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名誉社长:王德席 陈长海
社长:陈常河
总编:陈常河
副社长主编:王小强
副社长副主编:李云峰 李宜普
编发:陈常河
第四十章
程世栋来到石屋村,是在和周建国见面的第三天。
他是开着红色的小面包车来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戴着眼镜的男青年。程世栋介绍说,这是我们罐头厂的副厂长马步星。周建国和茂林领着他俩走进苹果园里,程世栋面对累累的硕果啧啧赞叹。他停下脚步,用手抚摸着一个红香蕉苹果说,在咱这土地贫瘠的鲁西南地区,想不到你竟能培育出这么好的苹果来。你这果园一年能收多少斤苹果?建国回答,这可说不准。年景好的话一年能收六七万斤。遇到天灾,一年也就两三万。前年苹果正开花时下了一场冰雹,收了还不到两万斤哩。他们围着果行转了一圈,来到南边山坡上的梨行。这梨树棵棵枝繁叶茂,一个个硕大的梨子压弯了枝头。梨树从山坡一直到半山腰,一眼望不到边。程世栋用手搂着一棵粗大的梨树说,看这梨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应该有近百年了吧!周建国告诉他: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这些梨树都是才解放时老辈人栽的。人民公社成立后,这些树就分给了各个生产队,农村改革开放后,土地都分了,这些梨树也分到了各家各户。每户少的分七八棵,多的分到四五十棵。可是由于交通不便,很多果子运不出去,由于没有销路,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
从梨行出来,他们又来到村东边的枣树林和东北的桃园。转了一大圈天已经快晌午了,他们在一个大石片上坐下来,程世栋用手帕擦着头上的汗说:“你们这里资源倒是不错,可是管理不行。就说枣林吧,要加强管理,每天春天要整穴,施足肥。各个家庭的圈粪就是最好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氮和钾。每年的冬春两季,要想法浇足水。那样结出来的枣子个大饱满,又脆又甜,才能卖出好价钱。可现在树上结出的枣子,个小不说,有的在在树上就蔫了,不少枣都旱落了。梨园也应该在冬季灌足水,这样丰收才有保障。水果水果、离了水怎么能行呢?周建国站起身环视周围,觉得今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他们站起来,看到下面的河滩在原野中划出一道浓浓的绿线,就像一道绿色的长城。程世栋问:“那些树是谁栽的。”茂林说:“是建国在八二年春季栽的,有一万棵哩。”程世栋在周建国的肩上狠狠地拍了一下:“周建国你小子真有眼光,再下去几年你就发了,少说也得卖它个一二百万呢!”
建国说:“这两年村里就有人眼红了,不断找书记和村长提意见,说当初的承包款定的太低了,得修改合同。也有人用拳捶着自己的脑袋,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但这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们再闹腾,咱手里攥着三十年的合同,白纸黑字,大红的公章,咱怕什么?”
“越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就越有发财的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机会不是天天有,该出手时就一定要迅速果断地出手。有时你的动作稍微一慢,机会就稍纵即失。记得一位名人讲过:世界上愚笨的人失掉机会,普通的人利用机会,有智慧的人善于抓住机会。有极少数的精英能善于创造机会。这就是面对社会改革的大潮,为什以有的人能脱颖而出,很快就富了起来。而有很多人还停滞在原来的状态。”程世栋有感而发。
那天,程世栋和马步星被周建国请到太平镇的福祥酒店,并请了周长发、村长周秉义和会计赵同作陪。程世栋觉得周建国太外气,不该这么铺张。在饭桌上周建国真诚地说,眼下我们山乡确实很贫穷,但我周建国请你这个城里的财神爷吃顿饭还是请得起的,希望你赏脸,能开怀畅饮。长发叔等村里的领导们也拿出了十二分热情,与程马二人连连碰杯。程世栋对太平镇的小吃牛肉锅盔情有独钟。这顿饭应该说是吃得开心,吃得舒坦,吃出了气氛,也吃出了石屋人所期盼的结果。
程世栋回到县城,当夜召开了董事会,决定在石屋村安点收水果。一时间,石屋村的家家户户一下子忙碌起来。人们肩挑人抬,手提车推,把自己辛苦一年的劳动果实送到收购点。他们手里数着花花绿绿的票子,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村里的老光棍儿德水老汉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溢出了笑:“往年我二老猫沟的那五棵桃树忙活七八天。最多的时候才卖一百多块钱,想不到今年一下子卖了三百多。”
收购点每天收的桃和杏,当夜就用车拉回县城进了冷库。
村上的人都对周建国竖起了大拇指,夸他为乡亲们做了一个件大好事。
周建国心里很清楚,其实收益最大的是自己。他半个月起早贪黑,吃不好睡不足的进城赶集串乡,才卖了不到一万斤苹果。这才几天功夫,他果园里的三万多斤苹果,就变成了一沓沓崭新的票子,那可是一万三千多块钱呀!
周建国在山路上走着,短短的十多天,满坡满沟的果子全不见了,地上被打落的枣叶铺了厚厚的一层,几个残留的小枣儿在树梢上摇荡着。他顺着坝顶登上孤山顶,望着水库里的水和南面的山包、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心底油然而生:如果在水库的西岸建个水塔。在山顶上挖个很大的蓄水池,再从水塔到蓄水池埋上管道,在山的背面往下修一条水渠,就能给那片枣树林和梨行浇上水,那时该是什么样子呀!
周建国站在那里,手指节被他掰得拍拍直响…….
第四十一章
周长发从镇里开会回来,马上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县委县府专门下达红头文件,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对工作不得力的一把手采取一票否决,不管他在其他方面工作成绩多么突出,能力有多强,只要计划生育工作上不去。立刻就地免职。
第二天,石屋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让大家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男女青年要响应晚婚晚育号召,男青年不到二十五周岁,女青年不到二十三周岁,镇计生办不给出示证明,县民政局一律不予结婚。对于符合条件结婚后的男女青年,镇计生办发给准生证后才能生育。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凡没有领到准生证怀孕的一律流产。凡生育过一胎的青年妇女,一律上环。生育过两个孩子的男青壮年一律做结扎手术。从一九八0年开始,凡是超生的家庭,要按规定交拿罚款。二胎罚一千元,三胎罚一千五百元。四胎罚两千元。一时间,村里墙上贴满了红色的标语:“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栽树!”“一胎放环、二胎结扎!”有的地方甚至贴出了“流出来引出来,就是不能生出来!”“该流不流,扒屋牵牛!”“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喝药不夺瓶,上吊不夺绳!”等过激的口号。不长时间,镇和各管理区专门成立了计划生育小分队,深入到各村庄开展活动。有的家庭儿媳妇怀了孕,为了躲避小分队的追查,纷纷逃到外地流浪或躲到亲戚家。计生小分队和村干部每天登记追查,勒命返回。不按时返回的进行经济制裁,每超过一天罚款一百元。对于已经超生的家庭,小分队已差人把超生罚款单送到各家各户,限期上交罚款。交不上的就上门拾辍东西,自行车缝纫机挂钟都要。有牛的牵牛,有羊的羊,有猪的赶猪,粮食也要。那些日子,凡是怀孕和超生的家庭如惊弓之鸟,个个人心慌慌。凡是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每月都要到镇计生办和医院查体。凡是已经生育二胎以上的家庭。妇女还要进行女扎,实行“双保险”。为了加大工作的力度,小分队在村东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室门前支起两口大锅,村里的治安主任负责赶集买菜买面。大白馍馍、啤酒、大白菜炖肉炖豆腐。除了小分队的成员,还有村里的几个干部,各村民小组的组长,个个吃得满嘴流油。他们打着饱嗝,喷着浓浓的酒气,叼着烟卷儿,一个个神气活现,在村里摇来晃去。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钱来的太容易了,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再说丰收之年,麻雀能吃几粒粮食?
上石屋有一户姓周的人家,两口子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按规定要在三天之内交上一千元的罚款。可那时候庄稼人到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呀!当小分队的人和村干部走进他家的时候,男人只好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地给来人敬烟说好话,可小分队那个姓杨的队长眼睛瞪得像牛蛋,一手打飞了他的烟:“你有本事生就得有本事交罚款,不交钱就是刁民,要从重处罚。”三岁的小男孩哇一声哭了,一头扎在他娘的怀里。女人躲在墙角,怀里搂着两个孩子,身子在索索发抖。这时,杨队长发现了床头上用棉被盖着的缝纫机,于是大手一挥:“给我抬走!”小分队的两个人上来扔掉了破棉被,抬起缝韧机便走。女人推开孩子,疯了似的给杨队长磕头。见不管用,便死死地抱住了一个人的腿。那人用力一蹬,甩开女人便走。女人哭叫着:“这是俺娘家陪送的嫁妆,你们不能抬走!”可那两个人已经抬着缝纫机走远了。男人三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一看红了眼,上前抓住杨队长的手:“你们简直比土匪还土匪,我跟你们拼了!”说着一拳向杨队长打去,杨队长的嘴里顿时流出血来。“反了,简直是翻了天,意敢打共产党的干部,”杨队长大声叫着,“给我绑起来,送到办公室去!”可他手下的那几个人谁也没有动手,他们叫小伙子刚才的举动吓住了。他连队长都敢打,真动起手来,怕自己不是他的对手哩。杨队长对村里的几个干部说:“你们难道也和违法犯罪分子同流合污吗?快把他抓起来!”两个村干部只好每人抓住小伙子的一条胳膊,向村委会办公室走去。在路上有个村干部还向小伙子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我们都是老邻居百舍,也实在不愿意这么做,没办法你就委屈一趟吧。
临走时杨队长用自己的衣袖擦了一下嘴,恶狠狠地发下话来:“两天之内再交不齐罚款,信不信我叫镇里的推土机把你家的房子推倒!”晚上小分队的人走了,周长发叫人把小伙子放回家去。他苦笑着摇摇头对小伙子说,眼下正在风头上,你也别逞强,回家把房顶上的瓦揭下来,然后在房顶上盖上塑料布。等过了这段时间,你把那瓦再挂上。
第二天杨队长问周长发:“谁给揭得瓦?还盖塑料布,这完全是多此一举。晌午镇里的推土机就到。”周长发说:“你把人家的屋推倒,叫人家住在哪里?再说还有两个孩子哩,孩子们总没有错吧!”那天晌午镇里的推土机不知为啥没有来。
又过了几天,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啦。
老虎崖上的赵立本家,是早年讨荒从外地来的,也是全村唯一一户姓赵的人家。老两口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紧巴。儿子眼看三十岁了,还没说上个媳妇。闺女十九,名叫英阁。身材苗条,一双水汪汪的大眼,脑后梳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性格温顺得像只小羊羔。惹得村里不少小伙成天围着她转。她上山砍柴时,总有人替她背柴。她挑着水桶到井上去打水,总有人殷勤地给她拔水。不少媒婆上门为她提亲,都被老两口一口回绝:”俺闺女还小着哩!”有时被媒婆缠急了,就回敬道:“你咋不给俺柱子说个媳妇呢?”
后来又有人来给提媒,是三换亲。沙沟的小梅来他家,给柱子当媳妇。英阁去山后的王家庄,王家庄的闺女去沙沟。英阁见了王家庄的坡子,说啥也不同意。那坡子生得五大三粗,脸又黑,说话嗡声嗡气的。娘对英阁说:“孩子,娘知道让你嫁给坡子,是委屈了你。可我和恁爹没本事,眼看都老了。你以后嫁了人回娘家,家里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你就忍心看着咱赵家绝了后吗?”娘边说边哭。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最后扑腾一下给她跪下了。英阁也早已哭成了泪人,跪在了娘的跟前:“娘,您别再说了,啥也不怪,只怪咱家太穷。闺女听您的,是火坑我也去跳!”英阁去了王家庄,给坡子当了媳妇。小梅虽说个子不高,长得可俊哩。她手脚勤快,家里地里一把好手,样样农活拿得起放得下.对公婆又孝顺,对柱子又体贴。过门第二年就生了个聪明伶俐的小闺女,起名小俊。如今小俊已经两岁多了,老两口一心想叫儿媳妇再给他们生个大胖孙子。这不儿媳刚怀孕五个月,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就开始了。这可吓坏了老两口:“咱用亲闺女换来了这个媳妇,绝不能断了咱赵家的后代香火。”赵立本虽然不识字,心眼儿倒挺活泛。和老伴一商量,决定叫柱子领着媳妇到他姥娘家去躲躲。柱子的姥娘家在黄河边上一个叫黑水湾的村子,离这里有三百多里路。老两口连夜收拾,扫扫面甏子,给他们烙了几张淡饼,又包了几件旧衣服,把家里仅有的几十块钱也交给了柱子,叫他领着媳妇连夜走了。
几天后柱子一个人回来了。他告诉爹娘小梅已经住在了姥娘家。他舅舅嫌两个人目标太大,就叫我先回来。小分队知道了这件事,立马找上门来,叫他们马上把儿媳妇找回来到镇计生办去查体。柱子嘴笨,支支吾吾一时说不清楚。赵立本说儿媳妇走亲戚去了,并说儿媳妇绝对没怀孕,他敢拿脑袋担保。小分队的人一听都笑了,说你儿媳妇怀没怀孕,你这个当老公公怎会知道?回来查一查体不就清楚了吗?赵立本说我们马上把她叫回来。
到了第三天,赵立本的儿媳妇还是没有回来。这下子小队的人可不耐烦了。他们把柱子带到村委会,关在一间屋子里。叫他交待媳妇到底去了哪里。柱子说在他姥娘家里。杨队长叫柱子领着小分队的人去黑水湾领人。柱子家拿不出钱来。柱子被关了两天两夜,不给饭吃,不给水喝。第三天夜里柱子趁看守他的治安员困得睡着时,跳窗逃跑了。赵立本来找杨队长要人,说你把我儿子弄哪里去啦!是不是叫你给打死啦?杨队长说你儿子是畏罪潜逃,要罪加一等。赵立本可不管这些,在村委会里拍手打掌。哭天嚎地,说人是你从我家里带出来的,现在人不见了,我就得给你要人。他犯了法你们治他的罪我管不了,你得赶快把人给我找回来。
杨队长没有办法,只得派人坐车去了黑水湾。人家对小分队的人说,你说的那人根本就没来过这里。小分队的人只好回来了。赵立本像疯了一样,天天到小分队去闹。他说我儿子一定是叫你们打死了,我要到公安局去告你们。引得村里很多人前来观看,人们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杨队长一时没有办法,只得放弃了对他儿媳妇的追查。
村里的孙二虎来找杨队长,问杨队长你在大喇叭里喊:说凡是晚婚晚育的要受奖,这是不是真的?杨队长说设错,我是说过这话。孙二虎说我今年四十二了还没有结婚,该不该受到奖励?杨队长不知是怎么回事,一时无语。他问村里的干部,干部们告诉他,他叫孙二虎,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光棍,别理他。杨队长觉得孙二虎这是戏弄他,就上前踢了他一脚:“快滚蛋。信不信我马上叫人把你抓起来,交给镇公安派出所,你这是破坏计划生育工作。”孙二虎用手摸了摸被踢的地方:“哼,说话不算话,嘴不是个嘴。”说完就走了。
村里的狗剩,三十多岁那年娶了个流浪女,那女的二十岁。一个秋天的早晨,人们发现在一个碾子旁的墙角里躺着一个闺女,穿着件破棉袄,身子缩成一团,她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村里好几个人都来观看。三槐家两个儿子都二十大几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人们都说,快把她领回去给你大儿子当媳妇吧。三槐家不敢。说人家闺女说不定给家里人吵了架,赌气跑出来的。少只鸡少只羊都还找哩,人家能不出来找吗?咱让儿子跟人家圆了房,人家家里人能让咱?狗剩也跑来看那闺女,说你起来跟我走吧,我先领你回家吃顿饱饭。那闺女站不起来了,狗剩就把她背回家里。下了一把面条让闺女喝,她一连喝了两碗,连一口汤也没剩下。狗剩问她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那闺女说爹娘都死了,家里没有一个人了。那闺女边说边掉泪。狗剩见闺女实在可怜,想到自己也从小没有爹娘,也掉下泪来。那闺女没走,就在狗剩家住下了。狗剩三十岁没碰过女人,夜里搂着那闺女,喜欢得不得了。过了一年多那闺女的家人打听着找到这里。那闺女已经给狗剩生下了一个儿子。来人一看狗剩家境贫寒,两间小泥屋又矮又小,知道没有多少油水,便想把闺女带走。狗剩对媳妇说,你跟着我也是光受罪,愿意走就走吧!孩子可得给我留下,也算你对得起我了。那闺女死活不肯走,对来人说你们卖我的钱花净啦,还想再卖我一次吗?那两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就走了。
五年里那闺女生了三个儿子,杨队长带人来到他家一看,屋里乱得像狗窝,一张土坑,一张破桌子还少了一条腿,旁边的一把椅子还是用土坯垒成的。屋子太小,小分队的人都站在院子里,大家面面相觑,都傻了眼。几个干部觉得院里有一股怪味儿,都捏住了鼻子。杨队长也无计可施。罚什么呀!家里拾辍拾辍连几十块钱都不值。狗剩倒是很热情。指着那把“椅子”叫杨队长坐下,说家里的东西你们可以随便拿,我超生犯了法,该罚就罚。“罚你娘里个头!”杨队长气不打一处来,刚想发火,狗剩说队长,你们如果嫌东西不值钱,我可以以劳代罚,帮你们小分队挑水烧火,刷锅洗碗,打扫卫生。我回家吃饭,绝不麻烦你们。杨队长不愿听他再唠叨下去,把手一挥,命人把全家人赶出屋子,用土坯封住屋门,贴上封条。
狗剩全家五口人,只好在街上的墙根下坐着。傍晚时,狗乘从打麦场上邻居家的麦秸垛上撕了一捆麦秸,背回院子倒在自家的猪圈里。这几年没喂猪,猪棚一直空着。他把麦秸铺匀,一家人穿着衣服躺在里面。孩子们都哭着说饿。狗剩媳妇说睡觉吧,睡着了就不饿了。明天娘蒸大白馍馍叫你们吃饱。狗剩躺在猪棚的边上,为家人挡着风。
那年正好有解放军拉练,连部就安在学校里。解放军天天上山演习。狗剩家正好在学校的对面。管理后勤的刘司务长见孩子们实在可怜,说这太过份了,孩子们有什么错?他经常拿些白面馍馍大米饭和菜给他们吃。邻居们也常常端些糊涂,拿几张地瓜面煎饼接济他们。小分队看到这些,也不敢再说什么。孩子们看到穿军装的解放军,显得很亲切,他们觉得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们发誓长大后去当解放军。后来他们长大了,有两个参了军,终于当上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一个在部队两次受到嘉奖,一个还在抗洪救灾中立了三等功。狗剩家的大门楼,订着两块军属光荣的牌子。杨队长不知想过没有,如果没有当时的超生。哪来的这些共和国的卫士们?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村里的李富贵是镇农机站的站长,他也生了两个儿子。他哥李富强是镇上的副镇长,他平时住在镇上很少回家。一次李站长骑车回家时,在路上遇到了小分队的杨队长。两人相遇同时下车。李站长掏出大前门,递给杨队长一支说:“老杨哥,看你来我们村工作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到家里喝碗茶哩!多担待。明天我不回镇上了,咱哥俩家里叙叙旧,就算兄弟给你赔个不是怎样?”杨队长说都是多年兄弟,客气个啥?就是十年不在一起,咱不还是兄弟?李站长连连点头称是。“这次运动,老弟你的问题处理完了吗?我看你挺忙,也没敢上门打扰。”“咳,瞧你老兄说的,咱们大小不说都是国家干部,这点道理还不懂吗?运动一开始,我就在镇上交齐了罚款。前几年没人提计划生育,咱已经犯了错。现在还能没有个积极态度吗?”说着就要从衣袋里掏出罚款单让他看。杨队长忙按住他的手:“你这不是打当哥的脸吗?不相信别人,我还信不过你?”两人说着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小分队从各家牵来的羊,赶来的猪都圈在村会计赵同家的旧院子里,有人专门看管。两个治安员担心受怕,夜里也不敢睡觉。后来实在熬不住了,就轮流值班。几天时间,那些猪羊都饿瘦了,它们把院子里的杨树皮都啃光了。杨队长和周长发商量,就联系附近买羊的回民,用车把羊都拉走了,剩下的猪也都联系人卖掉了。
到底卖了多少钱,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收来的那些旧自行车,缝纫机等都作价处理。没有人买的东西,时间一长也都不翼而飞了。
一个多月以后,镇上又召开各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和计划生育专职主任会议,对超生户进行第二遍处罚。超生二胎上次交清一千元罚款的,再加罚五百元。超生三胎上次交清一千五百元的,再加罚一千元。起生四胎的加罚一千五百元。那些天,村里闹的鸡飞狗跳,孩子哭大人叫。那些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们个个愁得唉声叹气:“如今这社会怎么啦,不叫咱老百姓活了吗?”但是任你哭任你叫任你死任你活,运动照常进行。当初喊出的“喝药不夺瓶、上吊不夺绳”现在变成了“喝药给瓶,上吊给绳”。
一次省计生委派人下来暗访,不知怎么就来到了石屋村。正好看到狗剩家的老二老三在街上玩耍,就问狗剩的媳妇:“这是你家的两个孩子吗?”狗剩媳妇说”不是,那个大的是他舅家的表哥,来走亲戚的。”杨队长后来知道了这件事,还在干部会上表扬了狗剩媳妇:“瞧人家这心眼儿,大家以后都得学着点!”
那些日子,村里的计划生育专职主任两天到镇上汇报一次情况。各村的党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乃至县委书记.个个提心吊胆,吃不下睡不着。生怕在自己的地盘上查出问题丢了乌纱帽。但网撒得再大,网眼再小,也难免有漏网之鱼。这不村里几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终于在外地生下孩子。柱子和他媳妇也抱着自己白胖的儿子回来了。这可吓坏了杨队长。他找到周长发:这事一定要彻底隐瞒下来,千万不能叫上级知道半点风声。一旦上级查出来,别说咱俩,就是镇里和县里的一把手全都得完蛋。周长发很担心,说可是欺骗上级,性质很严重。杨队长说,这种情况不光咱村有,别的村里也有,只不过都给瞒住了。他还对周长发说,这几天一定要嘱咐好,叫他们千万不要露面。还要派人在附近监视着,发现情况马上报告。万一查出来,要提前想好对策。
由于下边布防周密,省计委在全县的几个乡镇暗防,没有查出任何问题,终于打道回府。干部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到了年底,太平镇镇委镇府在大堂里隆重召开计划生育表彰大会,庆祝全镇计划生育取得的辉煌成果。表彰镇直各单位和各村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镇委赵书记在大会上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县已经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县,我们太平铁也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这成绩的取得,在座的各位功不可没。在此我代表镇委镇府对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赵书记宏亮的声音里洋溢着兴奋与喜悦。台下掌声如雷。一阵骚动之后,起书记又说:“同志的们,计划生育是国策,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成绩只属于过去。希望大家轻装上阵,戒骄戒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随后各单位上台受奖,镇文化站和广播站的人员拍照留影。周长发在台上两手架着那面金光闪闪的锦旗,觉得脸上有些发烧。
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工作终于暂告一个段落。各小分队的成员各自回到自己的村里,随时所从召唤。杨队长因为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到镇上当了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副主任。
周长发走在街上,看到两个扎着朝天角的小姑娘蹦跳着,拍着手在唱着一首歌——
村骗镇,镇骗县,
一直骗到国务院。
得了奖,提了干,
等到来年接着骗……
第四十二章
冯金兰刚刚下课,就有一个学生家长前来告状:“冯校长,你得和周聪好好说说,俺闺女小娥这几天拉肚子,上课时周聪不让她上茅房。结果都拉在了裤裆里。回到家孩子一个劲儿地哭。我一看才发现,孩的裤子里腿上全是屎。你说哪有这样的老师?幸亏自己没有孩子,要是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对待吗?”那家长三十多岁,伶牙俐齿,语言尖刻,唾沫星子乱飞,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金兰说嫂子您先别生气,待会儿我问问周老师,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不管怎么说,学校里发生了这样的事,我有一定的责任,我先给您道个歉,希望您能原谅。那家长见金兰态度诚恳,说话亲切和气,又道了歉,火气立马就消了一大半。说校长给您添麻烦了,刚才我态度也不好,您别见怪,说完扭头就走了。
冯金兰把周聪从办公室叫出来,两人来到学校大门口的拐角处,问他是怎么回事。周聪一脸茫然,忙问发生了什么事。金兰就把刚才小娥娘给她反映的事讲了一遍。周聪听了觉得很委屈:“冯老师,小娥在课堂上也没说她要去厕所呀!说了我能不让她去吗?快下课的时候,我见她哭,就走过去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病了?她摇摇头什么也不说。邻桌的保国说他闻到了一股臭味,可能是把屎拉在裤裆里了。我叫她快回家去换衣服,还叫保国去送她,我觉得我没做错什么呀!”
这件事引起了冯金兰的重视。凭心而论,周聪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明显的过错。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还有一定的不足。入职一年多来,他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他肯于钻研,有进取心,教法灵活。她没少听他的课,对他的简笔画和线段图在数学课上的运用颇为赏识。在她的耐心帮助和热情指导下,他进步很快。看着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她甚是高兴。国家作出明确规定:凡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以前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的,才能认定为正式民办教师,他们都有民师证。从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起,国家将不再召收新的民办教师。因此,周聪只能定为代课教师。对民办教师,国家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费。小学民办教师每月发十三元,初中发十六元。其余工资由乡镇发放。资金来源由各村筹集,发得很不及时,有时拖欠好几个月甚至半年,还常常打白条。国关发的生活补贴,周聪是没有的。他家里有地,每月工资二十四元,由村里开。由于农村经济落后,有时半年发一次,有时到年底还发不到手,只能顶提留款。村里有文化的青年人宁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当这个代课教师。
周聪高中毕业,能安心从事农村的教育事业,实属可贵。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星期二下午不上课,是老师们业务学习的时间,学区经常集会,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报刊发表的教学经验。这个星期二学区没集合,冯金兰在学校办公室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她在会上说,我知道老师们现在待遇很低,生活也很苦,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全身心地投人到这一事业中。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反常现象。特别要及时捕捉到孩子身上那些微小的变化,并及时地询问和帮助他们。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们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放开架子。以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要做他们的导师,又要和他们成为最知心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大幅度地提高。
接着。冯金兰特别表扬了周聪老师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她说,在整个小学阶段,一年级的孩子是最难教的。他们年龄小,不懂课堂常规,自控能力差。善于模仿,对事物充满好奇之心。在课堂上这个要撒尿,那个要拉屎。有的同学本来没有尿,看人家去他也去。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有时左顾右盼,防碍别人学习。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这就是所谓的养成教育。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孩子们身上的每个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如某某同学以前经常迟到,现在人家一个星期都没迟到过。某某同学以前上课经常去厕所,影响了学习,人家现在课前早已做好了准备,课堂上再也不去厕所了,这位同学进步了。大家要向他学习。某某同学以前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也做不好。现在他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做的作业比过去强多了。我们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奖励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他们。要知道,有时一朵不起眼的小红花,几句表扬的话,都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
冯金兰的发言。对老师们触动很大。他们认真地听着,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他们对照自己的工作,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该做的工作有许多还没有做。周迎春说,刚才听了金兰姐的发言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以前我对孩子们批评太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大声训斥,进行处罚。如做错的题重做三遍,写错的字罚写十遍。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正面教育,大力表扬那些学习有进步的孩子,让他们树立起信心,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要肯努力,照样成功。此外,还要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同学们共同进步。周聪也详细地讲了自己的工作情况。说自己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动不动就发脾气,没有耐心。不能面向全体,对学习好的孩子观注过多,常常忽略了那些差生。对孩子们还缺乏爱心。我现在才认识到:当一个老师,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能当好一个村长,甚至是一个镇长,不一定能当好一个老师。郑月说,俺的娘来,想不到教个学还有这么多道道。俺以前认为教个育红班,也就是领着孩子们玩玩,做个游戏,再随便识几个字就行了。今后俺也要向周聪老师那样,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冯金兰心里很高兴。她觉得全身格外轻松,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她走出办公室,望着花坛里那些姹紫嫣红的鲜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