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铜钱引路
暗门后是一条幽深的甬道,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宋寒川紧跟着齐云裳,借着铜钱上微弱的反光前行。那枚古怪的铜钱此刻竟泛着淡淡的青光,在黑暗中为他们指引方向。
"小姐这铜钱..."
"嘘——"齐云裳突然停下脚步,铜钱上的青光骤然熄灭。上方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火把的光亮透过缝隙渗入甬道。
宋寒川屏住呼吸,这才注意到两人几乎贴在了一起。少女身上淡淡的沉香气钻入鼻尖,与古墓的霉味形成奇异的对比。他忽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风水师最忌动情,情动则眼盲。"
"走了。"齐云裳轻声道,铜钱再次亮起。他们沿着甬道走了约莫半刻钟,终于从一个隐蔽的洞口钻出,来到一处山谷。
月光下,宋寒川这才看清铜钱的全貌——背面刻着的不是什么符纹,而是一幅微缩的山川地形图,中央有个小小的"杨"字。
"这是..."
"杨公寻龙钱。"齐云裳将铜钱收回腰间,"据传是杨筠松祖师留下的法器,能辨龙脉真伪。可惜..."她苦笑一声,"传到我们齐家时只剩这一枚了。"
宋寒川心头一震。杨筠松是形势派风水的开山祖师,其著作《撼龙经》《疑龙经》被奉为经典。若这铜钱真是杨公遗物,那齐家的来历恐怕不简单。
"小姐祖上与杨公..."
"先曾祖是杨公再传弟子。"齐云裳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当年形势派与理气派之争,我们齐家选择了隐退。"她忽然转向宋寒川,"先生可知为何赵半仙要追你?"
宋寒川摇头。他不过是个落魄书生,靠给人看风水糊口,怎会惹上这等人物?
"因为先生今日看的那块山地。"齐云裳压低声音,"那是'潜龙饮泉'的格局,按形势派理论是上佳宝地,却被理气派定为'三煞结穴'。赵半仙要确保没人发现这个秘密。"
宋寒川恍然大悟。难怪那些被视为"凶煞"的方位反而出了贵人——真正的风水宝地本就不拘方位!
"我们现在去哪?"
"去找一个人。"齐云裳指向山谷深处,"先祖父的故交,他或许知道《海角经》下半卷的下落。"
第四章 盲师点穴
山谷尽头有间茅屋,屋前种着几株桃树,花开正艳。一个白发老者坐在树下,正用枯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徐爷爷。"齐云裳恭敬行礼。
老者抬头,露出一双浑浊的眼睛——竟是个瞎子!但奇怪的是,他手中的枯枝分毫不差地在地上绘出了一幅山水图形。
"云丫头来了。"老者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残牙,"还带了客人。"他忽然转向宋寒川的方向,"小子,你身上有股特别的气息...最近可接触过什么古物?"
宋寒川一惊,想起在古寺中翻阅的《海角经》残卷。他刚要回答,齐云裳却抢先道:"徐爷爷,赵半仙的人在追我们。"
老者的笑容消失了。他站起身,用枯枝在地上重重一划:"进屋说。"
茅屋内陈设简陋,却收拾得一尘不染。老者从床下取出一个铁匣,摸索着打开,里面竟是一叠泛黄的地契。
"三十年前,赵半仙的师父张天师奉朝廷之命,在徽州推行'三吉六秀'的理气学说。"老者的声音沙哑,"凡是与此说相悖的龙脉,要么被破坏,要么被强改为官田。"
宋寒川倒吸一口凉气。他终于明白为何那些古墓都建在"凶煞"之地——因为真正的宝地都被官方标记为"不宜葬人"!
"那《海角经》..."
"上半卷讲形势,下半卷揭阴谋。"老者冷笑,"下半卷记载了'三吉六秀'如何被篡改,成了权贵垄断风水宝地的工具!"
屋外突然传来犬吠声。老者脸色一变,迅速将铁匣塞回床下:"从后窗走,去青萝山找'九龙捧圣'之地!那里有你们要的答案!"
齐云裳刚要道谢,老者却一把抓住宋寒川的手腕:"小子,记住——真龙不怕浊水,明珠不惧暗投。形势派的风骨,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他们刚翻出后窗,前门就被人踹开。火光中,赵半仙阴冷的声音传来:"徐瞎子,多年不见啊..."
宋寒川回头望去,只见老者挺直腰板站在屋中,手中枯枝如剑般指向来人,哪还有半分老态?
"快走!"齐云裳拉着他钻入山林。身后传来打斗声,但很快归于寂静。月光下,宋寒川看见少女眼中闪着泪光,却倔强地没有回头。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