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
文/崔云生(山东)
那时候
曾经不顾一切奔向远方
是为了
实现心中梦想
这时候
日思夜想回到自己故乡
明白了
故乡心中分量
想来想去
都是回家的念想
天下最丽的佳人
都不如初恋的姑娘
梦里梦外
都在回家的路上
世上最美的风景
都不如故乡的模样
崔云生的《回家的路上》,以朴素如话的语言,道尽了人在岁月流转中对“远方”与“故乡”的认知变迁,字里行间是洗尽铅华后的通透,读来像听一位归人在暮色里轻声絮语,温暖又动人。
时光里的转身,藏着最真的觉醒
诗的开篇用“那时候”与“这时候”形成鲜明对照:“曾经不顾一切奔向远方”,是年轻时对梦想的炽热追逐,带着一股不管不顾的闯劲;“日思夜想回到自己故乡”,则是历经世事后的心境转向,“明白了故乡心中分量”一句,没有华丽辞藻,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多少人被岁月磨软的心——原来我们穷尽半生向外奔跑,最终要找的,还是出发时的地方。这种对比不激烈,却在平静中写出了人生的必然轨迹:从向往远方的“向外求”,到回归故乡的“向内寻”。
具象的牵挂,让乡愁有了模样
诗人没有空泛地说“想家”,而是把乡愁落在具体的意象上:“天下最丽的佳人,都不如初恋的姑娘”“世上最美的风景,都不如故乡的模样”。“初恋的姑娘”是故乡记忆里最鲜活的一抹亮色,“故乡的模样”是刻在骨子里的视觉印记,这两个对比,把抽象的“念想”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画面,让“回家”的渴望有了温度和细节。
结尾“梦里梦外,都在回家的路上”,以“路上”作结,既呼应标题,又留下余韵——回家或许是一段路程,更是一种永恒的心理状态: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朝着故乡的方向。全诗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没有波澜壮阔,却以真挚的情感浸润人心,道尽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朴素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