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浸尸水局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赵家祖坟,宋翊跟在赵鸿志身后,小心翼翼地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昨夜一场春雨,使得山路格外泥泞。他偷眼瞧了瞧走在前方的知府大人,只见赵鸿志眉头紧锁,显然心情不佳。
"宋翊,你可知本官为何要你同来?"赵鸿志忽然开口,声音冷峻。
宋翊心头一紧,连忙拱手:"学生愚钝,还请大人明示。"
赵鸿志停下脚步,转身凝视宋翊:"昨日你驳斥马师傅时,引用的《地理水法总诀》乃三合派不传之秘。此书失传已久,你一个府学生员,如何得来?"
宋翊额上渗出细密汗珠。他昨日回府学后彻夜研读那本残卷,越读越觉其中奥妙无穷,绝非寻常风水书籍。此刻被质问,只得如实相告:"回大人话,学生确是在府学藏书阁偶然拾得,不知来历。"
赵鸿志目光如电,似要看穿宋翊的心思。良久,他微微颔首:"罢了。今日唤你来,是要你实地看看我赵家祖坟风水。你既通水法,便直言无妨。"
宋翊暗松一口气,抬眼打量四周。赵家祖坟坐落在一处平缓山坡上,背靠青山,面朝一湾溪水,左右各有矮丘环抱,乍看确是风水佳地。
"大人,可否让学生四处查看?"宋翊请示道。
赵鸿志挥了挥手,示意他自便。
宋翊从怀中取出罗盘,先定了方位,然后沿着坟茔周围缓步而行。他一边走,一边对照《地理水法总诀》中的记载。走到坟后左侧时,罗盘指针忽然微微颤动。宋翊蹲下身,拨开茂密的草丛,发现一道几不可察的细流,正从坟后渗入地下。
"这是..."宋翊心头一震,想起《地理水法总诀》中关于"浸尸水"的记载:"水从坟后入,阴寒侵棺椁,主家宅不宁,人丁多病。"
他急忙取出随身携带的《地理水法总诀》残本翻查,确认无误后,又顺着水流方向探查,发现这道细流竟是从山上一条隐蔽的沟渠引来的。
"大人!"宋翊快步回到赵鸿志身边,斟酌着词句,"学生发现一处异常。祖坟后方有暗水渗入,此乃风水大忌,名为'浸尸水',恐是令尊久病不愈的缘由。"
赵鸿志面色骤变:"此话当真?马师傅等人多次查看,从未提及此事!"
宋翊指向那处草丛:"大人请看,此水非自然形成,似是人为引导。若非昨夜雨水充沛,平日恐怕难以察觉。"
赵鸿志亲自查看后,脸色阴沉如水。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化解?"
宋翊迟疑道:"《地理水法总诀》中记载需'改水路,立生向',但具体方法...书中残页不全,学生还需研读推敲。"
"好。"赵鸿志拍了拍宋翊肩膀,"从今日起,你暂住我府中西厢,专心研读此书,务必找出化解之法。若有所成,本官不会亏待你。"
宋翊受宠若惊,正要道谢,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家仆匆匆赶来:"老爷,马员外到访,说有要事相商。"
赵鸿志眉头一皱:"马明远?他来做什么?"转头对宋翊道,"你先回府,我随后便到。"
回府路上,宋翊心潮起伏。他隐约感觉赵家祖坟的"浸尸水"不似天然形成,倒像是有人刻意为之。但何人敢对知府大人的祖坟动手脚?目的又是什么?
赵府西厢房比宋翊在府学的住处宽敞许多,书案、床榻一应俱全,窗外还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海棠。宋翊刚安顿好行装,便有侍女送来茶点。
"公子,这是小姐命我送来的。"侍女小翠放下托盘,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年轻书生,"小姐说,公子若有需要,尽管吩咐。"
宋翊连忙道谢:"请代我谢过小姐美意。"
小翠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压低声音道:"公子真能化解赵家风水困局吗?夫人卧病多年,老太爷又...府中上下都盼着转机呢。"
宋翊一怔:"夫人也久病?"
小翠点头:"自小姐十岁起,夫人便时好时坏,请了多少名医都不见效。老爷这些年官运也多有波折..."她忽然警觉地住了口,"奴婢多嘴了,公子莫怪。"说罢匆匆退下。
宋翊若有所思。一家之中多人久病,官运不顺,确与"浸尸水"的征兆相符。他取出《地理水法总诀》,决心尽快找出化解之法。
傍晚时分,赵鸿志派人来请宋翊去花厅见客。宋翊整理衣冠前往,只见厅中除赵鸿志外,还坐着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那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如满月,一双眼睛却精明锐利,腰间悬着一块价值不菲的玉佩。
"这位是泉州首富马明远马员外。"赵鸿志介绍道,"马员外听闻你精通风水,特来请教。"
马明远笑容可掬地拱手:"宋公子年轻有为,能得赵大人赏识,必有过人之处。老夫新购一处宅院,想请公子帮忙布局,酬金必不会少。"
宋翊谨慎回礼:"马员外过奖了。学生不过略通皮毛,恐难当大任。"
赵鸿志却道:"你既看出我祖坟问题,必有过人之处。马员外乃本官故交,你但说无妨。"
宋翊敏锐地注意到,赵鸿志说"故交"二字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而马明远看似热情的笑容下,似乎藏着某种试探。
"不知马员外的宅院在何处?学生或可先去看看。"宋翊谨慎应答。
马明远抚掌笑道:"好!明日便派人来接公子。"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些许心意,权当定金。"
宋翊推辞不过,只得接过,入手沉甸甸的,显然是银子。他心中疑惑更甚:堂堂泉州首富,为何对他这个无名小卒如此礼遇?
晚膳后,宋翊回到西厢房,在灯下继续研读《地理水法总诀》。翻到某一页时,忽然从书页中飘落一张泛黄的残纸。宋翊拾起一看,竟是一幅残缺的山水图,上面标注着几处泉眼和水流走向,还有几个模糊的古字:"...龙穴...甲子向..."
"这是..."宋翊心跳加速,这分明是一张风水秘图!他仔细对照书中内容,发现这张图与"三折御街水法"一节相呼应,似乎指向某处隐秘的龙穴宝地。
正当他全神贯注研究时,忽听窗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宋翊警觉地抬头,只见一个纤细身影站在窗外。
"谁?"宋翊低声问道。
"是我。"窗外传来赵清漪轻柔的声音,"宋公子还未歇息?"
宋翊连忙起身开门。月光下,赵清漪身披淡紫色斗篷,手中提着一盏小巧的灯笼,宛如画中仙子。
"小姐深夜到此,有何要事?"宋翊紧张地四下张望,生怕被人看见。
赵清漪微微一笑:"白日不便多言,特来请教公子关于祖坟风水之事。"她目光落在宋翊手中的残图上,"这是..."
宋翊犹豫片刻,还是侧身让赵清漪进屋:"小姐请进。此物是我从书中发现的,似是一张风水秘图。"
赵清漪仔细查看残图,眼中闪过惊讶之色:"这图上的笔迹...像极了先祖父的手笔!"
"先祖父?"宋翊愕然。
赵清漪点头:"先祖父赵禹曾任钦天监监正,精通天文地理,晚年归隐泉州,著有《地理原真》等书。公子手中的《地理水法总诀》,很可能也是先祖父所藏。"
宋翊恍然大悟:"难怪书中见解如此精妙!"他忽然想到什么,"小姐可知道'浸尸水'一事?"
赵清漪神色黯然:"略知一二。自祖父去世后,家道渐衰。父亲虽位居知府,却屡遭弹劾。更奇怪的是,近十年来,凡与父亲交好的官员,多遭贬谪..."
宋翊心头一震:"莫非有人刻意破坏赵家风水,连累亲朋?"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夜风穿过窗棂,吹得灯火摇曳,在墙上投下两人交错的影子。
"这张图或许能帮我们找到新的风水宝地。"赵清漪轻抚残图,"明日我带公子去书房查阅祖父留下的其他典籍,或许能有更多发现。"
宋翊正要答话,忽听远处传来脚步声。赵清漪脸色一变:"是巡夜的家丁!我得走了。"她匆匆将一张纸条塞入宋翊手中,"明日按此时间相见。"
宋翊目送赵清漪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手中纸条还残留着淡淡的兰花香。他回到案前,心中思绪万千:赵家祖坟的"浸尸水"、神秘的山水秘图、马明远突如其来的邀请...这一切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得庭院如积水空明。宋翊不知,在这静谧的夜色下,一场关乎赵家命运的风水迷局正悄然展开,而他,已然成为局中关键一子。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