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重达数十吨的铁矿石
矗立在凹山湖畔
马钢南山之根,火红的“源”字
像硕大的心脏鼓荡着遒劲的脉管
我想起不算遥远的大冶铁矿
也有一颗硕大的心脏形状的铁石
在它的背后
顶天立地着伟岸的身影
一块铁山的补天之石
被他紧紧地攥在手里
那是1958年的秋天
武钢第一炉铁水喷薄之后“洗三”的日子
把钢铁和粮食看得一样重的人
攥着铁矿就像是攥着共和国的命运
他沿着浩荡的江流乘风东行
于采石矶旁的马鞍又落一子
南山和铁山的夜
从此一样灯火通明
同样遭受过强盗掠夺的难兄难弟
同样以百倍的精神扎入新生
南山的铁疙瘩炼成
祖国第一个自主生产的火车轮箍
又飞上“东方红”,和谐,复兴
永不停歇地驰驱着时代的巨轮!
铁山嚼碎的“细粮”,喂养大“一米七”的洋妞
一座座通江连海的桥梁,举世震惊的电站
检验着青山不老的钢筋铁骨
检验着钢铁长子永不锈蚀的铁芯!
南山之凹,下采200米
如今盛满碧绿的湖水
铁山东采场,444米的天坑
盘旋的掌子面洒满刺槐的浓荫
湖面游弋的白天鹅
槐花间忙碌的蜜蜂、蝴蝶
一样说着钢铁的故事
敲奏着金山银山的风铃
陈琳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冶金作协常务理事、中国宝武武汉总部职工文学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