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
——战友情深泪两行
文/陈占山
(一)
昨天闲来无事,漫不经心拨弄手机,无意间刷到一个视频,感动、泪目,内容分享给大家。
视频中,两个中年(甲乙)男子围坐在一桌喝茶,茶味飘香,谈笑风生。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手机)铃声打破了这份优雅的宁静和恰人的心情。
男子甲接通电话,传来一个稚嫩而略带颤抖男孩的声音,男子甲:“请问,你是那位?"男孩(13岁):“叔叔!您好!能不能给我点钱?”(男孩开口就要钱)男子甲紧锁眉头、不悦地果断挂掉电话,男子乙问:“谁呀?" 男子甲说:“你说,现在这……都没什么套路了,上来就要钱。“ 俩人正在调侃间,电话再次响起。男子甲接通电话,严厉的呵斥“骗子”:“喂,你要再打电话,我就要报警啦。” 男孩接着说:“叔叔,我只是想给妈妈买个三轮车。” “三轮车?”(男子甲疑惑了) 男子甲听到后,虽然觉得不可信,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孩子讲完。男孩讲:“天气太冷了,大清早,妈妈还是骑着自行车出去卖菜,太辛苦了。我想给妈妈买辆三轮车,就是那种带棚的三轮车,这样,她就能暖和点了。” (男孩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渴望) 男子乙:“这理由编的充分。” 男子甲又问道:“你认识我吗?” 男孩:“不认识。” 男子乙:“这骗子倒是实在!” 男子甲:“那你是从哪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男孩:“嗯,是从爸爸留给我的锦囊里看到的。” 男子甲:“锦囊,什么锦囊?” 男孩:“就是一个绿色的包,里面有 一张我爸和战友们的集体合影照片,照片后边写着这个电话号码。” 男子甲:“来,让你爸爸接电话。” 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悲伤地说道:“爸爸不在了(2023年雨季,洪水瀑发。王志国奋不顾身,抢救邻居而光荣牺牲)。他走的时候留给我这个锦囊,说/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打开,说/可以实现我任何愿望。” 男子甲又反问道:“你爸爸是谁,他叫什么名字?” 男孩答:“我的爸爸叫王志国。” 男子甲闻言,整个人如晴天霹雳,愣在那里,王志国,这个名字对他而言,不仅仅是战友那么简单,更是曾经并肩作战、生死相依的兄弟。而今,兄弟已逝,只留下这孤苦伶仃的孩子尚在世间挣扎……他颤抖着手,眼眶泛红,狠狠地扇了自己两个耳光,哽咽着说:“儿子,儿子别着急,爸爸现在就给你买车,咱不买三轮车,买最贵的最漂亮的四轮汽车,你等着儿子,我马上过去!” 男子甲挂断电话,疾驰驱车赶往小男孩所在的地方。
一路上,他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脸上挂满泪珠,那些与王志国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共同经历的生死考验,都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当他赶到小男孩身边时,紧紧抱住这个瘦弱的孩子,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孩子,对不起,叔叔来晚了。你爸爸是我的战友,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从今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告诉叔叔,叔叔一定会帮你。“
小男孩也紧紧抱住他,哭得伤心欲绝,泪水打湿了衣襟……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冷漠和疏离。但这段战友情却像一股清流,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情谊永远不会褪色,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战友情谊都会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多么深沉的兄弟爱,多么纯洁的战友情!
王志国的牺牲,让这份情谊更加珍贵。他留下的不仅是电话号码,更是一份跨越生死的承诺。
王志国的故事是军人的一个缩影,告诉我们所有军人会不忘军旅岁月,永葆军人本色。还告诉我们:战友之间有一种信任叫“托孤",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二)
A.18岁女孩考上大学,“35位爸爸"组团一起送行,“35位爸爸“ 都是父亲生前的战友。1997年入伍的36人被分配到了湖此省,即使退伍了,他们也常年保持联系。在那段军营岁月,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女孩名叫郑崧芳,4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一家老小顿时失去了生活依靠。这时,35位战友,向这个破碎的家庭伸出了援手,给她们捐钱捐物,每年都要一起过来看望,就像亲爸爸一样,陪伴女孩长大。今年高考,女孩被大学录取,“两位爸爸" 给她拿来录取通知书。出发去学校这天,“35位爸爸” 都来送行,很多都是请假赶过来的。孩子长大了,“35位爸爸” 都替她高兴。他们要共同见证“女儿”长大这一刻,此刻,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孩。
B.男子供已故战友儿子读完大学,结婚时,夫妻双双跪下齐声喊他(这位男子)爸,男子喜极而泣,激动得热泪盈眶。网友:真男人,真情义,受得起这一声“爸” !
C.四十年前,老人儿子牺牲,但从此多了17个“儿子” ,17个战友在四十年间,不间断代儿子尽孝。“战友情是过命的友情。”
D.新郎婚礼上居然来了“10个爸爸”,原来,新郎爸爸是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于是10个战友约定共同抚养孩子长大。从此十几年如一日的守护。如今孩子长大成家立业了。结婚当天,“10位爸爸” 盛装出席,“10位爸爸” 不是爸爸,却胜似爸爸一般。另一边的爸爸看到这一幕,也会倍感欣慰。世间除去亲情,恐怕只有战友的情义最真、最纯。
E. 女子陪公公参加老战友的葬礼,现场来了许多名穿着军装的老兵前来吊唁,身体不便的拄着拐杖也要赶来,老人家来到烈士陵园,祭奠牺牲40年的战友,“他们是从战场下来有过命交情的战友。” 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中国军人独有的战友情。
愿这份战友情谊,能够永远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与诸君共勉!!!
在这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启迪后人,阅文托志,传承军人精神,发扬军人风彩。向不忘军旅岁月的军人,向退役不退色的军人学习、致敬!
作者简介:陈占山,网名,百年大计。左权县西安村人。是一名普通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爱好文学。曾在全国各大纸质报刊、网络诗词社发表过许许多多的文章。愿与广大文友、文学追梦者同游文学海洋,共享文学乐趣。

责任编辑:冬雪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