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虎口夺穴
太原城西三十里,王氏祖坟笼罩在反常的暮色中。本该是申时,天色却暗如黄昏。纪云深蹲在五里外的山岗上,手中罗盘指针不断震颤。
"戌山辰向,来龙在巽..."他眉头紧锁,"但地气逆行,成了反吟伏吟格局。"
谢青鸾靠着一棵枯柏喘息。自离开长安后,她腕间的游龙疤痕每日剧痛三次,对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此刻疤痕正泛着诡异的蓝光,像有活物在皮下游动。
"有血腥味。"她突然指向东南,"从那边飘来的,还混着...铜锈和沉香的气息。"
纪云深脸色骤变。那是"锁龙香"的味道,《龙渊堪舆志》记载这种秘制香料专用于镇压地脉。他迅速从包袱取出两套素衣:"换上,我们扮作扫墓人。"
接近王氏祖坟时,谢青鸾突然踉跄跪地。她耳中充斥着千万人的哭嚎,仿佛整片大地都在痛苦呻吟。纪云深扶住她时,触到她脖颈后的皮肤——那里不知何时浮现出细小的金色符文,正是"六十透地龙分金"的刻度!
"地气在流失..."谢青鸾艰难地指向祖坟中央的巨碑,"那下面...有人在抽干龙脉..."
突然,一队披麻戴孝的人马从侧道走来。纪云深急忙拉着谢青鸾躲到碑林后。只见为首的中年男子面色青白,眼下挂着两道血痕,正机械地撒着纸钱。
"王氏族长王元晦!"纪云深低呼,"但半月前邸报明明说他丁忧期满已返朝..."
更诡异的是,王元晦身后的族人个个脚不沾地,孝衣下摆空空荡荡。他们抬着的棺椁没有捆绳,却如同焊在肩上般纹丝不动。
谢青鸾突然捂住嘴——她看见那些"人"的后脑勺都贴着一张黄符,上面用血画着"丙子"二字!
"是行尸!"纪云深汗毛倒竖,"有人用血线穿宫术操控了他们..."
当送葬队伍经过他们藏身的石碑时,王元晦突然转头。他的脖子扭转了整整一百八十度,嘴角裂到耳根:"有客自远方来,何不共襄盛举?"
第七章 倒悬龙脉
纪云深抛出一把铜钱。钱币在空中组成八卦阵型,暂时阻住行尸。他拽着谢青鸾冲向祖坟中央的祭坛,那里矗立着一座倒置的七层石塔。
"七星倒悬..."纪云深声音发颤,"有人在逆转龙脉!"
谢青鸾的玉佩自动飞向石塔基座。靠近才发现,塔基刻满了与玉佩相同的血线纹路,组成一幅巨大的"六十透地龙分金图"。但本该标注"珠宝线"的吉位,全部被钉入黑铁长钉。
"快看地气!"谢青鸾惊呼。她眼中看到的地面与常人不同——无数金色气流正从四面八方汇向石塔,却在接触塔身的瞬间变成黑红色,顺着铁钉注入地底。
纪云深迅速展开《龙渊堪舆志》。书页上的分金图与塔基图案重叠时,浮现出第三层隐藏图文:每根铁钉的位置,正好对应一处世家大族的祖坟坐标!
"这是要抽尽天下龙气..."他突然明白过来,"崔氏、李氏、王氏...接下来还有五十七家!"
行尸群已突破铜钱阵。千钧一发之际,谢青鸾突然将手掌按在塔基的"丙子"位上。她腕间游龙疤痕金光大盛,三枚朱砂痣射出光束,在石塔上方交织成三维罗盘虚影。
"玄空飞星,听我号令!"她声音突然变得空灵悠远,仿佛有无数人在同时诵念,"寅申巳亥,四生复位!"
石塔剧烈震动。一根黑铁钉"铮"地弹出,王元晦随之惨叫,后脑符纸自燃。但就在这时,谢青鸾突然喷出一口鲜血,金色符文从脖颈蔓延到脸颊。
纪云深急忙咬破舌尖,一口血雾喷在《龙渊堪舆志》上。书页燃起幽蓝火焰,浮现出完整的三元九运图:"原来如此!黑袍人要借六十世家龙气,提前引发'玄空劫'!"
远处传来号角声。一顶猩红轿子凌空飞来,轿帘无风自动,露出里面端坐的黑袍人——他脸上戴着的,赫然是一面刻满血线的青铜罗盘!
谢青鸾突然昏厥。在她倒下的瞬间,纪云深看见她后背衣衫下透出金光,隐约构成一幅星图,其中三颗主星的位置,正是他们去过的崔氏、李氏和王氏祖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