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祭拜文
作者:熊木全(湖北)
我至爱父亲大人:
乙巳夏日,云幕低沉;汉水呜咽,青山垂首。儿子携阖家亲眷与乡邻亲友,共立灵柩前,泣送您远行。您以八十八岁米寿高龄,带着对膝下儿女乖孙的牵念,带着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平静驾鹤西去。此刻,“满堂悲声难诉思念,一炷心香遥寄离情。”不孝儿唯有以浅文薄语,缅怀您不平凡的一生,追述生平,以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您的一生,是从苦难里长期磨炼而坚韧顽强的一生。您九岁丧母,与祖父、姑母相依为命,孩提时光着脚板,走村串户卖米粑和发糕,赚得微薄碎银,勉强度日。那段食不裏腹的岁月,磨硬了您的臂膀与脊梁,也焐热了您的侠义心肠。您总说,是党和毛主席让咱穷人翻了身!这份深恩,您铭记了一辈子,也用了大半个世纪去践行。
一九五八年,您被公派到马口耐火砖厂,脏话累活您总是抢在最前头,不是不怕苦,是您深深懂得:“拿了公家的粮,就得干好公家的活。”那年七月,您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证与胸前的党徽,您总是擦得锃亮。在六十年代初,当家乡杨水湖需要您这样的角色时,您二话不说辞了工厂,回到这片生养您的土地。府河改道,您踩暑冰水垒堤坝;汉北河开挖,您挥锹挖泥;还有襄河改造、北干渠修建,您都是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拿下一个个水利工程。您的脚印留在每一寸家乡的土里。您常说,家乡改变好了,咱的日子才能真正的好,您这份对故土的爱,您用实际行动与质朴洒进无数滴汗水中,也印刻在心里。
后来您在村里当民兵连长,生产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这最基层的官职不大,操心却不少。谁家缺粮了,您宁可把自家的口粮分些过去接济;谁家闹矛盾了,您半夜还在上门调解;谁家的地里庄稼该追肥了,您比管理自家的田还上心。乡亲们说您是个热心快肠、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毛泽东思想贯彻得最贴近民心的好支书!这或许是对您这个人最好的褒奖词。
您对我们五姊妹,嘴从不说“喜爱”,却总在吃穿用方面,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曾记得在我小时候,您背着生病的我与母亲一道走上十里的夜路求医问诊,您在那个艰难岁月,节衣缩食,供我们读书,特别地激发我的学习强项,鞭策我发奋读书,最终如愿以偿让我跳出了农门,成为熊氏家族第一个吃“皇粮”的人。您的大爱,像家乡的土地,沉默而厚重;您倍尝艰辛、言传身教,以仁心滋养我们长大,同时也以良好家教家风教会我们五个子女要为人正直,勤奋工作,勤俭持家,对家庭有担当。父亲大人啊——您说过的话,如今可以说是“父亲语录”啦——“言商,要以诚信赢天下。从教,要以德为先,以文化人。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立家,要克勤克俭,当用的毫不吝啬,不当用的坚决节制。有余力能帮上别人的,一定要帮。只有多放春风,才会收夜雨。要在有时备无时,莫等无时念有时……”
父亲,您总说“人活一辈子,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党和这个时代。”,您完完全全做到了。如今您累了,确实应该好好歇息了。家里一切都好,您放心;乡亲们念着您的好,您安心。
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国安享太平。
二0二五年八月二月于小弟家
作者简介:
熊木全,男,1962年生,湖北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从事教育事业四十一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时有论文在《科教周刊》发表,崇尚“终生学习,以文化人”的理念,偶尔抒情感怀、吟诗集句;一向主张:从教,必须育才有方;言商,讲求诚信共赢;弘文,尽心倾力助襄;为人,践行德品至上;处世,精诚团结为要。
现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汉川分院副院长兼文创外联部部长,院刊推广发行总监,一向热衷公益事业,并致力于华夏诗联书画及汉川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