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当第一缕晨曦漫过界碑的棱角,当清辉爬上哨所斑驳的窗棂,总有一抹橄榄绿,在时光的褶皱里站成永恒的风景。那颜色里藏着山河的重量,藏着千万人未曾言说的安稳。
那是战火啃噬大地的年代,他们把脊梁顶成最坚硬的盾。发烫的钢枪攥出深深的勒痕,背影投向身后嗷嗷待哺的家园,胸膛却迎着呼啸的炮火——那些炮弹炸起的泥土里,或许还混着母亲连夜蒸的窝头的香气。泥泞里的冲锋号穿透硝烟时,冻僵的手指扣动扳机的刹那,眼底晃过的是家乡屋顶的炊烟,是妻子临行前缝补衣肘时,特意多缀的那几针细密的线。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焦土上刻下“家国”二字,让红旗在弹痕累累的土地上重新舒展,像极了他们倒在血泊里时,没能说完的那句“俺们回来了”。
硝烟终于沉进历史的尘埃,和平的阳光漫过田埂与屋檐,那抹绿又走向了风雪最烈的地方。在帕米尔高原的冰川上,他们的睫毛结着冰碴,却把界碑擦得锃亮;在南海的礁盘上,咸涩的海风蚀透了军装,巡逻的脚印却在滩涂上缀成不灭的星子;在漠河的林海深处,零下四十度的岗亭里,呵出的白气模糊了视线,目光却牢牢锁着远方的地平线。他们说,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连着灯火——那些窗子里的笑声、饭香、婴儿的啼哭,都是他们把孤独嚼碎了咽下时,最甜的糖。
当危难像惊雷般炸响,那抹绿总在第一时间刺破阴霾。洪水漫过堤岸时,他们是堤坝上移动的界桩,冰冷的浊浪拍打着脊背,手挽手的人墙里,有人的指甲深深嵌进战友的胳膊,却咬着牙说“再挺会儿”;地震撕开大地时,他们跪在废墟上刨挖,指尖磨出的血泡蹭在砖石上,每一次颤抖的呼喊里,都裹着“还有人吗”的滚烫;疫情把城市锁进寒冬时,他们在雪地里搭建方舱,迷彩服上的汗碱结了又化,像极了他们眼里反复亮起又按捺的红——那是疲惫,更是“绝不能退”的倔强。哪里有撕裂的伤口,哪里就有他们俯身的剪影,仿佛只要那抹绿在,慌乱的心就有了可以停靠的岸,就敢相信“天总会亮”。
如今,城市的霓虹把夜空染成温暖的橘色,孩子们在公园里追着风筝跑,风筝线攥在爷爷布满老茧的手里——而那些爷爷,或许也曾是那抹绿里的一员。只是别忘了,此刻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正有人把思念折成小小的纸船,放进哨所前的溪流里,让它漂向千里之外的家乡;正有人对着手机里女儿蹒跚学步的视频,悄悄抹了把眼角,转身继续站好下一班岗。他们把“亏欠”缝进衣兜,把“守护”写进日复一日的晨曦与黄昏,让我们得以在阳光下从容生活,像花草一样,不必知道风雨来时,是谁把根扎得更深。
八一的号角又一次在风中回荡,让我们望向远方吧——那里有挺拔的身影映着落日,有紧握的钢枪闪着微光,有永不弯曲的脊梁,在岁月里站成我们心头最踏实的依靠。致敬中国军人,致敬那抹穿越枪林弹雨、风雪冰霜,依然鲜亮如初见的橄榄绿。他们是祖国最沉默的骨架,是我们仰望星空时,永远悬在头顶的、最亮的星辰。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