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
作者:张利平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记得2014年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红透大江南北,这首走红的“热歌”,句句扣人心弦,感动着无数人。步入中年,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去年的年好像刚过完,今年的年又来到了,面对无情流逝的时间,我们常常感慨“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曾经以为老去是那么遥远,不经意间年轻已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匆匆的光阴像奔驰的列车与我们毫不客气地擦肩而去,一天又一天,童年的无忧无虑,少年的轻狂浪漫,青年的执着成熟,中年的忙碌奔波......都随着朝花夕拾的往事,早已飘逸在岁月的风尘中。
我常常想,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有人说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春,也有人说是尽享天伦之乐,坐着摇椅慢慢聊的老年...... 似乎我们总是在羡慕还未到来的,或者怀念已经逝去的。 其实,最好的年龄,就是现在。 既往不恋,未来不迎,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当下。自己五十岁已过,人生已经走完一半。这些年,自己明白了天道运行的规律:一年有春夏秋冬,万物有生有灭,人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在按照某种规律在运行。 《增广贤文》中写道:三穷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内心也慢慢释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我们的一生,都在马不停蹄地探索着,年少时,总梦想着远方,总觉得远方才有诗,一切都是为远方脱缰,奔腾而去。但我们忘记了,路就在脚下,远方是脚步丈量出来的。
想想自己也曾年少轻狂,嫉恶如仇,经过社会的毒打,也学会了隐忍和平和,时间磨平了我们身上的棱角,生活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想起一个故事。少年杨炯,性情耿直,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11岁给皇帝做顾问,恃才倨傲,对那些矫揉造作、伪善谄媚的官员自然很是反感,他为这些官员起了个绰号:麒麟楦。
他常常对人说:“那些没有德行学识的家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这与驴子覆盖麒麟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桀骜不驯的人,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给武则天写了《老人星赋》《盂兰盆赋》等歌功颂德的辞赋。称颂皇恩浩荡,天下安康之生平景象,对皇恩圣德大加颂扬,并恭祝皇帝万寿无疆。
活着活着,我们也变成了后来的杨炯,向世俗低头,与生活和解。虽然生活有着太多的违心,有着太多的辛酸,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但是我们仍努力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深情对待岁月的欢喜,从容面对远去的往事,眉宇间舒展的笑容才是人间该有的样子。
人生过半,我终于明白,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它,所有努力都会归零。昨天去包扶村慰问困难群众,看到几个六十来岁的老乡因患脑溢血、脑梗卧床不起,成为儿女的拖累,他们眼神中满是愧疚、满是绝望,令我心中十分不安。我们为了生活辛苦劳作,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日子刚刚好过,身体就垮了,赚的钱又交给了医院。朋友,2025年已至,或许你还在为生活奔波,为事业拼搏,但是请记得,每一个深夜加班的时刻,每一次忽略身体的选择,都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如果非要给2025年的生活加点什么,我希望是身体健康,无病无灾。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把健康置顶。书籍《菜根谭》中写道:“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生命仅有一次,应当且行且珍惜。
“官到科级至,人回城中安”!职级已到天花板,从此不再执着功名利禄,不再纠结是非成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归路。记得《人民日报》曾说: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你心里的那股释怀和格局。只要内心不慌乱,连世界都难影响你。少年时爱看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常梦想仗剑走天涯,踏平贺兰山;青年时爱看琼瑶、三毛的言情剧,期待一见钟情偶遇佳人,从此快意人生;中年时爱看生活剧,困扰于房贷车贷,常为碎银几两纠结;现在已与自己和解,承认半生平庸,一事无成。以前早上睡不醒,现在早上5点以后醒来再也睡不着;以前每到周日在家呆不住,总要出去找朋友“挖三带”、喝酒、谝闲传,现在一个人可以在家里呆一整天;以前哪里人多爱去哪里,现在哪儿清静向往哪儿,一杯茶、一本书能陪伴自己一整天;手机可以寂静一整天,偶然响起,原来是10000、10086及骚扰电话定期的问候……我觉得,近几年,自己的社交圈越来越小,饭局邀约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安静,好像人缘变差了不少。
前两天看到冯唐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才感到释然。他说,大家都是同一个起点的,过了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所谓的名、利、权逐渐拉开,落差就出现了。而层次不同,圈子不同的人,最后注定会渐行渐远。这不是谁的错,只是人生常态。所以,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执迷,不如放手。有些人走进我们的生命,只是为了伴我们一程。有的人,给过我们快乐;有的人,教会我们成长。事实上,当一个人不再过度依赖社交,放得下无意义的联系,懂得享受孤独,才最值得庆祝。因为你已经活成了真实的自己,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朋友,余生让我们学会放下执念,拾起美好。不去跟人攀比,不会趋炎附势,不再与人纠缠,争执不断,保持内心里的淡定和释然,活好当下,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后半生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很认同丰子恺这句话:“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好好爱惜身体,学会颐养自己。毕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除了健康,皆为浮云。与人相处,关系随缘,一切随心,学会独处,保持清醒,活出自我。
书于2025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