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断弦藏秘
"弦断不祥..."赵清漪凝视着指尖的血珠,声音轻颤,"祖父曾说,琴弦无故而断,必有祸事将至。"
宋翊连忙从怀中取出手帕,轻轻包裹她的手指:"不过是琴弦老化所致,小姐不必多虑。"
赵清漪却摇头:"这张琴是祖父亲手所制,琴弦上月才换过。"她突然俯身检查琴身,"等等...断弦处有古怪。"
月光下,断裂的琴弦末端闪着异样的金属光泽。宋翊凑近细看:"像是...钩到了什么东西?"
赵清漪手指轻抚琴面,突然停在龙龈处:"这里松动了。"她用力一推,一块木板应声而开,露出琴腹中的暗格。
两人同时屏住呼吸。暗格中静静躺着一页发黄的纸笺。
赵清漪小心翼翼地取出纸笺,就着月光细看:"这是...祖父的笔迹!"
宋翊点燃亭中的灯笼,暖黄的光线下,纸笺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吾知大限将至,特留此秘。港为元关,水为锁钥,三折御街可解困局。《水法总诀》末七页藏于..."
字迹到此中断,纸笺底部有被撕裂的痕迹。
"《地理水法总诀》缺失的章节!"宋翊惊呼,"原来令祖父将最后七页藏在了别处..."
赵清漪手指轻颤:"'港为元关'...难道指的是泉州港?祖父临终前提到的'天下奇穴',莫非与港口有关?"
宋翊回想起《地理水法总诀》末页那几个模糊的字——"元关窍在...港...",心头一震:"泉州港的布局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风水局!"
正当两人沉浸在发现中,远处传来脚步声和呼唤:"小姐!小姐在哪里?"
"是母亲的贴身丫鬟。"赵清漪脸色一变,"这么晚找我,定是母亲出事了!"
她匆忙将纸笺塞给宋翊:"公子先收好,我去看看母亲。"说完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缕茉莉香萦绕在亭中。
宋翊独自回到西厢房,将纸笺与《地理水法总诀》残本一起藏入枕下。窗外,一轮孤月高悬,他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港为元关"四个字。
天蒙蒙亮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宋翊。开门一看,是小翠,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公子快去看看吧,小姐她..."小翠哽咽道。
宋翊心头一紧,顾不上整理衣衫就随小翠匆匆赶往内院。赵夫人的居所外,丫鬟仆妇们神色慌张地进进出出,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药味。
赵清漪站在廊下,面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茫然与震惊。见到宋翊,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快步走来。
"母亲昨夜突发重病,说了许多...许多奇怪的话。"她声音嘶哑,"她说...说我不是父亲亲生..."
宋翊如遭雷击:"这...这怎么可能?"
赵清漪将他拉到僻静处:"母亲说,我是祖父二十年前从港口抱回的弃婴,生母不详。父亲因不能生育,便认我做了女儿..."她双手紧握成拳,"难怪祖父待我如此亲厚,难怪父亲总与我隔着一层..."
宋翊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轻声道:"养育之恩重于生育,赵大人待小姐如掌上明珠,这是不争的事实。"
赵清漪苦笑:"问题是,马明远似乎知道这个秘密。母亲说,他以此要挟父亲,逼我嫁给他..."
话音未落,赵鸿志阴沉着脸走来:"清漪,你在此作甚?还不去照顾母亲!"他冷冷扫了宋翊一眼,"宋翊,你随我来。"
书房内,赵鸿志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港口工程出了大问题,昨夜暴雨,新筑的堤岸多处坍塌,两名工人丧生。朝廷特使不日将至,若不能如期完工,本官乌纱不保。"
宋翊谨慎问道:"大人需要学生做什么?"
"你懂风水,去看看港口布局是否有问题。"赵鸿志压低声音,"本官怀疑...有人故意破坏。"
离开书房,宋翊心事重重。赵清漪的身世之谜、港口的蹊跷坍塌、马明远的威胁...这一切似乎被一条看不见的线串联在一起。而线的另一端,很可能就握在马明远手中。
午后,宋翊独自前往港口。工地上一片混乱,坍塌的堤岸处围着许多工人和官吏。他假装路过,暗中观察港口布局。
这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整个港口扩建工程竟是一个巨大的"牢狱水"局——水道被强行改直,形成"一箭穿心"之势;新建的码头形如枷锁;而最可怕的是,主航道直指知府衙门!
"好狠毒的风水杀局..."宋翊喃喃自语。这种布局不仅会导致工程事故频发,更会重创主政官员的运势,甚至危及性命。
正当他暗自震惊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宋公子也对港口工程感兴趣?"
宋翊转身,只见马明远似笑非笑地站在那里,身后跟着两名彪形大汉。
"马员外。"宋翊强自镇定,"学生只是路过。"
马明远冷笑:"是吗?那为何盯着水道看了半个时辰?"他逼近一步,"看出什么门道了?"
宋翊后退:"学生才疏学浅,哪敢妄加评论。"
"聪明人不说糊涂话。"马明远眼中闪过寒光,"我知道赵鸿志派你来查探。回去告诉他,若想工程顺利,就乖乖交出《地理水法总诀》和赵清漪。否则..."他指了指坍塌的堤岸,"这才刚刚开始。"
宋翊心头火起:"员外何必如此?赵大人与您本是故交..."
"故交?"马明远突然暴怒,"当年科考,他赵鸿志靠什么中举?靠的是我马家的银子!结果呢?他飞黄腾达,我却名落孙山..."他猛地收住话头,阴沉道,"这些陈年旧事不提也罢。三日之内,我要答复。否则,赵家秘密将传遍泉州!"
回到赵府,宋翊直奔书房,将港口风水问题和马明远的威胁如实相告。赵鸿志听完,面如死灰。
"果然是他..."赵鸿志喃喃道,"二十年前他就算计我,如今变本加厉..."
宋翊小心翼翼地问:"大人,马员外提到的科考往事..."
赵鸿志长叹一声:"当年我与他同科应试,他家财大气粗,买通考官得了试题,与我共享。我本不愿,但...唉,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后来考官事发,他却将罪责全推给我。若非岳父赵禹在朝中周旋,我早已..."他痛苦地闭上眼,"这些年我战战兢兢为官,就是想赎当日之罪。"
夜幕降临,宋翊在西厢房来回踱步,思索对策。突然,窗棂轻响,赵清漪的声音传来:"宋公子,是我。"
开门一看,赵清漪披着斗篷,怀中抱着一个包袱。她闪身进屋,迅速关上门。
"父亲已决定向马明远妥协。"她声音颤抖,"明日就要将我许配给他,换取工程顺利..."
宋翊如坠冰窟:"不!一定有别的办法..."
赵清漪解开包袱,取出一叠纸稿:"这是我连夜抄录的《地理水法总诀》全本。祖父生前将最后七页藏在琴谱中,我今日才找到。"她眼中闪着决绝的光芒,"我们必须破解'港为元关'的奥秘,这是唯一希望!"
烛光下,两人头碰头研读完整版《地理水法总诀》。最后七页详细记载了"元关窍"理论——任何风水局都有一个核心关窍,如同人体的穴位。找到并调整这个关窍,就能改变整个风水局的效应。
"泉州港就是元关!"宋翊突然拍案,"整个港口布局是一个巨大的风水杀局,而关键点应该在这里..."他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拐角。
赵清漪点头:"若能将这条直道改为'三折御街'的曲水,就能化煞为吉!"
两人越说越激动,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突然,窗外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走水了!西厢走水了!"
浓烟已从门缝渗入。宋翊一把拉开门,只见烈焰腾空,火势凶猛。
"书稿!"宋翊转身冲回火场,抓起桌上的《地理水法总诀》。
一根燃烧的房梁轰然砸下,正中宋翊后背。他闷哼一声,扑倒在地。赵清漪尖叫着想要冲进去,被赶来的家丁死死拉住。
"小姐危险!"
"放开我!宋公子还在里面!"赵清漪拼命挣扎。
混乱中,一个黑影窜入火场,片刻后背着昏迷的宋翊冲出。那人将宋翊轻轻放在地上,对赵清漪低声道:"小姐放心,宋公子只是昏过去了。"
赵清漪这才看清,救人的竟是马府的家丁!
"你..."
家丁神秘一笑:"小的是马府的人,但心向小姐。"说完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众人七手八脚将宋翊抬到安全处。赵清漪跪在他身边,泪如雨下。宋翊后背衣衫尽毁,露出大片烧伤,手中却仍紧紧攥着《地理水法总诀》的抄本。
"傻子..."赵清漪轻抚他苍白的面颊,"为了几页纸,值得吗?"
赵鸿志闻讯赶来,见状脸色阴沉:"清漪,成何体统!回房去!"
赵清漪抬头,眼中是从未有过的决绝:"父亲,女儿有一事相求。"
"说。"
"女儿愿嫁马明远,只要他答应两个条件:一,立即停止对港口工程的破坏;二,保证宋翊安全离开泉州。"
赵鸿志震惊:"你..."
"否则,"赵清漪平静得可怕,"女儿宁可投井自尽,也不会如他所愿。"
火光映照下,父女俩对视良久。最终,赵鸿志沉重地点了点头。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