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抬头,我又看到了那枝插在笔筒里的红军杨。
已记不清它是第几次与我的目光相碰撞继尔又触动我心灵的。它普通的外表却因那个极富情感的名字,每每使我看到它时,灵魂都产生一阵不可抑制的震撼。
把这杨树枝从河西走廊带回首都北京,便已蕴藏了我无限深情。记得那是1997年的元旦刚过,我带着采访任务奔赴古丝绸之路。一路上,无时无刻不被驻守在戈壁大漠、雪山草原上的武警官兵们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元月9日一大早,我正准备赴肃南之前,先去裕固族自治县中队采访,陪同我的张掖地区支队干事薛龙提议,在去肃南之前,先去张掖市的大佛寺看看。并介绍说,此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是张掖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寺内卧佛长34.5米,高7.6米,称冠全国。我们一起步入寺院,因天气寒冷,加之时辰尚早,除我等之外别无游人。只有参天的古木丛中,巍巍的土塔之下,重檐歇山的大殿,腾空欲飞展示着它那伟岸的雄姿。

大殿的北侧,有一棵直径在半米以上的巨大杨树,落叶的树冠,枝条舒展,拥抱着躯干直指蓝天。行至树下时,薛龙从地上拾起一根被风折断的杨树枝条,让我看有什么不同。我颠来倒去,除发现比南方的杨树木质坚硬以外,并无别的不同。不料他“啪”的一声将枝条折成两节,再让我看。这时,突然发现折断的横截面上有一个鲜红的五星映现出来,我惊喜地叫起来:“红军杨”!
是的,正是我梦中的红军杨!早就听说河西走廊有红军杨,但一直没有机会目睹。据传,红军杨是1936年以后才有的。那一年由徐向前元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结束后,由甘肃靖远西渡黄河,以“打通国际路线”为目的,沿河西走廊一路征战,并占据了张掖管辖的山丹县城。驻扎河西的匪首马步芳十分惊慌,竟然置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大义于不顾,从青海、甘肃等地,调集军队和地方8.5万余人,包抄围截仅有2.1万多将士的西路红军。红军用兵神速,作战勇猛,一面组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一面打退敌军用“耗牛阵”战术发起的频繁进攻,于1937年元旦攻克临泽县城。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又率领三千红军直捣通往新疆的咽喉要地高台县。

高台位于张掖地区西端,北有合黎山,南有祁连山,西通酒泉,是红军争战的必争之地。西路军连克高台、临泽,使敌军损失惨重,也使敌人变得更加丧心病狂。他们集结了马朴、马彪、韩起禄、韩三城4个骑兵旅及地方民团约2万人,在炮兵的配合下,从1937年元月12日开始,猛攻高台。红军战士严阵以待,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高台城下血流成河,敌军尸体一层叠一层。经过昼夜拼杀,歼敌600余人。但城西门财神楼和东门碉堡被敌人攻破失去了扼守城门的两个制高点,形势逐渐逆转。
元月20日凌晨,守城红军打光了子弹,用枪托、刺刀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手榴弹用完了,他们就搬起石头、木块向敌人砸去。
时值隆冬季节,朔风怒号,气温降到-20C。红军战士身着单衣,在弹药奇缺的情况下,要与比自己多四、五倍的敌军作战,虽身处险境,却始终斗志昂扬。但最终因西路军对形势的判断失误,这支征战南北,久经考验,威震敌胆的红军队伍,用自己的热血,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悲壮的一页。

就在西路红军血洒河西的那一夜,目睹了这场惊天动地、泣鬼神战斗的河西人民,惊奇地发现,红军战士倒下的地方,杨树都变成了红色五星心。他们说是红军战士的忠勇和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感化了目睹这一场悲惨战争的树木。以前常有“人非草木岂能无情”的说法,此时看来,草木并非无情。与马步芳等那些杀害红军的刽子手相比,有情的是草木,绝不是那些失去人性的无情之徒。
上初中时,曾读过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至今日,我仍对白杨有着崇敬之情。然而今天看到的红军杨,心底产生的又何止是一种对树木品格的崇敬,它分明是一杆杆矗立于中国大地上傲立风雪、生命不息的旗帜,时刻昭示着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告诉后人,邪恶势力的残忍本性与和平时光的来之不易。

回京后,我曾向一植物专家提起过红军杨的神奇。他听后淡淡的一笑说,那只是人们对红军的一种怀念和敬仰之情,其实红军杨只是一种五星杨树,是杨树中的一种,自古有之,产地也不仅在河西走廊。听了专家的话,而我却宁愿相信河西人民的传说,而不愿相信专家的断言。因为人民的口碑已代表了民众的心愿,顺民心者就不要去违它。
我愈来愈感到,从千里之外带回的这枝杨树,已变成我心中一段历史的支撑了。

林 子:林姿、靈紫,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专员,国际朗联高级领读官,中国诗歌春晚十佳朗诵艺术团《诗逢知己》朗诵艺术团团长,《中外诗人》注册会员,世纪文化艺术社签约朗诵艺术家,《当代名人艺术》《中国诗歌文学精品》等多家公众平台金牌主播。《为你诵读》杯第三届中华夕阳红全国总决赛五十强;第三届朗诵之王优秀奖;首届“颂读”大赛成人组优秀奖;第三届朗联杯大赛最佳组织奖。以诗会友,以诵结缘,让声音插上翅膀,飞进你心里。

张国领:当代军旅作家、诗人。河南禹州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任战士、宣传干事、电神编导、文学期刊《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失恋的男孩》,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决胜卡马》等13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