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青萝迷踪
黎明前的青萝山笼罩在浓雾中,宋寒川和齐云裳沿着樵夫小径艰难前行。齐云裳腰间的杨公寻龙钱不时发出微弱的嗡鸣,铜钱上的山川纹路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
"这雾有问题。"宋寒川突然停下脚步,从怀中取出罗盘。磁针疯狂旋转,最终指向九个不同方向。"九宫迷魂阵...有人不想让我们找到'九龙捧圣'。"
齐云裳解下铜钱,轻轻按在罗盘中央。铜钱上的"杨"字突然亮起金光,磁针顿时稳定下来,指向东北方一处陡峭的山崖。
"跟我来。"她拉起宋寒川的手腕,"记住,无论看到什么都别松手。"
雾气中渐渐浮现出诡异的景象——时而出现无头的石人,时而闪过飘忽的白影。宋寒川感到有冰冷的手指拂过后颈,但他紧咬牙关,死死抓着齐云裳的手。忽然,铜钱剧烈震动,前方的雾气散开,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石缝。
"到了。"齐云裳的声音有些发抖,"这就是..."
石缝尽头豁然开朗,九道山脊如巨龙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中央是一块平整如镜的青色巨石。更令人惊异的是,巨石上刻着一幅完整的二十四山向图,但与传统罗盘不同,每个方位旁都标注着两套不同的吉凶判断。
"这是..."宋寒川抚摸着石刻,"《海角经》失传的对照图!左边是原始版本,右边是篡改后的..."
齐云裳突然跪倒在地,从巨石底部摸到一个隐蔽的凹槽。她颤抖着将铜钱按入凹槽,随着"咔嗒"一声,石刻中央弹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是一卷用油布包裹的竹简,展开后赫然是《海角经》下半卷!开篇第一句就让宋寒川浑身发冷:"三吉六秀之说,实为严相国所篡,意在垄断科举..."
"严嵩!"齐云裳失声惊呼,"原来是他..."
一声冷笑突然从他们身后传来:"聪明,可惜太迟了。"
第六章 铜钱破局
赵半仙带着十余名黑衣人堵住了出口。他手中把玩着一枚与齐云裳相似的铜钱,只是背面刻的是"严"字。
"杨公寻龙钱本有一对。"赵半仙阴森地笑道,"严相国当年从杨公后人手中夺得一枚,专门用来寻找那些不听话的风水师。"
宋寒川下意识将齐云裳护在身后,手指悄悄摸向怀中罗盘。赵半仙见状大笑:"小子,在'九龙捧圣'之地,寻常法器根本..."
他话音未落,宋寒川突然将罗盘往青石上一摔!碎片四溅中,一枚暗藏的玉质指针弹射而出,正好插入石刻上"亥"位的凹槽。
整个山谷突然震动起来,九道山脊上的碎石簌簌滚落。赵半仙脸色大变:"你怎会知道机关?!"
"因为我是宋应星的侄子!"宋寒川拉起齐云裳就往侧面的岩缝冲去,"《天工开物》里记载过这种机关术!"
原来宋寒川的叔父正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他自幼耳濡目染,对机关器械颇有研究。方才观察石刻时,他就发现"亥"位有细微的磨损痕迹——那是频繁开启机关的证明。
背后传来赵半仙气急败坏的吼叫:"放箭!绝不能让他们带走竹简!"
箭矢破空声中,齐云裳突然推开宋寒川,自己却被一支箭擦过肩膀。鲜血顿时染红了她的淡青衫子。宋寒川心头剧震,一把抱起她钻进岩缝。
"放...我下来..."齐云裳虚弱地挣扎,"竹简...更重要..."
宋寒川充耳不闻,抱着她在迷宫般的岩缝中狂奔。不知跑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亮光——竟是通往山另一侧的出口!
山下有个小村庄,炊烟袅袅。宋寒川刚松口气,怀中的齐云裳却突然抓住他的衣襟:"不能去村里...赵半仙的人...肯定..."
她的话没能说完就昏了过去。宋寒川这才发现,箭伤处流出的血竟是诡异的紫黑色!
"有毒!"他撕开衣衫查看伤口,顿时心如刀绞。此时怀中的《海角经》竹简突然滑落,展开的简片上露出一行小字:"九龙捧圣之西三里,有泉名'解龙',可解天下百毒..."
宋寒川毫不犹豫地背起齐云裳,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奔去。少女滚烫的呼吸喷在他颈间,那枚杨公寻龙钱随着奔跑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指引方向。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