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姓“铁” 矢志不渝
张锁龙
编者按:在文创,高龄高产的优秀作者当属张锁龙政委,他在铁道兵奋斗了长达30年之久,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战争。目前仍以一周一篇的节奏坚持创作。八一庆典我们邀请到91岁的张锁龙政委演讲铁魂记忆《一生姓铁 矢志不渝》
今天,我们在网上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成立8周年活动,王林山常务主任要我以“铁魂记忆”为主题,联系个人实际在会上作个发言。今天讲的题目是:一生姓“铁” 矢志不渝。
1952年11月,我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2月12日,穿上军装,26天就奔赴朝鲜战场,下了火车,就投入铁路抢修。
后来,才知道我们华东野战军暂编二十二团即新兵团,全部补充给铁道兵团第二师。从此,与铁道兵结下不解之缘,在部队奋斗了长达30个年头,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两场战争,参加过黎湛、鹰厦、湘黔、襄渝等6条铁路建设,将青春和人生精力最旺盛的年华献给铁道兵事业。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铁道兵文化和铁道兵精神的熏陶下,经受了生与死、苦与乐的实践考验,在朝鲜战场度过我的成人礼,在越南战场度过我的而立之年,在战火中锻炼成长、成熟,入了党,提了干,与铁道兵结下不了情。
我热爱铁道兵,愿与艰苦为荣,乐在苦中,更热爱同生死、共患难、生生不息一起奋斗的战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眼中的铁道兵永远是一支朝气蓬勃的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无私奉献的战斗队、工程队。
铁道兵,是随着我国解放战争的需要而建立,是依据抗美援朝战争发展的需求而扩建,是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多寡或增编或精减,是纵观世界发展大势,抓住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大裁军中被撤销,服从命令,服从国家需要,挥泪脱下军装,向军旗告别,集体转业到新的岗位,开始新征程。
铁道兵,是一支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在哪里的队伍。解放战争,“野战部队打到哪里,铁路就抢修到哪里”。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中,指战员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人在桥在”“人在路通”,“敌炸我修”“随炸随修”,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社会主义建设中,志在四方,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而自豪,无私奉献为己任。
铁道兵,是战时、平时风险较大的部队,指战员临危不惧,英勇善战。战时,冒着敌机的轰炸、定时弹随时爆炸的威胁生命中抢修铁路。平时铁路施工中,尤其是隧道施工,塌方、落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处处有风险的情况下,—往直前,遇险时,官兵均争前恐后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结下了生死之交战友情,一生一世难忘的情。
铁道兵存续3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眨眼的瞬间,可她创造的伟绩,是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这是曾经在英雄铁道兵部队战斗过、奋斗过的300多万将士创建的,在那血与火的战场,在那与艰苦相伴筑路的现场,铸就出比铁还硬、比钢更强的不朽的军魂,她始终在铁道兵人的心中闪闪发光。
我的人生中,在岗工作时,三分之二时间战斗在铁道兵,立过2次三等功;三分之—时间奋斗在转业后的地方工作,我是用铁道兵精神指导行动的,也立过2次功。退休后,发挥余热做公益活动,分别参与市、市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关工委工作,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宣讲法律法规,帮教失足青少年,用铁道兵精神激励他们进步,长达25年。
其后,我宣传铁道兵的步伐没有停止,仍在进行中。凡机关、学校、社区邀请有求必应,不放过一切宣传机会。今年黎湛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应《南方日报》记者刘泽琦和《湛江日报》记者陈彦的邀约,我接受了两位记者的电话采访,介绍了当年参加修建黎湛铁路的情况,分别被刊于广东的“学习强国”和《湛江日报》上。今年“六一”受常州钟楼区西林中心幼儿园党支部的邀请,我与一位抗战老英雄、一位援桑给巴尔医师,我们三人分别讲了各自的故事,受到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今年“七一”,我和另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应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党委的邀请参加师生“七—”主题党日活动,我讲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中铁道兵的故事,另一位抗美援朝老兵讲了抗美援朝和炮击金门战斗的故事,并分别接受了“青溯援朝,薪火寻光”实践团和“惟实” 实践团同学们的访谈。同时,我还写回忆录,通过美篇平台宣传。2024年写美篇86篇。今年1—7月,写美篇56篇,其中,宣传铁道兵的有14篇。到目前为止,我的美篇阅读量达251万。在有生之年,我将宣传铁道兵文化和铁道兵精神作为毕生的责任。


槛外人 202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