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茌平文苑》
深耕本土文化沃土
绽放鲁西文学光彩
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的文化版图上,《茌平文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自 2021 年 4 月创刊以来,始终以推广本土文化、培育文学创作者为己任,凭借扎实的内容建设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鲁西地区文学艺术领域的重要阵地。
平台根基稳固,多元内容筑就文学高地
历经四年多的发展,《茌平文苑》已形成成熟稳定的运营体系。截至 2025 年 7 月底,该平台已发行超 1500 期,发表原创作品 8337 篇,年阅读量突破 6306 万次,关注用户达 3.6 万人,数据背后是其对文学品质的坚守与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编辑部核心团队由主编冯喆(笔名,本名冯克友)领衔,丁杰、张晓燕、翟玉梅等责任编辑共同组成,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热忱的态度,为平台内容质量保驾护航。在内容架构上,《茌平文苑》独具匠心,每日设置差异化主题栏目:周一的 “长篇连载” 引人入胜,让读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世界;周二的 “历史钩沉” 挖掘茌平过往的岁月记忆,唤醒人们对地方历史的关注;周三的 “名家随笔” 带来深刻的思想启迪;周六的 “高老师讲故事”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知识与文化;周日的 “综合艺术版” 则涵盖书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了平台的艺术内涵。
内容形式更是多元包容,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一应俱全,同时兼顾书画、雕塑、摄影、剪纸、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注重地域文化挖掘,《老沙窝》《茌平古今名人》等系列作品,深入探寻茌平的文化根脉,让本土文化在文字与艺术中得以传承与彰显。
社会影响深远,文化价值赋能地方发展。
《茌平文苑》的社会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学平台范畴,在推广本土文化方面成效显著。通过 “枣乡知音”“金牛湖畔”“夏日激情放歌” 等一系列主题创作活动,平台全方位展现了茌平的风土人情。吴春雷的藏头诗巧妙融入茌平元素,刘秀华(湘潭)的乡土诗歌充满了对茌平大地的热爱与赞美,这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茌平、爱上茌平。不仅如此,平台还编纂了《茌平文学作品精选》等地方文学创作作品集,集中展示了茌平区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留下了珍贵的文字印记。
在创作者培育方面,《茌平文苑》同样功不可没。它为文学新人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发掘出了刘俊花(快板创作者)、赵昌忠(退休记者)等一批有潜力的创作者,让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主编冯喆身兼诗人与编辑双重角色,其诗作《回乡》等以真挚的情感和浓厚的乡愁主题引发读者强烈共鸣,他个人还荣获 “中国网络诗歌奖”,为平台创作者树立了榜样。
2024 年 3 月,《茌平文苑》举办了创刊千期庆典活动,对丁杰等优秀编辑及王长新、朱亚夫等优秀作者进行表彰,既是对过往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此外,平台还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与 “舍得酒业”“宏大家电”“全国文明村镇前曹村”“茅台酒业” 等企业和乡村进行文化宣传合作,实现了商业与文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如今,《茌平文苑》以 “小而精” 的运营模式,在鲁西地区文学创作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更通过数字化传播手段连接起全国读者,让茌平的文学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相信在未来,《茌平文苑》将继续深耕本土文化沃土,为鲁西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