一流:"沈公子今日来得迟了。"
"在书斋耽搁了。"沈墨卿挨着她坐下,鼻尖立刻盈满她发间茉莉头油的香气。他想起清晨母亲在佛堂的叹息——自打结识这花魁,他已有三月未碰《四书》。
柳如烟忽然倾身过来,罗衫领口滑出片雪肤:"听说令尊前日又托人给你说了亲事?"她吐气如兰,指尖在他掌心画圈,"是城东林员外家的千金吧?"
沈墨卿心头一跳。这事他尚未应允,父亲却已放出风声。正待解释,忽听楼下传来嘈杂。丫鬟慌慌张张闯进来:"不好了!林家的人闯到前院,说要找沈公子讨说法!"
第二章 孽缘暗结
暮色四合时,沈墨卿拖着步子回到沈宅。刚跨进垂花门,就见父亲沈老爷立在影壁前,手中藤条在青石板上投下森然长影。
"逆子!"藤条破空抽在他背上,"林家世代清贵,今日竟带人砸了醉仙楼的招牌!你可知道满城都在传我沈家出了个风流败类?"
沈墨卿咬牙不吭声。背上火辣辣的疼,却比不过柳如烟最后看他的眼神——当林家护院揪着她头发拖到院中时,那双眼里的柔情蜜意全化作了怨毒。
"明日就去林家赔罪。"沈老爷扔下藤条,声音忽然苍老,"秋闱在即,你若再..."
话音戛然而止。沈老爷突然按住心口,面色煞白地栽倒。沈墨卿扑上去时,只摸到父亲冰凉的手——那曾教他执笔的手,如今僵硬如枯枝。
灵堂白烛连烧七日。沈墨卿跪在蒲团上,听着往来吊唁的宾客窃窃私语。"听说沈老爷是被气死的""沈家公子迷上青楼女子""可惜了沈家百年清誉"...每句话都像刀子剜在他心头。
第七日深夜,他偷溜出府。醉仙楼的老鸨见他来了,满脸堆笑:"柳姑娘这些日茶饭不思..."话音未落,沈墨卿已冲上楼去。推开门,柳如烟正对镜梳妆,见他来了竟嫣然一笑,仿佛那日的狼狈从未发生。
"我知道你会来。"她赤足走来,纱衣下肌肤若隐若现,"如今没人管你了..."沈墨卿猛地抱住她,将脸埋在那馨香的颈窝里。窗外雨声渐密,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未说完的话,可柳如烟的红唇已堵住他所有思绪。
第三章 家破人亡
三年后冬至,沈宅大门贴上了官府的封条。
沈墨卿蹲在当铺柜台前,看着掌柜用指甲刮拭最后一方田黄印章——这是祖父留下的文房珍玩。"死当三十两。"掌柜撇嘴推过银票,"沈公子,您这月都来三回了。"
银票在柳如烟枕边只停留了半日。当晚沈墨卿回到租住的小院,发现母亲咳出的血染红了半幅被褥。请来的郎中摇头:"郁结于心,气血两亏..."开方的笔还没搁下,门外就传来衙役的喝骂——林家告他骗婚赖债,要拿他见官。
逃亡那夜下着冻雨。沈墨卿背着奄奄一息的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往城外破庙去。母亲伏在他背上轻叹:"你小时候背《孟子》,说'生于忧患'..."话未说完,忽然剧烈咳嗽。等摸到庙檐下,背上人早已没了气息。
沈墨卿在庙里枯坐三日。第四日清晨,他鬼使神差走回醉仙楼。老鸨却拦在门前:"柳姑娘现在接的是盐商李老爷..."话音未落,二楼传来柳如烟娇笑:"那个穷酸?早该打发..."
雨幕中,沈墨卿恍然看见自己三年前的模样——那个立在朱红廊檐下的翩翩公子,如今已成形容枯槁的乞丐。他踉跄着走向城外寒江,却在渡口被个灰袍僧人拦住。
"施主眉间黑气缠绕。"僧人目光如炬,"可是被邪淫所困?"
第四章 苦海回身
寒山寺的晨钟惊起林间宿鸟。沈墨卿跪在大雄宝殿,额头抵着冰冷地砖。这半年他跟着明觉法师修行,才知自己当年种种症状——耳鸣目眩、记忆衰退、无故惊惧,皆是邪淫蚀骨的征兆。
"你可知柳如烟近况?"明觉忽然问。见沈墨卿摇头,老僧叹息:"李盐商玩腻了她,转卖给黑船上的疍民。上月有人在下游发现..."
沈墨卿浑身发抖。不是因旧情,而是突然明白因果报应竟如此迅疾。他想起母亲临终的呢喃,想起父亲未说完的教诲,想起林家小姐——那本该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如今听说在医馆行善济世。
"弟子愿终身持戒。"他重重叩首,却听寺外传来嘈杂。小沙弥慌张来报:"瘟疫!城里闹瘟疫了!"
沈墨卿随众僧下山施药。在弥漫死亡气息的街巷,他看见个戴面纱的女子正给病患喂药。风吹起面纱刹那,他认出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睛——林清菡。对方也看见了他,目光却无怨恨,只轻轻点头。
明觉在他身后低诵佛号。沈墨卿忽然泪如雨下。三年来第一次,他感受到胸口那块压得他喘不过气的黑冰,正在慈悲的阳光下慢慢消融。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