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颂八一》
文/刘永平
枪痕鐥,洪都石髓苔根啮。
苔根啮,弹瘢迸绿,岁华凝铁。
迷彩裁成星斗甲,钢枪錾入崚嶒骨。
崚嶒骨,旗辉裂瘴,血沸熔砾。
2025年8月1日长沙
☆颂八一建军节
文/刘永平
晨光在纪念碑的棱角上磨亮刺刀时,
苔痕正沿着石阶的弹痕练字——
竖钩是枪管的弧度,捺脚是血泊里的决绝。
98年的风,还在柏树梢练突刺,
我的鞠躬轻得像枚哑弹落地,
怕震醒那些十七岁的骨骼:
钢枪锈成泥土里的铁,
却在每粒晨光炸开的瞬间,
从草叶尖顶出带血的锋芒,
如他们最后冲锋时,未及收回的枪刺。
街角蒸笼掀开的白雾里,
穿校服的孩子接过豆浆,指腹蹭过
爷爷军功章上嵌着的半片弹壳——
那是长津湖的冰,焐了七十年,
仍在掌心灼出硝烟的纹。
老棋士把缺角的"帅"按进棋盘裂缝,
棋子下的木茬,是他截去的半条腿骨,
木纹里,正绽出1953年的春。
有人把界碑刻进冻疮,
让每道皲裂都沿着国境线生长;
有人在手术台剖开夜色,
柳叶刀挑开的不是病灶,
是当年未及包扎的伤口,
余温仍裹着战友的呼吸;
有人在洪水里把肋骨扎成桩,
溃堤处的月光踩过他的脊梁,
正合着冲锋号的节拍;
有人在黑板写下"牺牲"二字,
粉笔灰落在旧军装的弹孔上,
像当年未及清点的,他救下的星。
《义勇军进行曲》漫过广场时,
所有平凡的肩膀都在震颤——
那是钢枪后坐力的余波,
是血脉里醒着的扳机。
这才是对牺牲最好的应答:
让他们嵌在弹片里的眼睛看见,
每个黎明都在冲锋,
带着冻土下的滚烫,
带着热豆浆蒸腾的白汽,
带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
未凉的枪膛。
2025年8月1日长沙
☆作者简介:
刘永平:笔名梅蛮,出生1959年于湖南安化。高中毕业,1983年在湖南省总工会期刊社《工人之友》/作习实编辑。1985年到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之友》杂志社负责发行,一直到2003年停刊。先后在工人之友、八小时之外、知音期刊上发表小方块。几十年自学不倦。2016年在长沙湘春路社区创办了《黄兴红韵》书院任院长,一直从事文化公益事业。我创作诗歌散文两三千首。2021至2023年获过中国诗词优秀奖!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