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牛遗秘
暮春的青牛山,云雾缭绕。
云襄子和唐清羽避开官道,从后山小径悄然上山。昔日香火鼎盛的青牛观,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野草丛生。
"魔教报复得太彻底了..."云襄子抚摸着倒塌的殿柱,上面还有火烧的痕迹。他带着唐清羽来到观后一处隐蔽的竹林,拨开杂草,露出一块青石板。
"这是?"唐清羽好奇地问。
云襄子没有回答,只是咬破手指,将血滴在石板中央的凹槽里。血液渗入石缝,石板缓缓移开,露出向下的阶梯。
"师父从未告诉我这个地方,"云襄子低声道,"但我小时候贪玩,偶然发现了这个机关。"
阶梯尽头是一间简陋的石室,四壁刻满星图和风水要诀。正中石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匣,匣上落满灰尘。
云襄子小心翼翼地打开木匣。里面是一封火漆封存的信,和半块残缺的玉璧。信上写着:"吾徒龙襄亲启"。
手微微发抖,云襄子拆开信封。莫天机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襄儿:
若你见此信,为师已不在人世。有些真相必须告诉你——当年龙家堡惨案,非魔教一方之过。朝中有奸人欲夺龙脉,借正邪之争掩盖真相。为师怀疑此人就是陶仲文,他假借为皇帝炼丹之名,实则觊觎长生之术。
这半块'天机璧'是龙氏祖传之物,与唐门所藏另半块合二为一,可开启昆仑山'祖龙洞天'。那里藏着龙脉本源,也是克制邪术的关键。
记住,孤龙不孤,自有天护。龙氏与唐门血脉相融,方能驾驭天机璧。笑天兄已知此事,他会...」
信的后半截被烧毁了。云襄子与唐清羽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震惊。
"原来师父早知道..."云襄子拿起那半块玉璧,"这就是'天护'的含义?"
唐清羽从颈间取下那枚血色玉佩:"难道这就是另半块?"
两人将两半玉璧拼在一起,严丝合缝。完整的玉璧上浮现出一幅微缩的山川地形图,中央是昆仑山脉某处闪烁的光点。
"祖龙洞天..."云襄子喃喃道,"《龙诀》最后一页记载的地方!"
突然,唐清羽耳朵一动:"有人来了!"她迅速熄灭烛火。两人屏息静气,听到地面上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仔细搜!冯公公说了,那两人必会回青牛观!"
是锦衣卫的声音!听动静,至少有二三十人。云襄子握紧龙吟剑,却被唐清羽按住手腕。她指了指石室另一侧——那里有个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暗门。
两人悄无声息地移开暗门,后面是一条狭窄的地道。刚进入不久,就听头顶传来"轰"的一声,显然锦衣卫发现了石板机关。
"快走!"云襄子拉着唐清羽在地道中疾行。这条地道显然很少有人使用,空气中满是霉味,地面湿滑难行。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微光。两人钻出洞口,发现已到山脚的一条小溪边。正要松口气,溪边大石后突然转出三个人影!
"等你们多时了。"为首的是个面容阴鸷的中年文士,手持一柄铁骨折扇。他身后站着两个黑衣人,太阳穴高高鼓起,显然内功深厚。
云襄子将唐清羽护在身后:"阁下是谁?"
文士轻笑:"在下诸葛暗,江湖人称'铁扇书生',现为东厂幕僚。"他唰地展开折扇,"冯公公猜到你们会走这条路。"
唐清羽冷笑:"就凭你们三个?"
诸葛暗不慌不忙:"当然不止。"他拍了拍手,四周树林中顿时冒出数十名弓箭手,箭尖泛着蓝光。"淬了'七步断魂散',见血封喉。"
云襄子估算形势,低声道:"我开路,你找机会用'天罗地网'。"
唐清羽微不可察地点头。就在剑拔弩张之际,溪水突然沸腾起来!一股水柱冲天而起,将最近的几名弓箭手冲倒在地。
"什么人?"诸葛暗厉喝。
水雾中传来一声长笑:"欺负小辈,算什么本事?"一个灰衣老者踏水而来,手持一根青竹杖,身形飘逸如仙。
云襄子又惊又喜:"是您!"
老者正是当年在华山救过他们的那位神秘高人!只见他竹杖轻点,数名弓箭手便倒地不起。诸葛暗见状大怒,铁扇飞出十二枚钢针,却被老者袖袍一卷尽数收去。
"走!"老者一声令下,云襄子和唐清羽会意,立刻向溪对岸掠去。诸葛暗想追,却被老者拦住:"你的对手是我。"
过溪后,两人头也不回地奔出数里,直到确认没有追兵才停下。唐清羽气喘吁吁地问:"那位前辈是谁?"
云襄子摇头:"我也不知道。但他在华山时就帮过我们,如今又..."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脚步声。两人警觉回头,却见灰衣老者不知何时已站在他们身后,衣衫滴水未沾!
"前辈!"云襄子连忙行礼。
老者摆摆手:"不必多礼。老朽道号'青溪散人',是你父亲龙在天的故交。"他目光落在云襄子手中的天机璧上,"果然找到了...看来天机已现。"
唐清羽警惕地问:"前辈也知道天机璧?"
青溪散人微笑:"不仅知道,我还保管着《龙诀》的最后一页。"他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羊皮纸,"当年你父亲临终前托付给我,说待时机成熟,交给他的传人。"
云襄子接过羊皮纸,上面记载的正是控制祖龙洞天的方法!但最令他震惊的是最后一段文字:
「龙脉本源乃天地灵气所钟,非一人一派可独占。妄图吞噬者必遭反噬,唯有守护者可得其庇佑。龙氏与唐门世代联姻,非为私利,实因两族血脉相融可平衡龙脉之力...」
"世代联姻?"唐清羽惊呼,"难道我们..."
青溪散人点头:"不错。你们并非偶然相遇。龙襄,你出生时便与唐家小姐指腹为婚。只是后来变故突生,这门亲事无人再提。"
云襄子脑中轰然作响。难怪他与唐清羽初次相见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难怪两人的血脉能完美融合...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青溪散人神色凝重,"陶仲文已启程前往昆仑山,他不知从何处得知祖龙洞天的秘密,欲借月全食之夜强行开启洞天,吞噬龙脉本源!"
唐清羽握紧玉佩:"我们必须阻止他!"
"不错。"老者从袖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这是'遁天符',可带你们瞬间千里,直达昆仑山脚。但记住,月全食只有一刻钟时间,若不能在洞天关闭前出来..."
"会怎样?"云襄子问。
"永困虚无。"青溪散人沉声道,"你们想清楚。"
云襄子与唐清羽对视一眼,同时点头。老者欣慰一笑,将令牌按在地上,念动咒语。一道青光闪过,三人的身影从原地消失...
第十章 龙归沧海
昆仑山,玉虚峰下。
青光闪现,云襄子三人出现在一片雪原上。远处群峰耸立,在夕阳下如同镀金的利剑。
"那里!"青溪散人指向两座山峰之间的峡谷,"祖龙洞天入口就在峡谷尽头。月全食即将开始,我在此接应你们。"
云襄子和唐清羽向峡谷疾驰。越往里走,气温越低,呼出的白气瞬间结霜。奇怪的是,两人体内的龙脉剑气却越发活跃,驱散了严寒。
峡谷尽头是一面光滑如镜的冰壁,壁上刻着一条盘旋的巨龙。冰壁前站着几个人影——为首的是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正是陶仲文!他身后站着冯保和几名东厂高手。
"果然来了。"陶仲文转身微笑,声音温和得可怕,"龙氏余孽和唐门丫头,老道等候多时了。"
云襄子拔出龙吟剑:"陶仲文!你假借炼丹之名,实为谋夺龙脉,该当何罪!"
陶仲文大笑:"罪?老道为皇上求长生,何罪之有?"他袖中滑出一柄拂尘,"既然你们送上天机璧,老道便笑纳了!"
冯保尖声喝道:"拿下他们!"
东厂高手一拥而上。云襄子与唐清羽背靠背迎敌,龙吟剑与暗器齐飞,瞬间放倒三人。但对方人多势众,渐渐将两人逼向冰壁。
就在此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月全食开始了!陶仲文见状大喜,不顾一切地冲向云襄子,拂尘如毒蛇般刺向他咽喉。
云襄子侧身闪避,却见那拂尘突然变向,卷向唐清羽颈间的玉佩!千钧一发之际,唐清羽身形一矮,同时射出三枚金针。陶仲文拂尘回转,将金针击落,但玉佩仍安然无恙。
"月全食已至,没时间陪你们玩了!"陶仲文突然变脸,从怀中掏出一面铜镜。镜面反射月光,在冰壁上形成一个光斑。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光斑中的龙形图案竟然动了起来!
"快!"云襄子拉住唐清羽,两人同时举起天机璧。玉璧在月光下发出柔和的光芒,与铜镜反射的光交汇在冰壁同一点上。
整面冰壁开始震动,龙形图案越来越清晰,最后竟然从壁上脱离,化作一条光龙在空中盘旋!陶仲文狂喜,抛下铜镜就要扑向光龙。
"就是现在!"云襄子将龙吟剑掷向光龙,唐清羽则甩出玉佩。剑与玉在空中相撞,迸发出耀眼强光。光龙长吟一声,冲向两人,将他们包裹其中。
陶仲文凄厉惨叫:"不!那是我的!"他想冲进光团,却被一股无形力量弹开,重重撞在冰壁上,口吐鲜血。
光团中,云襄子和唐清羽感到身体变得轻盈,眼前景象飞速变换——他们来到了一个奇异的空间:四周是无尽的星空,脚下是晶莹的水面,每一步都会激起涟漪。远处悬浮着一颗金色的光球,散发出浩瀚的能量。
"龙脉本源..."云襄子喃喃道。他能感觉到体内龙脉剑气与光球产生共鸣,仿佛久别重逢的亲人。
唐清羽突然指着水面:"看!"
水面上浮现出画面:陶仲文在外面疯狂攻击冰壁;冯保带着残部仓皇逃窜;更远处,青溪散人正与一队锦衣卫周旋...
"我们时间不多。"云襄子拉着唐清羽走向光球,"《龙诀》最后一页说,要用心念沟通本源。"
两人在光球前盘膝而坐,双手相握。云襄子闭上眼睛,将心神沉入体内龙脉剑气中。奇妙的是,他仿佛"看"到了唐清羽体内的气息流动,两人的内力如两条小溪,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
光球突然分裂出一金一红两道光束,分别注入两人体内。云襄子感到一股温暖的力量流遍全身,最后汇聚在丹田,形成一个旋转的气旋。与此同时,无数知识涌入脑海:龙脉的起源、守护者的职责、历代先辈的事迹...
"原来如此..."唐清羽也睁开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不是要控制龙脉,而是成为它的化身。"
云襄子点头:"守护与平衡,才是龙氏与唐门真正的使命。"
光球渐渐暗淡,四周星空开始扭曲。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们心中响起:"时间到了,孩子们。记住,孤龙不孤,天地为护..."
眼前一花,两人已回到冰壁前。月全食即将结束,月光重新变得明亮。冰壁上的龙形图案已经消失,整面冰壁变得普通。
陶仲文瘫坐在一旁,面容枯槁,仿佛一瞬间老了二十岁。看到两人出来,他嘶声道:"你们...得到了本源认可?"
云襄子没有回答,只是拾起龙吟剑。剑身上的金红细线如今已变成完整的龙纹,剑锋所向,空气都为之震颤。
"不...不可能!"陶仲文挣扎着站起,"我谋划二十年...怎么会..."他突然喷出一口黑血,倒地气绝——竟是心脉俱断而亡!
唐清羽轻叹:"贪念太盛,反噬自身。"
远处传来青溪散人的呼唤。两人最后看了一眼冰壁,转身离去。从此,江湖上多了一对神仙眷侣,他们行侠仗义,守护龙脉,被后人尊称为"龙脉双侠"。
而在某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有人看见两条龙影从昆仑山巅腾空而起,一金一红,交缠着飞向浩瀚星空...
[全文完]
————
后记:龙脉千载,侠义长存
《龙脉奇侠录》的最后一缕墨香将散之际,我执笔立于书案前,窗外正是江南烟雨朦胧。这部三十万字的武侠长卷,承载着我对传统文化最深的眷恋,也寄托着对"侠"之一字最纯粹的想象。
创作之初,风水罗盘的指针曾指引我走入一片迷雾。如何将艰深晦涩的堪舆学说化入刀光剑影?怎样让龙脉这般虚无缥缈的概念成为具象的江湖纷争?直到某日重读《山海经》,忽见"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之句,云襄子与唐清羽的形象便如双龙出水,骤然清晰。
一、孤龙不孤的隐喻
龙脉之说,本为地理术语。但在故事里,它成了贯穿三界的生命线——山河有龙脉,人体有经脉,江湖亦有正邪交织的"气脉"。云襄子身负孤龙命格,看似天煞孤星,实则暗合"亢龙有悔"的易理。当他与唐清羽完成血脉交融时,阴阳相济的古老智慧便在水晶剑与玉佩的辉映中不言自明。
最费思量的当属"天机璧"的设定。这枚贯穿始终的信物,原型取自良渚玉琮的"天圆地方"。玉璧的阴阳相合,既是爱情隐喻,更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具象表达。当两位主角在祖龙洞天见到本源光球时,那金红交织的光芒,恰似《周易》所言"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的具现。
二、江湖朝堂的镜像
陶仲文这个角色,脱胎于嘉靖朝真实的道士形象。史上陶仲文以"长生术"蛊惑君王,小说里更赋予其窃取龙脉的野心。这个反派的设计,实则是对权力异化的思考——当修道者妄图将天地灵气据为己有,道术便成了最危险的法术。
特别要提冯保率领的锦衣卫。这些身着飞鱼服的朝廷鹰犬,在雪夜追杀主角时展现的冷酷,与江湖人士的快意恩仇形成残酷对比。但正邪并非泾渭分明,如唐笑天这般游走于黑白之间的角色,恰是人性复杂的写照。
三、武学与玄学的交响
龙吟剑出鞘时的龙纹,化用了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中的衣纹笔法;唐清羽的暗器手法,则借鉴了蜀中非遗"金钱板"的韵律。最得意的是将紫微斗数中的"遁甲"原理,转化为青溪散人的"遁天符",让道门术数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齿轮。
祖龙洞天的场景构建尤为艰难。为呈现那个"脚下是星空,头顶是水面"的异空间,我参看了敦煌壁画中的须弥山图景,又融入量子物理学的多维宇宙猜想。当云襄子看到水面映出外界画面时,这个设计实则暗合王阳明"心外无物"的哲学思辨。
四、未尽的伏笔
有读者或许会问:青溪散人究竟是谁?其实在初稿中,他本是龙在天的孪生兄弟。但最终决定保留神秘感,正如《庄子》中的"畸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反而更添韵味。
而那条飞向星空的金红龙影,既是对《史记·天官书》"苍龙七宿"的致敬,也为可能的续篇埋下种子——或许在某个平行时空,龙脉双侠正在守护着另一个世界的平衡。
搁笔之际,忽闻远处传来古琴声。弦音铮铮,恰似龙吟剑鸣。这部作品若能如一丝龙脉灵气,在读者心田种下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便不负这两载寒暑的伏案疾书。
江湖路远,山高水长。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机璧",遇见那个甘愿血脉交融的知己。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