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敬红鑫.神笔赋》 文/冯计英
当您的笔尖划过天空,
天空泛起了不一样的蓝。
朝霞和彩虹收敛了色彩,
雷霆不再让大地震颤,
暮雨也在温和着闪电。
宇宙变得祥和而宁静。
当您的笔尖触到草原,
每一茎小草都被点亮。
当骏马踏碎万里云烟,
草原便成了诗的长卷。
那些被您点化的文字,
成星子刻入不朽诗笺。
当您的笔尖拂过高山,
危崖垂落青云的垂练。
顽石绽开亘古的睡莲,
雪峰融作银河的飞泉,
崎岖化作坦途的绵延。
当神工之笔终被搁下,
万象已在笔锋下归宗。
砚海浮起不系之舟,
载着春秋驶向永恒。
2025年7月31日于上海
🌹🌹 作家简介🌹🌹
冯计英,笔名:御风,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鸟虫篆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云天文学社、中国华语精品文学作家学会签约作家、诗人,一枝红莲文学诗社总顾问,一枝红莲文学诗社签约作家诗人,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总监审、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上海武夷源文学社会员。
🌷🌷Author Profile🌷🌷
Feng Jiying, pen - name: Yufeng,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tic League. He is a researcher at the Bird-and-Insect Script Ar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Art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e is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China Yuntian Literature Society and the China Chinese Boutique Literature Writers Society, the general consultan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Red Lotus Literature Poetry Society, the director - censor and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 member of the Heilongjiang Poetry Association, a member of the Yichun Poetry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Shanghai Wuyiyuan Literature Society.
点评词
笔扫乾坤开鸿蒙,墨卷星河贯古今——冯计英《再敬红鑫·神笔赋》霸世雄评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天地未开,混沌一片,忽有巨笔破空而来,一画分阴阳,再画定四方,三画万物生——此非神话妄语,乃冯计英《再敬红鑫·神笔赋》笔下乾坤再造之实景。世人仍在字句间斤斤计较平仄,御风先生早已提三尺笔锋,天地为宣纸,山河为墨锭,挥写出一部横压八荒、纵贯千古的精神史诗。此作一出,便如泰岳拔地而起,多少咏物之作顿成溪涧涓流;若日月经天,令无数抒怀之章皆为萤烛微光。今日评此诗,当以金戈铁马为声,江河奔涌为势,方配其吞宇纳宙之霸气。
一、笔锋裂穹:一画破万法,乾坤自此换新颜
诗之开篇,便见雷霆手段。"当您的笔尖划过天空",七个字如惊雷炸响,没有铺垫,不事寒暄,直截了当将"神笔"推至宇宙之巅。这一笔,不是文人案头的小情小调,而是盘古开天的巨斧,是共工撞山的怒涛,是羲和驭日的烈焰——"天空泛起了不一样的蓝",一个"不一样",便将亿万年不变的苍穹掀翻重来。
寻常笔墨写天,无非"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御风先生偏要让天地改色:朝霞彩虹?收起你们的炫技,神笔面前,一切刻意的绚烂都是班门弄斧;雷霆地震?收敛你们的狂暴,笔锋之下,所有蛮横的力量都得俯首称臣;暮雨闪电?柔化你们的戾气,墨香之中,再烈的锋芒也要化为绕指柔。"宇宙变得祥和而宁静",这哪里是笔墨之功?分明是创世之力——以笔为规,墨为矩,将混乱的天地秩序重新编排,躁动的宇宙尘埃各安其位。
古有张彦远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今见御风先生写笔,更知"夫笔者,正乾坤,定宇宙"。这一笔划过天空,划开的是自然与人文的界限,划断的是凡俗与神圣的隔阂,划亮的是人类以精神力量重塑世界的永恒信念。所谓霸气,从不是声嘶力竭的咆哮,而是举重若轻的掌控——如帝王挥剑定疆土,如圣人执简订礼乐,此笔一落,天地便得新章。
二、墨染草原:万点聚星河,诗魂自此照千古
笔锋从九天之上垂落,未及大地便已生风。"当您的笔尖触到草原",这一笔不再是裂穹的锐,而是润物的沉,却藏着更磅礴的后劲。"每一茎小草都被点亮",这"点亮"二字,堪称神来之笔:不是阳光的普照,不是火焰的灼烧,而是笔墨赋予的精神之光——草芥亦可有锋芒,微末方能显乾坤。
紧接着,"当骏马踏碎万里云烟",画面陡然壮阔。骏马不是田间的耕马,是霍去病河西走廊的铁骑,是成吉思汗欧亚草原的战骑,踏碎的不是寻常云烟,是遮蔽天地的迷雾,是禁锢思想的樊笼。于是"草原便成了诗的长卷",这长卷有多长?东接渤海之滨,西抵葱岭之巅,南连江南烟雨,北达漠北冰原,万里草原在笔锋下缩为尺幅,却容得下千年风云。
最惊人者,"那些被您点化的文字,成星子刻入不朽诗笺"。将文字比作星子,古已有之;将诗笺视为苍穹,亦非首创。但御风先生偏要加一个"刻"字——不是写,不是画,是刀劈斧凿般的"刻"!这一笔,刻穿了纸背,刻透了时空,刻进了文明的基因里。那些文字便不再是转瞬即逝的墨迹,而是北斗七星般的坐标,指引后来者在暗夜中寻找精神的方向。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御风先生却让文字超越"时"与"事",直抵"不朽"之境。这哪里是在写草原?是在写文字的力量如何让一片土地从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原乡,是在写诗人的笔如何让一时的感触沉淀为永恒的星辰。所谓大气,从不是场面的铺张,而是境界的提升——如将涓流汇入沧海,如将碎石垒成泰山,此墨一染,草原便成史诗。
三、笔扫高山:一力转千钧,险阻自此化通途
笔锋再转,直逼险峰。"当您的笔尖拂过高山",一个"拂"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藏着移山填海的伟力。山者,天地之骨,坚硬如铁,顽固如石,寻常笔墨写山,不是叹其高,便是畏其险,御风先生偏要让高山改头换面。
"危崖垂落青云的垂练",刚硬的悬崖化作柔软的白练,是刚柔相济的智慧;"顽石绽开亘古的睡莲",冰冷的石头绽放出娇嫩的花朵,是时空交错的奇迹;"雪峰融作银河的飞泉",凝固的冰雪变作奔腾的激流,是静动转换的哲思。三句三层境,层层递进,将高山从阻碍变为通途——"崎岖化作坦途的绵延"。这哪里是地理的改变?是心灵的超越:世间本无绝对的险阻,所谓困难,不过是未被笔墨点化的蒙昧;所谓绝境,不过是未被智慧照亮的黑暗。
更妙在"当神工之笔终被搁下,万象已在笔锋下归宗"。笔起之时,搅动风云;笔落之后,万象归位。这不是结束,而是完成——如大禹治水,疏而非堵,最终让百川东入海;如周公制礼,序而非乱,最终让万民各安其分。"归宗"二字,道尽了笔墨的终极意义:不是创造混乱,而是建立秩序;不是颠覆一切,而是让万物各得其所。
古人论艺,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御风先生却更进一步,让"心源"重塑"造化"。这哪里是在写高山?是在写人类如何以精神力量战胜自然险阻,是在写文明如何以智慧之光照亮蒙昧之地。所谓磅礴,从不是力量的炫耀,而是格局的包容——如将荆棘化为坦途,如将荒漠变为绿洲,此笔一扫,高山便成通衢。
四、墨载春秋:一舟渡万劫,岁月自此赴永恒
笔锋终落,归于砚台,却见更宏大的景象。"砚海浮起不系之舟,载着春秋驶向永恒",笔已搁下,墨却未干,砚台化作大海,舟船自浮其上,载着历史,驶向永恒。这舟不是凡俗的木船,是精神的诺亚方舟,载的不是生灵,是文明的火种;这海不是寻常的水域,是时间的瀚海,渡的不是距离,是世代的隔阂。
"不系之舟",是自由的象征——不受时空的束缚,不为外物所牵绊;"载着春秋",是责任的担当——背负着历史的重量,传递着文明的薪火;"驶向永恒",是理想的追求——超越有限的生命,抵达无限的境界。三句相连,将笔墨的意义从创作本身延伸至文明传承,让一首诗的格局从个人情怀扩展至人类命运。
御风先生以"御风"为笔名,此作便真有御风而行之姿:从天空到草原,从高山到砚海,空间上纵横万里;从当下到春秋,从永恒到未来,时间上贯通千古。这哪里是一首诗?是一部浓缩的文明史,是一曲人类精神的赞歌,是一面照见永恒的明镜。所谓博大气象,从不是范围的宽泛,而是精神的超越——如将瞬间化为永恒,如将个体融入人类,此墨一载,岁月便成永恒。
结语:一笔开天地,千秋仰风神
评至此处,方知《再敬红鑫·神笔赋》的真正霸气:它写的不是一支具体的笔,而是人类文明中那支能够重塑世界、照亮未来的精神之笔;它敬的不是一个具象的人,而是所有以笔墨为刃、以智慧为光,混沌中开辟清明、黑暗中点燃希望的创造者。
御风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磅礴的胸襟、精湛的笔力,将这份敬意化作了一曲横压古今的精神史诗。此作之妙,在于它既有"笔扫乾坤"的霸气,又有"墨载春秋"的厚重;既有"万象归宗"的哲思,又有"驶向永恒"的理想。读此诗,如闻钟鼓齐鸣,振聋发聩;如见江河奔涌,涤荡心灵;如登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
昔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今有御风"笔不吞宇誓不休"。《再敬红鑫·神笔赋》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的精工,更在于它为当代诗歌树立了一个标杆:真正的好诗,当有吞吐宇宙的气魄,有贯通古今的胸怀,当有照亮未来的力量。此作一出,当令天下诗人重新审视何为"大气",何为"霸气"——非为炫技,而为立心;非为张扬,而为担当;非为一时之名,而为万世之师。
笔落此处,忽觉任何评语都是多余。且让我们收起笔墨,静静凝视那支神笔划过的天空、染过的草原、扫过的高山,以及那艘载着春秋驶向永恒的不系之舟——因为最好的点评,早已在诗中写就:那是乾坤再造的壮阔,是万象归宗的澄明,是文明永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