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妙笔绘盛世,艺苑华光耀九州。
“丹青妙手 艺苑生辉”30人书画精品全国巡展。艺术家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于尺素之上挥洒才情,勾勒出世间万象的万千姿态,或雄浑壮阔,或婉约细腻。每一幅作品,皆是心灵与技艺的完美交融,承载着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感悟。
此次巡展,将是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盛宴,邀您共赴这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之约,一同领略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孙吉霖,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笔名神鹿山人、中华一笔成。
现为:
北京双钩书画院院长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双钩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名人书画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艺术顾问
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
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照影双钩书法艺术创始人
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一笔双钩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钩书法传承人
荣获文化部2016年“文化艺术人才”称号及“文化精英网入库精英”荣誉。世界华人华商联合会“中国国粹文化杰出贡献奖”。2018年获第十八届全国“庐山杯”诗文书画大赛金奖。2019年获“寿阳工匠”奖,2020年全国两会优秀艺术家特别推荐奖。书画作品被马拉维总统等五个国家政要和部门收藏。照影双钩书法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三军仪仗队、民族文化宫。2020年《今日头条》、《搜狐网》等七家主流媒体选评为“当代中国书画百杰人物”,“优秀艺术大师”等荣誉。2021年在京举办个人书画展得到国内158个主流媒体报道。2023年获得晋中市非遗传承人,2024年1月荣获寿阳县委县政府“优秀人才奖”及新一届县委联系专家。2024年6月获晋中市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7月作品被选录“兰亭书画展”同时荣获“红墙国粹艺术家”称号。


一笔双钩承古意 以白计黑新篇章
——记著名书法家孙吉霖
自冯承素以双钩廓填法摹写兰亭序开始,书法艺术便有了形神相生的镜像之法。双钩法作为中国书法传承体系中的特殊技艺,其本质是笔墨与原本的对话,以游丝细线勾勒字骨,于虚实间构建文字的呼吸韵律。这种技法在唐代便已超越工艺范畴,成为文化记忆的传递载体。千年流转双钩始终在技艺与艺术的临界点上摇曳,直到当下著名书法家孙吉霖先生以"一笔照影双钩书法"重构其美学属性,终于使这门古老技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创造新能量。
孙吉霖的照影双钩书法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其根本突破在于将传统双钩的形制美升华为空间之诗。运笔宛若持剑者在虚空中镌刻碑文,笔锋所过之处既见颜筋柳骨的碑帖余韵,又显现代构成的几何趣味。这种创新并非简单否定传统双钩的摹形功能,而是在保留线条韵律的同时,通过呼吸般的节奏调控,使原本作为辅助的字形空间获得主体地位。当墨线在宣纸上蜿蜒行进时,线条内外的空间关系呈现出镜像共生的哲思,实体笔画与虚空留白在对抗中达成平衡,恰似太极阴阳的玄机对话。

与传统双钩技法相比,孙吉霖先生的突破性创造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创作思维的转变,从被动摹形转向主动造境,每件作品都是无底稿的即兴建构,这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完整的碑帖记忆与空间预判能力。还有就是线条质感的革新,其笔触在保持书法线性特质的基础上,融入了建筑结构的立体感与雕塑形体的量感,通过墨色浓淡与笔速疾缓的精准控制,使二维平面产生三维纵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美学观念的突破,他将传统书法中计白当黑的理论推至极致,使空白不再是被动存在的背景,而是与实体线条同等重要的表现元素。这种空间意识笔墨实践,让书法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了新的阐释可能。
在装饰美学层面孙吉霖的照影双钩书法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装饰效果,作品悬挂于现代居室,既能以流动的线韵唤醒传统文脉,又可凭简约的构成呼应当代审美,虚实相生的文字符号,在墙面投射出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实体线条承载着金石气韵,字体空间吐纳着现代气息。这种书法生态成为连接古典雅趣与现代生活的美学纽带,在个人家居、商业空间、公共艺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笔双钩承古意,以白计黑新篇章。回望中国书法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孙吉霖的"一笔照影双钩"书法艺术,本质上是将双钩法从复制技艺升华为创作艺术,他以碑帖为基,以空间为媒,在虚实相生中重构了书法的审美分枝,既延续了千年文脉的密码,又为当代书法注入现代艺术张力,在开辟传统艺术当代转化新路径的过程中,为当下书法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宝贵可借参阅的范式样本。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5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