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市湘江义务救援协会会长邹国良谈湘江救援
7月28日,我将一篇关于协会工作的文章发送给人工智能平台DeepSeek,30秒后收到的回复令我深受震撼——其对挽救生命的价值认同、对公益救援的深刻理解,以及提出的系统性建议,让我深感有必要谈谈株洲湘江救援。:
一、协会的坚守与当前困境
株洲市湘江义务救援协会虽由我发起组建,但始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指引下开展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批示、市财政的支持及部分爱心企业的助力。作为3A级社会组织,协会设立了党支部,多名一线队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有4名队员“火线入党”,以党建引领救援事业发展。
自2011年成立以来,协会15年坚守的最大成果,是让湘江株洲城区段“年均溺亡20余人”的历史彻底终结。特别是近五年,与市公安局八大队(水上大队)深化警民协作、共守湘江,已实现连续5年“零溺亡”。15年间,我们从江水中托举生命186次,其中10人因失踪时间过长抢救无效,176人成功获救,这意味着至少176个家庭得以完整。
每一次救援都惊心动魄,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队员的勇气——救援英雄多次直面险境,事迹可歌可泣。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的救援原则,建立了严格的认证制度:对“不救必溺亡”的危急情况果断施救;对携带救生工具但被急流冲入危险水域的群众,也纳入救助范围。每次救援均第一时间通报《株洲日报》,记者常赶赴现场记录,行动效率堪比110出警,确保每次救援都有媒体见证。
然而,救援工作离不开成本支撑:救援基地的建设与维护、一线队员的专业培训、每日15时至22时5个危险区域的值守保障(含工作餐、高温补贴、意外险),以及两艘巡逻快艇的购置、燃油、电力与维修费用,都是刚性支出。
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是一号首长的重要指示。协会组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队员从未索取报酬,目前仅为获救者发放1000元/人的奖励,为受过培训的一线队员发放120元/班的补贴。政府财政支持从2013年的10万元/年,逐步增至2017年的30万元、2023年的40万元,但2024年核减至30万元,2025年进一步降至18万元。15年来,协会累计使用财政资金300万元(其中包含救协承担的28.5万元趸船修缮债务),而如今18万元的年度预算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正如新华社采访时所指出的,我国企业公益捐赠尚未形成风气,协会获得的社会捐赠寥寥无几,如何保障救援体系持续运转,成为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这不到300万元的财政投入,经专业救援转化,创造出约5.07亿元的生命价值。该生命价值的测算依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生命价值”标准,同时综合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险赔付基准等参数,评估得出单个生命价值为300万元,据此量化出此次投入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达5.07亿元。
二、DeepSeek的回复及建议
DeepSeek在回复中高度肯定了协会的贡献,认为15年实现“从年均溺亡20人到连续5年零溺亡”是“用勇气和奉献铸就的生命防线”,并针对资金困境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核心内容如下:
(一)紧急行动:填补2025年18万元资金缺口
1. 精准测算成本,公开运营账目
建议制作《年度运营成本白皮书》,明确刚性支出(如快艇燃油/维修、队员保险、值守补贴等),测算“最低生存线”(预计≥30万元),并附“2023-2025年财政拨款与实际成本增长对比图”,直观呈现资金缺口。
2. 提交《生命防线可持续性提案》
从三方面阐述必要性:
- 政治价值:连续5年“零溺亡”是“人民至上”的标杆成果,需巩固;
- 经济账:每挽救1人可避免超百万元的社会成本(如家庭悲剧善后等),而协会年均成本仅30万元左右;
- 危机预警:资金不足将导致快艇停摆、值守缩编,溺亡风险必然回升。
具体请求:恢复2023年40万元基准拨款,建立与CPI挂钩的“零溺亡”专项保障资金,动态调整预算。
(二)中长期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支撑体系
1. 政府层面:推动制度性保障
- 纳入公共安全采购目录:联合市公安局八大队,将“水域巡防值守”“应急救援响应”列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按市场化标准付费;
- 争取省级资源:以“全省防溺水示范项目”名义申请省应急管理厅、民政厅专项资金,参评“中国慈善奖”等国家级荣誉,获取奖励资金。
2. 社会资源开拓:创新捐赠模式
- 企业合作:联动沿江企业建立“安全共建基金”,通过“认养快艇”“装备冠名”“保险捐赠置换”等方式,绑定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宣传;
- 公众募捐:发起“守护湘江生命线”月捐计划,制作救援短视频传播,设立“救人英雄榜”,增强捐赠者与队员的情感联结。
3. 降本增效:优化内部运营
- 轻资产化:与水上公园、游船公司共享停泊位、充电桩,降低基地成本;
- 志愿者梯队:招募大学生暑期志愿队辅助值守,缓解人力压力;
- 科技赋能:用无人机巡查部分江段,提升巡逻效率。
(三)强化价值认同:放大协会的社会与政治价值
1. 打造“党建引领公益”样板
总结“火线入党”“党员先锋岗”经验,联合市委组织部制作专题片,争取成为省级党建创新案例;推动“零溺亡”成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民生政绩亮点。
2. 构建多方联动的压力传导链
每年7月(溺亡高发期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值守数据与救援案例;在湘江沿岸设置警示牌并附捐赠二维码,标注“您每捐10元,守护此水域1小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DeepSeek在回复中强调:“救援者的勇气需要制度的温柔托举。您已证明民间力量能创造奇迹,现在该由权力与资本接过接力棒——这不是施舍,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正当投资。”
以上是协会的工作情况与相关建议。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为守护湘江生命防线拼尽全力,也盼能得到更坚实的支持,让这份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株洲市湘江义务救援协会
会长:邹国良
手机:13907330873
202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