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城 将军府
◎王建生 中国作协会员
旅游伊犁,朋友安排的第一站便是看惠远古城和伊犁将军府。“先有伊犁,后有迪化”。朋友幽默,以一句社会上的流行说法作为理由。区区八个字,看似通俗易懂,实则一语千年,它是对清朝政府治理新疆历史进程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伊犁河谷在早期新疆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乌鲁木齐(旧称迪化)作为新疆政治经济中心的时间顺序。当然,如果强调完整表达,倒是还该添加一句,即先有惠远古城,后有伊宁新市。
成都航空公司的航班下午四点二十三分到达伊宁国际机场,朋友派出的越野车接上我们,一分钟也不耽搁,直奔霍城县惠远镇。
昨夜的一场雨水,将惠远古城洗涮一新,雨后新空,满街的绿色植物散发着淡淡的清凉和悠然的馥香。伊犁将军府位于南大街,漆黑的大门、斑驳的城墙、沉默的石狮和苍劲的古榆,不用言语自森严,默默地迎接八方来客。
“伊犁将军府”早已是国宝级文物,庭阔院深,坐北朝南,典型的中轴线布局,一条新旧时光反复打磨反复叠加的砖头路,将将军府的大门、正殿(大堂)、将军亭、二堂以及军营一线穿珠(遗憾的是府衙“正殿(大堂)”如今只剩遗址)。我们抬腿百年,此时的太阳正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热烈地暴晒着将军府的旧房子和老物件,幸好有一群百年古榆,比房子高出了许多,皮肉皲裂的树干在几根手杖支撑下,依然虬枝伸展如铁,树冠葳蕤,绿意盎然,在边地清澈透亮的苍穹下,摇曳生姿,给将军府大院洒下一片浓荫。
阳光下,两门铜锈斑斑的大炮架设在道路的两侧,还呈战斗姿态,不错,在收复新疆的战火中,它们也曾出生入死,它们算得上国家功臣。我在心里请问,你们可是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兰州“制造局” ?当年,钦差大臣左宗棠曾下命令兰州“制造局” 仿制了德式后膛螺丝炮,射程达到3000米;还改制劈山炮100门,将炮身重量减至320斤,你们属于哪一种?来到两只石雕跟前,那就是怪物,狮子不是狮子老虎不像老虎的,大嘴巴,趴耳朵,绵羊毛,导游说,这些都是当年斗智斗勇的产物,样样都有特别的故事。再看那两块不完整的石碑,据说是国界,其来历也不寻常。当年,《中俄伊犁界约记》签订后,双方约定,界碑由沙俄政府制作,清政府提供尺寸及所需银两。石碑如期完工,约定双方政府代表到边界线划界立碑。可是,清政府代表居然缺席,沙俄趁机将石碑向中国境内推进了20余千米,形成了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区。无端地丢失一片土地,大清当然不乐意,拒绝承认此石碑为国界。争议搁置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国界的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千米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的28平方千米的土地归还中国。在归还的28平方千米土地上出现了四块国界石碑,其中两块收藏在伊犁将军府。石头不会说话,骨子里却是十分清楚,它在国境线上被搬来挪去,哪一次的背后都是血与火的历程。
“一砖铭山河,一瓦镇乾坤。”眼前都是大清时期的遗存,此刻,我们置身于大清王朝的西域,置身旌旗猎猎,万骑拱卫的伊犁将军府。
后园有一株需三人合抱的老树,被誉为“左公柳”。一说是左宗棠当年亲手撒下的湖南柳树种,他边种树边说话:“栽柳如栽戍,根深方御风。”一说是光绪六年左宗棠巡边至此,系战马于柳树,一不留神,铜钱自褡裢漏入树缝。如今,树身刀疤隆起处,还嵌着一枚咸丰制钱。这两种说法虽有些牵强,但都朝着一个方向——人们敬仰左宗棠,思念左宗棠。
柳荫下的石墩上还有残存的字样,仔细辨认:“西陲之要在得民心,回汉同沐王化则边疆永固”。此乃左宗棠训导伊犁将军金顺的肺腑之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回汉亲如兄弟,同沐上天阳光,同守大清的王法,从而,边疆得以永固。
伊犁将军府的故事滥觞于大清的康乾盛世,乾隆爷继承前朝遗志,用几年的时间,先后平定准噶尔汗国和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为了巩固统治,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在伊犁惠远城(今霍城县)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
有人问,为什么是伊犁?其实很简单,直接考虑因素是大清帝国的边疆防务,随时抵御来犯之敌。而且,就当时新疆的版土而言,伊犁地处中心位置(后来丢失了霍尔果斯以西的面积);还而且,伊犁河谷水肥草丰,足以养兵安民。因此,清政府把早期开发重心放在了伊犁。清政府高度重视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为正一品官员(还有位于绥远城的“漠南将军府”中的漠南将军为正一品,其他处均是从一品),而且全由纯正的八旗子弟出任将军。史料记载,伊犁将军曾是清朝在新疆(包括天山南北,甚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官兵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哈萨克、布鲁特等部,兼管行政事务,是清帝国西北边疆的军政核心,也是清朝经营新疆政策的实际参与者和执行者。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首任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北岸度地筑城,乾隆皇帝赐名“惠远”,城内建有伊犁将军府。相比乾隆二年(1737年)始建的内蒙古绥远城“漠南将军府衙”,伊犁将军府晚了约25年。与惠远城同期建设的还有塔勒奇、绥定、宁远、惠宁、熙春、广仁、瞻德、拱寰等八城,合称“伊犁九城”。清政府在伊犁河谷大规模屯田(兵屯、民屯、回屯、旗屯),兴修水利,大量移民实边,使伊犁迅速成为新疆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军事防御体系最完备的地区。
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伊犁河谷是清朝经营新疆的起点,惠远城、将军府是清朝治理新疆的核心枢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