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灵魂自带香气”的密码
作者:王雪梅
八一建军节之夜,在诗城韶关的熏风路风度书房,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浈江区作协主席、五月诗社副社长粟立新主讲的“以热爱筑起灵魂的高度——《让灵魂高贵》诗集读书分享会”,徐徐拉开帷幕。六十余名诗歌爱好者欢聚一堂,聆听诵读,交流品鉴,共享这场文学盛宴。年过古稀的老诗人桂汉标来了,韶关作协主席冯春华、副主席吕眉洁到了,五月诗社新任社长胡列志、副社长罗明生、虞永新、唐学连以及元老级五月诗人邓妙蓉、黄海凤、廖开云等都来了,钟学松老师担任主持,还有企业界、公益界和其它体制内外的许多老朋友、大朋友、小朋友如约而至。室外气温高达三十余度,室内诗友的学习交流氛围无比热烈,都试着去破译“让灵魂高贵”的密码。
长发飘飘的粟立新身着一袭藏蓝色长裙,清新温婉恬静,如一朵美丽的夏花绽放于书房。她的语调从容舒缓,声音娓娓动听,仿佛细数家常。她从“与诗歌结缘”,讲到“热爱是灵魂的底色”;从“亲情是最深的根”谈到“诗与祖国:把热爱写在土地上”。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让诗友们深受启发。是的,热爱可抵岁月长。粟立新自称为文学奶奶,在二十余年的文学浸润中,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朵属于她的永不凋谢的玫瑰花。2017年,出版散文集《青山不老》;2021年,她的《让灵魂高贵》一书正式出版,并籍此荣获“2024年东南亚诗歌奖”。从国企下海自主创业者,到一位女作家,粟立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行来,步步生花。用诗歌去提炼快乐和舍弃痛苦,作为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式,就是粟立新选择诗歌写作的初心。码字、遨游在诗歌的海洋里,去构建自己丰盈的精神家园,做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子,这就是我眼中的粟立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思绪回到眼前,身着公主裙的小孙女朗诵奶奶的诗作;《在晨曦中写一首诗》铺展开特区日新月异的画卷;退伍军人孙茂文在这个特别的夜晚,语气铿锵地诵读作为军嫂的作者写的《橄榄绿》,“早安,八月!/ 门口挂上了牌匾/光荣之家”;一位中年男子满怀热爱读到“骄傲的丹冶人/胸前的党徽是最好的见证”。还有让我深受感动的《姨奶奶》里的“姨奶奶在地里种红薯/我和姐姐跑过去/搀扶着她/我们哭了/因为她说话、走路、长相、头发/都和您/一模一样”, 作者以此怀念已故的百岁奶奶,而我,也想起了母亲仙逝后,我见到姨妈时,亦深有同感。而美女梁丽云受邀朗读《重阳雨》,未语泪先流,开篇的一句“奶奶,我想您了/看着窗外雨水与树交谈的声音/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一定是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粟立新的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以情动人。她的家国情怀,她对祖国对家庭的热爱,于字里行间坦露无遗。而作为女性,她生长于一个孝老爱亲的家庭,她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是媳妇,也是奶奶,五代同堂的家庭氛围,让她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庚续传承,每一个角色她都倾情演绎,并吟咏成诗,读之让人动容。良好的家教家风,对诗歌的品读写作,也修养了她至真至善的性情。我和粟立新,诗歌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她的真诚善良、她的热情谦逊、她的宅心仁厚,都像磁场一般,让我不自觉地主动向她靠近,与她相处,总让人如沐春风。这分明就是一位灵魂自带香气的女子。
在这场读书分享会里,主讲人粟立新用心用情讲述,朗读者声情并茂诵读,评论者当场分享读书体会、研究写作技巧,主持人妙语连珠,让人受益匪浅。从主讲人到每一位听众,大家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但却乐在其中,收获满满。
诚如桂汉标老师在分享会上所言:“有些时光就是用来虚度的”。如同空气和阳光,不能用金钱衡量,却不可或缺。诗歌于我们,也是一种精神食粮。这个世界,有的人“无利不起早”,也有的人更追求精神生活的丰盈和灵魂的高尚。“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在心里种下一颗“诗的种子”,以热爱和专注,以坚持和勤奋去浇水施肥,假以时日,必将收获心颜常驻的果实。让灵魂高贵,绽放芳香,我似乎读懂了其中的密码。
(2025年8月2日)
去有诗的地方等你
作者:邓德林
这是繁嚣中的安静小屋
似乎时钟停正了摆动
似乎风停止了流动
只有一行行诗句节拍在跳动
声调
时而如平日的小溪
温柔可爱
时而如暴雨骤停后
发出怒吼
你说铜钱要象雨天
不停地落在你的身旁
我说诗歌要象钱包
走到哪里就要带到哪里
也许有一天逛街
忘了带行李
可你没看到
诗歌在我脑海里
你问我现在去哪里
我说有诗的地方就去那里
去“虛度″一段时光
让太阳从心头升起
(2025年8月2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