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上的岁月
文/叶志权
晨光还未爬上苗岭的峰峦,我的双手已开始在键盘上敲出嘀嘀嗒嗒的声响。这声音在激情飞扬的岁月,成就了内心里追逐的梦想。数十年来,我总在以质朴有力的语言,讴歌山区铁路工人的奉献精神与职业情怀。
扎根坚守的岁月总带着几分自豪。飞扬的激情燃烧了岁月。我用数十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爱这份职业。因为热爱,激发了我所有的能量去努力。因为热爱,让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中,不断创新。因为热爱,它我生活中洋溢满足感和成就感!
唱响无私奉献主旋律时最喜欢键盘的回声。嘀嘀嗒嗒的节奏,会被文字谱成复调乐章。我总爱在日复一日写诗,希望学会积极地面对工作,从而学会积极地面对钢轨人生。因为,我不愿意成为被时代遗忘的调音师。
退休两年了,我把用了二十年的扳手套组传给了徒弟。工具箱最底层压着张泛黄的照片:1987年黔桂线通车,一群年轻人站在蒸汽机车前,工装裤上全是油渍,笑得像打赢了胜仗。如今他们的皱纹里还藏着煤灰,但眼睛里仍亮着当年映着火把的光。
脑海中出现的每一个画面是与昨天一起跳舞,那个时刻的我竟如回到了服务山区铁路时代般那么快活。我经常在我的文字中写上一段我的人生感悟,除了鼓励写作之外,我特别喜欢看到我写的人文字被人点赞支持时的表情。所以我有责任付出我所有的爱,去充盈那美好的时光。我更有义务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让我可以如实地反映一线,让人们了解工务人,支持工务人。不知不觉间送走了昨天,到了夕阳无限好的时光。我不伤心,也不遗憾。我早已经带着我比怀念和感恩,那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和满足。
细想之下,工作的这些年,喜欢写作的我一直笔耕不缀。我的电脑中躺着数千篇文章,我的日记写了好几本。写着写着,就会发现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写着写着,就会找到突破的新方法;写着写着,就了解了追逐梦想的行为原因;写着写着,就会想到匠心的意象构建;写着写着,就想再去创新一种体裁……写作,让我享受工作,创新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常常欣喜地欣赏自己的各种题材的文章,我那么开心地发现时光丝毫不曾虚度。我的笔记录下了走过岁月的点点滴滴,与小站人相处的美好瞬间,它总是让我的感受更清晰、更深刻。每一次写作都是在挖掘着自己尚未开启的潜力,都是在揭开层层面纱与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对话。就在这样的写作体验中,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热爱这份工作,我才清楚自己是怀着多么炽热的心站在那个讲台上,我才感受到工作带给我的极大的精神满足和愉悦。
现在,我脑中的画面层层叠叠,每一张都向我传递着收获和幸福。退休两年了,我为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而骄傲,我为我不曾懈怠的青春而自豪,我为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而兴奋。岁月虽不饶人,但我亦未饶过岁月。
近期创作完成的这首 《凯铁工人抒情怀》歌词,倾注了单位、师友的心血。歌词聚焦铁路工人(尤其是凯铁/凯里工务段)的奉献精神,通过“扎根山区”“轮声铿锵”“苗岭侗乡”等地域意象,结合“精检细修”“千斤重担”的职业细节,展现其坚守岗位的平凡伟大与代际传承的时代价值。一是意象构建的匠心。“沐雨栉风”与“星星月亮”形成时空对仗,通过自然意象的累积(雨/风/日月/星月/沧海),构建出工人常年坚守的立体场景。"铿锵轮声"与"铁味芬芳"的感官描写,将机械的冰冷转化为有温度的职业印记。二是精神内核的升华。四段歌词呈现递进式表达:首段写实描摹日常工作,第二段“千斤重担”突显责任担当,第三段“赤诚之心”升华至精神境界,末段“史册永传”完成历史价值的确认。其中“代代接力”与“流金岁月”形成代际传承的闭环。三是语言艺术的特色。采用七言句式为主干,融入“苗岭侗乡”等地域元素。修辞上运用对偶(日夜相守/无悔无怨)、隐喻(轮声音乐声伴)、通感(铁味芬芳)等手法,在工业题材中注入诗意表达。重复出现的“坚”字(意志更坚/一往无前)构成精神锚点。这首作品成功突破了行业歌曲的局限,用“伟大平凡”的辩证视角,将铁路工人的劳动美学转化为具有普遍感染力的时代咏叹。
作者简介:
叶志权,曾用笔名:寻梦今生、实心木。四川成都人,现居贵州省凯里市。中国铁路作家分会会员,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老年诗书画协会贵阳分会会员,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贵州省文学社社长,喜好文学,业余撰稿,钟情于诗词歌赋、散文随笔。喜欢岁月的回眸,细心体会生活的点滴,在流年的风景中记载心灵印记,享受每一个平凡瞬间。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