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美丽永济“安居康养新地标”顺民心合民意
(2025年7月30日,在安居康养中心“庆八一”知识竞赛中,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便安同志亲切慰问退役老兵)
山西省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逆势而上,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创业精神,精心培育出“安居康养”新兴产业支柱,堪称业界一股清流。
“一切为了入住老人,宁可多花钱也不能低标准。”
2025年新年伊始,建筑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总投入近1.2亿元的安居康养中心建成投用,成为美丽永济一座新地标。“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早在该中心设计建设初期,以及主体工程、内外装修、配套设施、房间布局等每个节点,都严格把关,好中选优。投资400余万元的抗8级烈度的防震垫,解除了入住老人逃生不便的后顾之忧。投资近百万元创建的康复中心,成为老人争相享用的“新宠”。投资近10万元的2套专用洗澡设备,让老人不便自理的洗澡变成了一种“尝鲜”体验。占地6亩开辟的种植养殖生态园及自建磨面机房,保证主打果蔬、肉蛋、食物等自给自足,从园圃到餐桌,全链条绿色环保0添加,为老人饮食安全筑牢“防护墙”。当然,所做的这一切比起市场采购,成本增加许多。永济市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便安同志“一锤定音:“为了提高入住老人的舒适度,宁可多花钱,也不能低标准。”
“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善待每位老人。”
儒家经典《孟子·梁惠王上》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要像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爱及所有老人。对这一孝道文化精髓,王便安同志做出了生动具体的解读。这既是对团队的叮嘱,也是他质朴无华的心语。或许缘于他早年失去双亲、得到父老乡亲的关照多一些;或许由于“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内心缺憾,他的敬老感恩情怀更为深沉和自觉。除夕守岁、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阖家团聚、“一刻千金”的宝贵时光,常见他舍小家顾大家,慰问、陪伴老人的身影;时刻牵挂入住老人、房间床头嘘寒问暖,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其身正,不令则行。”王便安同志敬老爱老的表率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化着服务团队“替天下儿女尽孝”的优良风尚。
“替天下儿女尽孝,是藏在我心里数十年的夙愿。”
王便安同志坦言:“吃水不忘打井人。创业有成,首先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好机遇。努力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是我应尽的义务。”于是,他把自己数十年的积蓄“竹筒倒豆子”——全部投入到康养事业,这便有了投资1.2亿元的安居康养中心拔地而起、走进社会众大视野。
最近,有记者问便安同志,多长时间可收回成本?他坦率地说:“想短期内收回过亿元的投入成本,这是不现实的。余生致力于康养事业,替天下儿女尽孝,是我藏在心里数十年的夙愿。”“我不是不考虑经济效益,但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首先算的是让老人安度晚年的大账。”“缺乏甘愿吃苦和‘吃亏’精神,无法做好养老服务。”朴实无华语言,彰显出主人公的胸怀抱负与使命担当!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做善事不图虚名,一笔笔数目不菲的捐助变成了 “糊涂账”
便安同志心地善良,数十年如一日,扶困济贫义无反顾。每当问及捐赠数目,他总是三缄其口:“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一句风轻云淡的托辞,让一笔笔数目不菲的捐赠,变成了雁过无痕的“糊涂账。”笔者根据知情者一鳞半爪的叙述,拼凑出他的“募捐图碎片”。2010年,他出资600万元,在中条山麓建造了“净土寺”,至今香火繁盛。2015年左右,他资助永济市某特殊学校300余名智障学生每人每天一个鸡蛋,持续捐赠了3年多,直到人民政府为特校学生提供营养餐。2017年,他因出资建造“河东民俗文化街”等义举,入选“永济市十大新乡贤”。多年来,同村的老人入住养老院(无论“夕阳红”还是安居康养)他自掏一半费用,带头践行“替天下儿女尽孝”的承诺。至于逢年过节走访困难乡邻,掏个几百几千排忧解难,谁也说不清有多少人次了。2025年5月1日,安居康养中心举办开业庆典,邀请运城、临汾两地8位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以及久负盛名的永济市蒲剧团,5天内连唱8场大戏,敬老惠民戏剧盛宴好评如潮。仅此一项,花费就达20余万元。持续推出的“惠民活动清单”福利多多,尽显养老服务的“溢出效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便安同志乐于助人不图虚名。一颗赤子之心,留待世人评说。
( 任灵杰、 巩崇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