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冰棺龙吟
冰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宋寒川拉着齐云裳拼命向铜棺游去。就在他们即将触到锁链时,一道冰墙轰然升起,将两人重重弹开。
"没用的。"陶真人的身影出现在冰面上方,胸口的龙形刺青泛着诡异的红光,"这九条锁链用的是天外陨铁,没有真龙天子血,谁也打不开!"
齐云裳突然按住额头龙纹,痛苦地蜷缩起来。宋寒川抱住她,发现少女的体温高得吓人——龙灵正在她体内燃烧!
"看吧,"陶真人俯视着他们,"强行融合龙灵的下场就是化为灰烬。不过..."他话锋一转,"若你们交出《龙脉真形图》,本座可以考虑给她个痛快。"
宋寒川冷笑:"你以为我们还会信你?"他悄悄将手伸入怀中,摸到那包从解龙泉带来的泥土。
"不信?"陶真人突然扯开衣襟。只见他胸口的龙形刺青竟在蠕动,鳞片下渗出丝丝黑血。"知道这是什么吗?当年也先大巫用成吉思汗陵的守墓龙心炼成的'噬龙蛊'!为了操控大明龙脉,本座以身饲蛊四十年!"
铜棺内突然传来剧烈的撞击声。"骗子!"六皇子的声音带着哭腔,"父皇就是信了你的长生术,才会...啊!"话未说完便是一声惨叫。
陶真人狂笑着掐诀念咒,铜棺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血色符文。齐云裳突然挣脱宋寒川,仰头发出一声非人的龙吟!她额头龙纹金光大盛,竟在冰面上烧出一个大洞。
"找死!"陶真人挥袖甩出七枚黑钉。宋寒川急忙将齐云裳推开,自己却被三枚黑钉贯穿肩膀!
鲜血喷涌而出的刹那,铜棺内的撞击声突然停止。紧接着,九条锁链同时剧烈震动,棺盖裂开一道缝隙,一滴晶莹的血珠缓缓渗出,落入下方的冰窟。
"不!"陶真人面色大变。那滴血珠接触冰面的瞬间,整个水宫剧烈震动,冰层轰然碎裂!
宋寒川趁机掏出龙脉土撒向陶真人。泥土沾到龙形刺青的刹那,陶真人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那刺青竟然开始反噬宿主!
"就是现在!"宋寒川拉着齐云裳游向铜棺。少女将玉牌贴在棺盖裂缝处,里面的六皇子突然伸出一只苍白的小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指。
第二十章 龙归沧海
一道金光从相触处迸发,铜棺上的血色符文寸寸碎裂。棺盖轰然掀开,露出里面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他身着明黄小袄,面容稚嫩,双眼却沧桑如百岁老人。
"朱翊铖..."齐云裳颤抖着伸出手。男孩却先看向宋寒川流血的肩膀:"你...有宋应星的血脉气息?"
宋寒川震惊地点头。男孩——或者说六皇子——竟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年宋先生偷偷给我送过书,可惜被陶贼发现了..."
水宫顶部突然坍塌,大块碎石砸落。陶真人不知何时爬上了高处,胸口的噬龙蛊已将他半边身体啃食殆尽,却仍在狞笑:"一起死吧!本座启动了自毁大阵,整个北京城都要陪葬!"
六皇子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块龙形玉佩:"宋公子,接着!"宋寒川刚接住玉佩,男孩就纵身跳向齐云裳:"杨姐姐,送我最后一程!"
齐云裳会意,将额头龙纹贴上六皇子的眉心。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六皇子的身体逐渐透明,最终化为一团金光,与齐云裳体内的龙灵合二为一!
"原来如此..."宋寒川恍然大悟,"六皇子本就是龙灵化身!当年陶仲文用邪术将还未成型的北京龙脉强行化为人形,就是为了方便控制!"
整个水宫开始崩塌。齐云裳——现在她周身环绕着金龙虚影——拉起宋寒川冲向水道:"走!去景山!"
当他们冲出地下水道时,北京城已陷入混乱。景山方向电闪雷鸣,隐约可见九根光柱直插云霄。齐云裳手中的玉牌自动飞起,引领他们来到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下。
"就是这里!"齐云裳将玉佩按在树干上。大地剧烈震动,槐树根部裂开一个大洞,露出里面九根漆黑的锁龙桩!
宋寒川刚要上前,身后传来陶真人垂死的嘶吼:"休想!"这个半人半鬼的怪物竟拖着残躯追来,胸口的噬龙蛊已爬到他脸上。
齐云裳转身直面陶真人,周身龙影盘旋:"陶仲文,你可知为何杨公当年能破你祖上的萨满巫术?"她双手结印,"因为真正的龙脉,从来不在山水,而在民心!"
说罢,她与龙灵合二为一,化作一条五爪金龙直冲九霄!天空中乌云散尽,金龙在京城上空盘旋三圈,然后俯冲而下,将九根锁龙桩尽数击碎!
最后一根锁龙桩断裂的刹那,整个北京城的地面微微震动。百姓们惊讶地发现,枯井重新涌出甘泉,病树忽然发新芽。而在紫禁城内,已经病入膏肓的万历皇帝突然坐起身,吐出一口黑血...
三个月后,南京栖霞山。宋寒川站在一座新坟前,碑上刻着"爱妻齐云裳之墓"。坟头没有香烛,只摆着一枚铜钱和一块龙形玉佩。
"宋兄。"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宋寒川转身,竟是穿着便服的周御史。"陛下看了密折,已经下旨平反所有冤案。至于陶仲文一党..."
宋寒川摆摆手:"云裳用命换来的太平,不该再沾染血腥。"他望向北方,"北京龙脉归位,但天下还有十一处龙穴需要修复..."
周御史递过一个包袱:"这是陛下密旨和钦天监的令牌。从今往后,你便是大明第十四任钦天监监正,专司龙脉修复。"
宋寒川苦笑:"我一个布衣..."
"不。"周御史指向墓碑,"你是杨公传人的夫君,是龙灵认可的护道人。"他顿了顿,"何况...你真的以为云裳姑娘死了吗?"
一阵清风吹过,坟头的铜钱突然立起旋转,发出悦耳的嗡鸣。宋寒川似有所感,抬头望向山顶——恍惚间,似乎有个淡青色的身影站在霞光中,朝他微微一笑。
(全文完)
————
《龙脉诡谭》创作后记
一、风水之思:从迷信到文化符号
《龙脉诡谭》的创作源于我对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长期思考。在查阅《海角经》《催官篇》《玉尺经》等典籍时,那些被历代风水师奉为圭臬的"三吉六秀""二老四库"之说,与现实案例间的矛盾令我着迷。这促使我思考:风水究竟是迷信,还是古人对地理环境的经验总结?
在小说中,我借宋寒川之口提出"龙脉贵贱源于形势而非方位"的观点,正是想探讨风水学说中蕴含的古人生存智慧。那些被视为"凶煞"的辰、戌、丑、未方位,之所以能孕育达官显贵,恰是因为古人选址时更看重背山面水、藏风聚气的实际环境,而非简单的方位吉凶。
二、历史与虚构的交织
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万历年间,源于我对明代政治与方术关系的兴趣。严嵩父子确实曾利用道教方士巩固权力,而陶仲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嘉靖帝宠信的道士。小说中"六皇子朱翊铖"的设定,则融合了"二龙不相见"的宫廷秘闻与龙脉传说。
特别要说明的是,故事中"锁龙桩""改命盘"等器物虽为虚构,但其设计灵感来自明代的"镇物"文化。古人确实相信通过特定器物可以影响环境气场,这种观念在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仍有体现。
三、人物塑造的深意
宋寒川这个人物寄托了我对传统知识分子"格物致知"精神的敬意。他敢于质疑权威理论,坚持"实践出真知"的态度,正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作者)等实学家的写照。而齐云裳作为杨公传人的设定,则是对古代女性智慧的一种想象性补偿——历史上鲜有女性风水师的记载,但民间确实存在女性掌握家传秘术的传统。
反派陶仲文的形象融合了蒙古萨满与道教方士的特点,他的"噬龙蛊"象征着权力欲望对人性的侵蚀。这个人物提醒我们:任何学问一旦沦为谋私利的工具,终将反噬其主。
四、龙脉隐喻:从地理到民心
小说结局处齐云裳道破"真龙在民心"的玄机,点明了全书的核心隐喻。我试图通过风水之争,探讨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国家的根基究竟在"龙脉"这样的神秘地理,还是在百姓的民心向背?
这种思想其实暗合了晚明东林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士人精神。当宋寒川最终选择以钦天监身份修复各地龙脉时,他守护的已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龙脉",更是天下百姓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五、致谢与期许
感谢所有为这部小说提供帮助的友人,特别是几位研究明代方术史的学者,他们纠正了我许多知识性错误。也要感谢历代风水典籍的整理者,让今人得以窥见这门古老学问的堂奥。
希望《龙脉诡谭》不仅能带给读者阅读的愉悦,更能引发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思考。那些被我们简单归为"迷信"的古老智慧,或许正包含着理解中国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密码。
最后,借用杨筠松《撼龙经》中的一句话作结:"识得阴阳玄妙理,天地都在一掌中。"这或许就是风水学说留给后人最宝贵的启示——对自然保持敬畏,对知识永怀谦卑。
作者:成智 谨识
壬寅年冬于金陵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