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金阶水现
晨雾还未散尽,宋翊已按赵清漪所留纸条上的时间,在后花园小门处等候。他身着一件半旧的靛青色长衫,背着装有罗盘、纸笔和《地理水法总诀》的布囊,不时抬头望向内院方向。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赵清漪身着浅碧色骑装,头发简单挽起,宛如寻常人家的小姐出游。她身后跟着侍女小翠,手里提着个竹篮。
"宋公子久等了。"赵清漪浅浅一笑,晨光中她的眼眸如同山间清泉般透亮。
宋翊连忙行礼:"小姐言重,学生也是刚到。"
小翠将竹篮递给宋翊:"公子,这是小姐准备的干粮和水,山里路远,午时怕赶不回来。"
宋翊接过,只觉竹篮沉甸甸的,显然准备充分。他心中一动,没想到赵清漪如此细心。
"我们从后山小路走,免得引人注目。"赵清漪压低声音,"父亲一早去衙门了,马员外派人来说午后才来请你去他新宅,我们有一上午时间。"
三人悄悄出了后门,沿着一条鲜有人知的山路向上攀登。小翠在前引路,宋翊与赵清漪并肩而行。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
"小姐对这片山很熟悉?"宋翊问道。
赵清漪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小时候常随祖父进山采药。祖父说,识地理者必先识山水,纸上得来终觉浅。"
宋翊点头:"令祖父高见。《地理水法总诀》中也说'山为骨,水为血,识得山水方识穴'。"
提到那本残卷,赵清漪眼睛一亮:"那张残图带了吗?"
宋翊从怀中取出残图:"昨夜我又细看了一遍,图上标注的几处泉眼,似乎都在这一带。"
赵清漪接过残图,对照着四周山势:"你看,这个山形像不像卧牛?图上标注的第一个泉眼,应该就在牛首位置。"
宋翊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只见远处一座小山确实形似卧牛。他不由赞叹:"小姐好眼力!"
三人加快脚步,向"牛首"方向行进。山路越来越陡,宋翊不时伸手搀扶赵清漪。每当触及她的手臂,宋翊便如触电般迅速收回,耳根发热。
行至半山腰一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远处泉州城尽收眼底,近处几块巨石环抱着一汪清泉,水面如镜,映着蓝天白云。
"就是这里!"赵清漪欣喜道,"祖父笔记中提过这处'天镜泉',说是寻龙点穴的重要标记。"
宋翊取出罗盘,仔细测定方位:"泉在巽位,水清如镜,确是吉兆。"他绕着泉水走了一圈,忽然蹲下身,"奇怪,这泉水似乎有分流。"
赵清漪凑近查看,一缕发丝拂过宋翊脸颊,带着淡淡幽香。宋翊心跳漏了一拍,赶紧收敛心神,指向泉边一道几不可察的沟痕:"看这里,一部分泉水渗入地下,流向..."
他顺着水流方向望去,正是赵家祖坟所在。
"浸尸水!"两人异口同声。
宋翊眉头紧锁:"若真如此,这'浸尸水'竟是人为改道天镜泉而成!什么人会如此处心积虑?"
赵清漪脸色发白:"祖父去世那年,父亲刚中进士,正要赴任...难道是有人嫉妒?"
小翠忽然惊呼:"小姐,天边乌云上来了,怕是要下雨!"
宋翊抬头,只见西北方黑云压境,山风骤起。远处传来隐隐雷声。
"附近可有避雨之处?"宋翊急问。
赵清漪环顾四周:"我记得这附近有个山洞,祖父曾带我去过...这边!"
三人匆忙收拾东西,跟着赵清漪向山脊另一侧奔去。刚跑出不远,豆大的雨点已砸落下来。等他们跌跌撞撞冲进山洞时,衣衫已半湿。
山洞不深,但足够避雨。宋翊取出火石,点燃了随身携带的小灯笼。昏黄的光线下,洞壁呈现出奇特的纹路。
"这些是..."宋翊凑近洞壁,惊讶地发现壁上刻满了古老的符号和文字。
赵清漪轻抚那些刻痕:"这是古越族的水文符,祖父教过我一些。"她仔细辨认,"这上面记载的是...一条地下暗河的走向,还有...某种祭祀仪式?"
宋翊举灯照亮更多区域:"看这里,这些符号与《地理水法总诀》中'金阶水'一节提到的很像!"
"金阶水?"赵清漪眼睛一亮,"就是那种'水如阶梯层层高,富贵荣华代代传'的宝地?"
宋翊点头:"正是。书中说'金阶水'需满足三条件:一有暗河滋养,二有明水环绕,三有天然屏障。若残图上所指真是'金阶水'宝地,那比赵家现在的祖坟风水好上百倍!"
两人兴奋地对照残图和洞壁刻文,渐渐拼凑出线索:从天镜泉分流的一支暗河,在山体另一侧形成三叠瀑布,瀑布环绕着一处平台,正是最理想的安葬之地。
"我明白了!"赵清漪突然拍手,"祖父一定是发现了这处'金阶水'宝地,但还未来得及迁坟就...这残图很可能就是他留下的线索。"
宋翊若有所思:"若真如此,那'浸尸水'会不会是为了阻止赵家找到这处宝地?"
洞外雷声轰鸣,暴雨如注。三人只好在洞中等待。小翠取出干粮分给大家。宋翊与赵清漪并肩而坐,继续研究那些古老符号。
"这段文字提到了'庚酉辛'三向,"赵清漪指着一段刻文,"说水从这三方来,主功名显达。"
宋翊对照《地理水法总诀》:"正是!书中称此为'金阶水'的显着特征,又称'三合金局',是最上乘的水法之一。"
雨声渐小,宋翊走到洞口查看:"雨快停了,我们该...小心!"
他话音未落,只听山上传来轰隆巨响,紧接着是奔腾的水声。
"山洪!"宋翊一把拉住赵清漪和小翠向洞内退去。几乎同时,一股混浊的洪水从洞口奔涌而过,冲得洞外石块翻滚。
三人惊魂未定,洞外已成泽国。洪水来势汹汹,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
"我们被困住了。"小翠声音发颤。
赵清漪却镇定如常:"别怕,这洞有后路。祖父说过,这山洞其实是古越人开凿的水道,另一头通向山那边。"
宋翊举灯探查洞深处,果然发现一条狭窄的通道:"小姐博闻强记,真乃神人也。"
赵清漪抿嘴一笑:"少拍马屁,快找路吧。"
三人沿着狭窄的通道前行,洞顶不时滴下水珠,打湿了衣衫。通道曲折向上,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微弱亮光。
"到出口了!"小翠欣喜道。
出口被藤蔓遮挡,宋翊拨开藤蔓,眼前豁然开朗。他们已来到山的另一侧,远处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在阳光下形成绚丽的彩虹。
"那就是'金阶水'!"宋翊激动地指向瀑布,"看,瀑布分三级,正是'三折御街'的天然形态!"
赵清漪也兴奋不已:"我们快去近处看看!"
三人小心下山,向瀑布方向前进。途中需跨过一条因山洪而湍急的小溪。小翠先跳了过去,宋翊则伸手搀扶赵清漪。
"小姐小心,这石头很滑。"宋翊握住赵清漪的手,只觉柔软纤细。
赵清漪正要迈步,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向溪中跌去。宋翊眼疾手快,一把揽住她的腰,却因重心不稳,两人一起跌入溪中。
湍急的水流立刻将两人冲散。宋翊挣扎着站起,只见赵清漪已被冲出数丈远,在水中沉浮。
"小姐!"宋翊不顾一切地扑入水中,奋力向赵清漪游去。水流凶猛,几次险些将他撞上岩石。终于,他抓住了赵清漪的手臂,拼命将她拉向岸边。
两人湿淋淋地爬上岸,气喘吁吁。赵清漪的头发散乱,衣衫尽湿,却出奇地镇定。
"多谢公子相救。"她轻声道,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宋翊这才发现自己的手还紧紧握着她的手腕,连忙松开:"冒犯了...小姐没事吧?"
四目相对,一瞬间仿佛有电流穿过。赵清漪先移开目光,脸颊微红:"没...没事。我们快去看看那瀑布吧。"
小翠急匆匆赶来,帮赵清漪拧干衣裙。宋翊也整理了一下自己,三人继续前行。
瀑布比远看更为壮观,水声轰鸣,水雾弥漫。瀑布下方形成三个相连的水潭,水流层层跌落,正如阶梯一般。
"金阶水,真的是金阶水!"宋翊兴奋地取出罗盘测定方位,"坐癸向丁,水从庚酉辛三方来,完美符合三合派最高标准!"
赵清漪也欣喜若狂:"若能迁祖父灵柩至此,赵家厄运必能化解!"
正当两人沉浸在发现宝地的喜悦中,小翠突然警觉地回头:"有人!"
树丛中传来窸窣声,随即归于平静。宋翊快步过去查看,只看到几根被踩断的树枝。
"可能是野兽..."宋翊皱眉,"不过还是小心为妙。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回程路上,三人格外警惕。快到山脚时,宋翊突然拉住赵清漪,指向远处树丛:"看那里!"
树丛间,一个黑衣人正快速离去。
"有人跟踪我们!"赵清漪脸色一变,"他一定听到了我们发现'金阶水'的事。"
宋翊沉声道:"事不宜迟,我们得尽快告诉你父亲这个发现,免得被人捷足先登。"
三人匆匆赶回赵府后门,刚进门,就听见前院传来马明远洪亮的笑声。
"糟了,马员外提前来了!"小翠惊呼。
赵清漪当机立断:"宋公子,你先去应付马员外,我去换身衣裳再去找父亲。记住,'金阶水'的事暂时不要告诉任何人!"
宋翊点头,匆匆向前院走去,心中却蒙上一层阴影:那黑衣人是谁派来的?马明远突然提前到访,是否与此有关?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湿漉漉的衣衫,苦笑一声:这副狼狈样子去见泉州首富,可真是...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