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在吕梁山脉拉响》
作者:贺腊根
图为当时孝(义)柳(林)铁铺下第一节轨排时的情景 。(作者摄影)
我们从杏花花红、杏花花白的黄土高坡走来,
带着桑干河畔的花香,
来到了吕梁山脉。
我们从王家营火车站的欢声笑语中走来,
带着铁道兵时期的铺架设备,
来到了孝(义)柳(林)铁路铺轨架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英雄的吕梁老区人民,
盼来了第一条铁路开始铺轨。
从此那满山遍野的无烟煤炭,
终于走出了吕梁山区,
运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从此这乌黑晶亮的宝藏,
亲吻了南国的红木棉,
亲吻了逐浪滔天的大海。
这些当年的铁道兵战士,
历经了兵改工的“阵痛”。
这些转工不久的铺架勇士们,
面临市场竟争的严峻现实。
我们还是穿着那当兵时的军装,
我们还是盖着那条绿色的军被。
我们宿营在一节节闷罐车里,
与山水相伴,
与路轨相依。
那铺轨机还是铁道兵时期的二五、七五型;
那架桥机还是铁道兵时期的五九、战斗型;
那牵引机车,还是铁道兵时期的解放、跃进型蒸气火车头。
哪里有新的铺轨架梁任务,
我们就坐着宿营车在哪里安家。
带着铁道兵留下的全部机械设备,
跟着那钢轨不断向前伸延。
我们的家就在两根钢轨上,
我们的家就在那车轮上,
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式的吉普赛部落”。
孝柳铁路的开通运营,
为吕梁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让英雄的吕梁人民一步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
三十多年过去了,
回想起当年在吕梁山区铺架的日子,
回想起吕梁老区人民的支铁情景,
那一件件啊一桩桩,
那些感人的故事啊至今难以忘怀。
图为孝(义)柳(林)铁路当时铺下最后一节轨排时的情景 。(作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