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理念跨越地域与学段,在不同学校的土壤中扎根生长,一种共性的教育突破正在上演——它既让课堂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更让长期困扰教育者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课堂高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狂欢
在德州睿聪实验学校的课堂上,40分钟常被学生感知为“转瞬即逝”。这里没有沉闷的灌输,只有此起彼伏的掌声与“老师喊我”的踊跃争抢。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沉浸学习,连无声自习时也能专注自主预习,这正是“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生动落地。通过知识树整合考点、打破传统备考模式的教学法,学生们掌握了学习规律,成绩自然“大面积、大幅度提升”——2021级为首次招生,入学人数278人,过区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仅22人,本科划线人数仅9人;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112人,提升率1244%;2022年学校第二次招生时,本科划线人数仅21人,2025年高考本科上线216人(441分以上),提升率1029%。
同样的高效在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显现。2006年中考,该校277名考生不仅拿下瑞安市总平均分、单科平均分等多项第一,普高上线率更是达到100%,并且瑞安市前10名,该校有6名,瑞安前5名该校占2名。学生们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的课堂里掌握学习工具,从“被迫学”转向“探究学”,正如“学习效果公式”所揭示的:当学习方式从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成绩的突破成为必然。
淄博万杰朝阳学校的课堂改革则直接指向高考战场。2012年,140名考生中56人达一本线,6人跻身博山区高考前8,肖庆同学更是以721分成为淄博市理科状元、山东省第三名。这种“低进优出、高进尖出”的表现,印证了“整体建构”和谐教学通过知识树整合考点、打破传统三轮备考的高效价值——学生们不再是知识点的“搬运工”,而是规律的“发现者”。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实施“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在高中教改实验班招生中成绩斐然:2007年28人被省宜兴中学“精一”班录取(全市共录46人,囊括前5名);2008年56人被省宜兴中学“精一”教改实验班录取(全市共录90人),28人被宜兴第一中学“弘毅”教改实验班录取(全市共录90人);2009年63人被省宜兴中学“精一”教改实验班录取(全市共录100人),29人被宜兴第一中学“弘毅”教改实验班录取(全市共录100人),彰显了教学理念的正确与优越。
曾在中招成绩排名靠后的确山县尚城亿达双语学校,实施“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后实现华丽蜕变。2019年中考,该校以405.74分的平均分,从倒数跻身正数第一,较第二名高出50分,优秀率、及格率、报考率也均列全县首位,用亮眼成绩再次印证了教学理念的科学性,为初中教育书写了逆袭新篇,展现了“整体建构”和谐教学赋能成长的强大力量。
而在以“整体建构”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引的实验学校,诸多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教育理想,如今也逐一成为现实。学校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共进的成长环境,让教育的每一个美好愿景都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
管理破局:从秩序约束到自治共生
教育管理的核心难题,从来不是“管得住”,而是“管得好”。“整体建构”给出的答案,是让管理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
德州睿聪实验学校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破解了大型校园的秩序难题:上千人的餐厅里,“食不言”成了自觉,餐后列队有序;寝楼熄灯铃响即静,思读学习自主开展;校园里不见奔跑打闹,只有“两人成行、三人成列”的文明身影。更难得的是,这种秩序并非靠严苛压制,而是通过“本周我当家”竞岗、大休做家务等活动,让责任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自觉。
家校隔阂的壁垒也被“开放办学”打破。家长可随时进课堂听课、查作业、看宿舍,甚至参与考试监考,这种“无死角透明”既消除了信任隐患,更让教育从“学校独担”变为“家校共护”。正如睿聪的实践所示:当管理从“单向约束”转为“双向共建”,安全事故零发生、学生自主能力跃升便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江苏宜兴实验中学,管理的突破则体现在“教改生态”的构建上。该校不仅连续多年在市级实验班招生中拔得头筹,更吸引了北京、浙江等多地学校组团蹲点学习。其秘诀在于,“整体建构”让管理服务于教学:从“说教材”达标活动规范教师成长,到知识树工具让学生学习有章可循,管理不再是教学的“附加题”,而是助推器。
跨校共鸣:理念的力量穿透差异
无论是确山县尚城亿达双语学校中考平均分超第二名50分的绝对优势,还是万杰朝阳学校一本上线率远超当地名校的亮眼表现;无论是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普高上线率100%”的奇迹,还是睿聪“低进高出”的逆袭——这些跨越学段与地域的成果,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用先进理念重构了教育逻辑。
它让课堂从“教师讲满40分钟”变为“学生学会一辈子”,破解了效率难题;让管理从“严防死守”变为“成长护航”,化解了约束与自主的矛盾。当教育回归“规律”与“和谐”,不同学校的实践便有了共同的注脚:好的教育理念,既能让课堂迸发活力,也能让管理焕发温度。
“整体建构”:创新理念的破局与引领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念以其卓越的科学性与实践成效,彰显出鲜明的先进性,并在全国教育领域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理念的先进性体现在其独特的体系与实效上:以“素养为引领,目标为导航,任务为驱动,流程为手段,质量为标准”(孟国泰语),围绕“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深耕实践,秉持“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发展路径,让学生从掌握方法与规律入手,实现“想学不好都难”的教学效果。正因如此,其高效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理念先进性的有力佐证。
2012年8月,江苏省教育科学院邀请刘士秋校长在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上作报告。2017—2018年,刘士秋校长先后两次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应中国教育学会邀请,在沛县举办新理念教学改革报告会。博山区教体局邀请刘士秋校长对全区600名骨干教师进行“整体建构”说教材及达标标准培训,并下发文件在全区实施(1026博教体函〔2011〕58号关于印发博山区中小学说教材达标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多次来校参观交流“整体建构”和谐教学。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3日、2006年5月18日两次整版报道“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及实验学校瑞安新纪元实验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刘士秋(全国名校长、睿聪高中校长)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