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宝地易主
宋翊匆匆换了身干净衣衫赶到前厅时,马明远正与赵鸿志品茶谈笑。见宋翊进来,马明远那双精明的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宋公子这是..."马明远打量着宋翊微湿的鬓角,"掉水里了?"
宋翊拱手行礼:"回马员外,学生刚才在园中不慎跌入池塘,失礼了。"
赵鸿志皱眉:"怎如此不小心?快去换..."
"不必了。"马明远笑着摆手,"年轻人嘛,难免毛躁。宋公子,老夫今日特来邀你去看看新宅,不知可有空闲?"
宋翊偷眼看了看赵鸿志,见他微微点头,只得应道:"学生遵命。"
马家的马车奢华宽敞,内铺软垫,车窗挂着轻纱。宋翊与马明远对坐,闻着车内熏香,浑身不自在。
"宋公子与赵小姐相处甚欢啊。"马明远突然开口,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宋翊心头一跳:"学生不过是向小姐请教些古籍上的问题。"
马明远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纸:"今日请公子来,其实另有要事。听闻公子发现了'金阶水'宝地?"
宋翊浑身一僵,血液仿佛凝固。他们发现"金阶水"不过半日,马明远如何得知?
马明远展开那卷纸,竟是一张地契:"巧的是,这块地三日前已被老夫买下。"他指着地契上清晰的界标,"包括天镜泉、三叠瀑,整片山地尽归老夫所有。"
宋翊盯着地契,喉咙发干:"马员外消息灵通,学生佩服。"
"明人不说暗话。"马明远收起地契,"老夫愿将此宝地赠与赵家,只要公子答应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地理水法总诀》。"马明远一字一顿,"此书原为赵禹所有,后被窃。老夫不过是想物归原主。"
宋翊心头一震。赵清漪说过此书可能是她祖父所藏,但"被窃"一说从何而来?他强自镇定:"学生手中不过是一残本,恐怕不值如此重价。"
马明远冷笑:"残本?那书中夹着的泉州山水秘图,可是赵禹亲笔所绘,价值连城!"
马车突然颠簸,宋翊借机沉默。马明远对《地理水法总诀》的了解远超预期,甚至连夹藏的秘图都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
"马员外,"宋翊谨慎回应,"此书乃学生偶然所得,若确为赵家之物,自当奉还。但需与赵大人和小姐商议。"
马明远眯起眼睛:"给你三日考虑。三日后若不答应,那块地老夫便另作他用——听说做养鸭场风水也不错。"他掀开车帘,"到了,看看老夫的新宅吧。"
宅院气势恢宏,朱漆大门上铜钉闪闪发亮。然而宋翊一下马车就察觉异样——宅门正对一条直路,风水上这叫"箭煞",主凶。
"马员外,这宅门..."
"看出问题了?"马明远得意地捋须,"老夫故意为之,就想看看宋公子眼力如何。"
进入宅内,问题更多:主屋建在宅院正中央,形成"囚"字格局;水井开在西南鬼门方位;后花园假山形如刀剑直指主卧...处处都是风水大忌。
宋翊越看越心惊。这绝非无意为之,分明是精心设计的考验!
"马员外,"宋翊停在一处水池边,"学生愚钝,不知员外此宅布局是何深意?"
马明远哈哈大笑:"好!不卑不亢,有胆识!实不相瞒,此宅乃老夫专为测试风水师而建。泉州城内自称通晓风水者不下数十,能识破此宅玄机者,唯公子一人耳!"
宋翊勉强一笑:"员外过奖。"
"非也。"马明远突然正色,"老夫一生钻研风水,深知真才实学者稀。公子年纪轻轻,眼力不凡,若能得《地理水法总诀》之助,必成大器。何必屈居赵府做一小小幕僚?"
宋翊心头警铃大作。马明远这是明目张胆地挑拨离间!
"学生蒙赵大人赏识,自当尽心效力。"宋翊不卑不亢,"至于《地理水法总诀》,三日后必给答复。"
回府路上,宋翊心乱如麻。马明远对风水的研究远超寻常商人,对赵家往事也知之甚详,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山中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在他监视之下。
赵府西厢房内,宋翊刚点亮油灯,就听见轻叩窗棂。赵清漪身着素色衣裙站在窗外,月光下脸色略显苍白。
"小姐?"宋翊连忙开窗。
赵清漪递过一叠纸:"我查了地籍,'金阶水'那块地确实在三日前被马明远买下。"她声音低沉,"父亲很生气,说我们打草惊蛇了。"
宋翊愧疚道:"是学生疏忽。不过马明远提出,愿以地换《地理水法总诀》。"
赵清漪猛地抬头:"不行!此书若落在他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小姐知道马明远为何如此渴望得到此书?"
赵清漪咬了咬唇:"回屋说。"
进入屋内,赵清漪从怀中取出一本旧册子:"这是祖父的日记。二十年前,马明远与父亲同科应试,马明远落第,父亲中进士。后来马明远从商,却一直嫉妒父亲仕途顺利。"
她翻到一页:"祖父记载,马明远曾拜师学风水,专研害人之术。祖父担心他对赵家不利,将《地理水法总诀》和山水秘图藏了起来。不久后祖父突然去世,书图失踪..."
宋翊倒吸一口凉气:"所以'浸尸水'很可能是..."
"我怀疑是马明远所为。"赵清漪眼中含泪,"但苦无证据。如今他又抢先买下'金阶水',分明是要逼我们就范!"
宋翊沉思片刻:"未必无解。《地理水法总诀》中提到,天下宝地非止一处。若能找到'玉带环腰'或'九曲来朝'之局,虽不及'金阶水',也可化解凶煞。"
赵清漪眼睛一亮:"明日我们再上山!"
"不妥。"宋翊摇头,"马明远既派人跟踪,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眼中。不如..."
他压低声音说了计划。赵清漪连连点头,眼中重现光彩。
次日清晨,宋翊故意在府中大声说要去城南看地,然后大摇大摆出了府门。与此同时,赵清漪女扮男装,与宋翊在城西汇合,悄悄向另一座山进发。
山中雾气弥漫,两人小心前行。赵清漪指着远处一条蜿蜒的河流:"看那河道,像不像玉带?"
宋翊取出罗盘测定:"水势虽佳,但山形不抱,难成气候。"
两人找了整整一日,日落时分才在一处山谷发现疑似"玉带环腰"的地形。宋翊仔细勘察后却摇头:"水是好水,但地气不足,葬此恐效力减半。"
赵清漪突然指向东侧:"那边还有一处!"
宋翊看了看天色:"今日已晚,明日再来吧。"
"明日?"赵清漪急道,"父亲说朝廷来了紧急公文,限期完成港口扩建,他压力很大。我们早一日找到宝地,就能早一日化解家厄!"
宋翊坚持:"山中夜行太危险。"
"你怕了?"赵清漪挑眉,"那我自己去!"说着就要往东去。
宋翊一把拉住她手腕:"小姐!这不是儿戏!《地理水法总诀》明言'寻龙点穴需天时地利',暮色四合,罗盘不准,如何判断吉凶?"
赵清漪甩开他的手:"你只知照本宣科!祖父说过,真正的好地要靠眼力、凭感觉!那本书缺页残篇,你就那么确信它说的都对?"
两人僵持不下,气氛一时凝滞。一只夜枭的叫声从林中传来,显得格外刺耳。
宋翊深吸一口气:"小姐,我并非固执己见。只是风水一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因急躁选错地,非但不能化解凶煞,反可能雪上加霜。"
赵清漪沉默片刻,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我...我太心急了。"
见她眼眶微红,宋翊心头一软:"小姐孝心可鉴。不如这样,我们明日天一亮就来,仔细勘察那处地形。若确属吉地,再禀明赵大人不迟。"
赵清漪点点头,两人默默下山。途中经过一处陡坡,赵清漪脚下一滑,宋翊眼疾手快扶住她的腰。两人瞬间贴近,呼吸可闻。
"小心..."宋翊轻声道,却没有立即松手。
赵清漪抬头看他,月光下双眸如水。一瞬间,两人都忘了身份悬殊,仿佛只是寻常少年男女。
最终还是赵清漪先退开一步,低声道谢。回府路上,两人都格外安静,只有心跳声如鼓点般清晰可闻。
次日黎明,两人再次来到那处山谷。晨光中,地形清晰可见——一条小河如玉带般环绕着一块平地,四周山势如椅环抱,确是一处佳穴。
"虽不及'金阶水',但也是上乘之选。"宋翊测量后确认,"坐艮向坤,水绕明堂,主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赵清漪欣喜不已:"我这就回去告诉父亲!"
两人刚回府,就被赵鸿志叫去书房。知府大人面色阴沉,桌上摊着一份盖有朝廷大印的公文。
"朝廷限期三个月完成泉州港扩建,否则本官乌纱不保。"赵鸿志声音沙哑,"清漪,你母亲病情加重,需立即化解祖坟凶煞。宋翊,你可找到替代'金阶水'的宝地?"
宋翊如实禀报了"玉带环腰"的发现。赵鸿志略感宽慰:"甚好。本官已命人准备迁坟事宜。"他转向女儿,"马明远今日送来聘礼,说要娶你为妻。"
"什么?"赵清漪如遭雷击,"父亲不会答应了吧?"
赵鸿志冷笑:"自然没有。但他暗示若不应允,'金阶水'那块地将被夷为平地。"他疲惫地揉着太阳穴,"此人用心险恶,你们务必小心。"
回到西厢房,宋翊辗转难眠。马明远对赵家的逼迫越来越紧,背后必有更深的目的。他取出《地理水法总诀》,就着灯光仔细研读,忽然在最后一页发现几个几乎褪色的小字:"元关窍在...港..."
后面的字迹已不可辨。宋翊心头一震——难道泉州港与赵家风水有何关联?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三更。宋翊吹灭油灯,却无法平息心中的不安。马明远、赵家、泉州港、《地理水法总诀》...这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似乎被一条看不见的线串联在一起。而这条线,很可能就藏在二十年前的往事中。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