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天祝:锅庄舞里的生命狂想》
作者/高金秀(甘肃)
当八月的阳光把祁连山的轮廓描得愈发清晰,天祝县的空气里早飘起了藏袍的清香与鼓点的震颤。34支队伍像34束被点燃的火把,从城镇街巷、草原牧村涌来,在体育场中央燃成一片沸腾的火海——那是锅庄舞的火,是华锐儿女骨血里奔涌的热,一沾着鼓点便烧得噼啪作响。
你看那起舞的人群!不是简单的挥臂踏足,是把高原的魂魄都跳活了。姑娘们的水袖是有灵性的,扬起来时卷着草原的风,风里裹着格桑花的粉;落下去时缠着溪流的韵,韵里浸着雪山的凉。足尖轻点处,地面竟像生了根似的,每一次踮起都带着对土地的亲昵;长袖翻飞间,又似要挣脱地心的引力,把积攒了千年的欢腾都抛向云端。有个穿绯红藏袍的姑娘,转得裙摆如绽放的雪莲,银饰在发间跳着细碎的舞,她的眼神亮得惊人,像是把整个八月的阳光都揉进了眸子里,每一次与同伴的对视,都溅起一串滚烫的笑。
小伙子们的舞步是另一番气象。藏靴踏在地上,不是"踩",是"夯",每一下都像要把对生活的热忱砸进冻土深处。他们的臂膀扬起时,带着套马杆的劲,肌肉的线条在藏袍下绷得紧实,像蓄势待发的山鹰;转身时却又透着股巧劲,藏青色的袍子甩出半轮弧,恰好接住姑娘们飘过来的水袖,那默契,比青稞酒还醇厚。有个络腮胡的后生,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滚,砸在胸前的银饰上,叮当作响,可他的脚步丝毫没乱,反而越踏越急,像是要把祖辈没跳完的舞步,都在这一天跳尽兴。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集体狂舞的时刻。鼓点突然提速,像骤雨砸在青稞地里,千双脚步同时跟上,大地竟微微发颤。红的、黄的、蓝的藏袍绞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的衣袖,谁是谁的裙摆,只看见一片流动的彩虹在旋转、在沸腾。有人在笑,笑声比鼓点还脆;有人在唱,藏语的调子不成章法,却比任何颂歌都动人。你会突然懂了,这哪里是"跳"舞?是所有人把心掏出来,放在阳光下晒得滚烫,再用肢体敲打出最本真的节拍——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团结的信奉,所有说不出的情愫,都在这狂舞里,变得又直白又热烈。
看那队形的变幻!时而散开如经幡漫过山脊,时而聚拢似玛尼堆相拥取暖,时而又排成蜿蜒的长线,像茶马古道上的驼队在前行。姑娘们的水袖在空中织成网,网住了风,网住了光,网住了所有投向她们的目光;小伙子们的身影在网间穿梭,像守护家园的卫士,把最柔软的位置留给裙摆的绽放。有一瞬,所有人突然定住,藏袍的边角还在微微颤动,像风停后的经幡,下一秒,又轰然散开,笑声与舞步一同炸开,把整个体育场都掀翻了似的。
暮色漫上来时,火把亮了。橙红的光映在舞者们的脸上,每个人的轮廓都镶着金边。有人脱了藏袍,光着膀子继续跳,古铜色的皮肤在火光照耀下,像涂了层酥油;有阿婆被年轻人拉进圈里,皱纹里的笑挤成了花,枯瘦的手被姑娘们的手握着,竟也跟着节奏摇摆。这时的锅庄,早没了"比赛"的模样,成了一场盛大的狂欢,一场属于天祝所有人的生命庆典。
我站在人群外,看着那片跳动的火海,突然明白:为什么锅庄舞能流淌在民族的血脉里?因为它从来不是僵硬的"遗产",是活的,是热的,是能让人把心掏出来晾晒的魔法。你看那些舞者,他们跳的哪里是动作?是阿爸阿妈煨桑时的虔诚,是青稞丰收时的欢畅,是雪山融水滋润大地的温柔,是所有华锐儿女对这片土地,最滚烫、最直白的告白。
夜风里,舞步还在继续。火把的光摇曳着,把舞者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要与远处的雪山连在一起。这一天的天祝,因为这场锅庄舞,变得格外滚烫,而那些流淌在舞步里的热爱与力量,会像祁连山的雪水一样,一直奔涌下去,从未停歇。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