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2025年7月31日 4版
7月下旬,省国资委系统公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省属企业煤炭产量同比增长5.9%,省属企业运营的煤炭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我省煤炭产业龙头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的发展活力和产业韧性。陕煤集团在2025年半年工作会上,发布了上半年生产经营数据:实现营收2275亿元,利润180.4亿元,完成投资160.3亿元,同比增长52.3%,煤炭、化工、电力等实物量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5%、4.5%、3.4%,这一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变革等多重挑战,陕煤集团展现出产业规模稳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的良好经营态势,其背后,是陕煤集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进一步加速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决心。
以高效协同织密“增效网”
陕煤集团聚焦主业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链条,增强配套能力,已形成煤炭、化工、钢铁、电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铁路物流、科技、金融、现代服务等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
今年以来,陕煤集团因时因势调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产业协同配套优势,一系列有力举措激发发展潜力。制定《高效协同工作指导意见》,加强产选运销各环节有效衔接,原煤含矸率同比降低3%,混煤平均热值同比提高83大卡,建立煤炭销售评级兑现激励机制,从兑现率、货款支付、商务纠纷、客户资信等多维度对客户动态评级,制定预期优惠政策,稳定区域市场,上半年自产煤销量1.3亿吨,同比增加355万吨,以销量的稳定增长保障产能的有序释放。电力板块构建“三种电量+两个市场”体系,推动跨省、跨时区外送电力贸易实现新突破,上半年创收5400万元,绿电交易用户达1538家。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采取科学柔性生产机制减亏增盈,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
着力稳市场、稳预期,强化系统治理、优化生产调度,煤、电、化、钢上下游产业联动协同,完成内部协作280亿元,同比增长9%。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工作,让陕煤集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依然信心十足、稳健前行。
以重大项目筑牢“压舱石”
陕煤集团坚持落实全省能源“稳、控、转”和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工作部署,今年谋划重大项目99个,其中重点项目73个,总投资4100亿元,年度投资3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占省国资系统的25%,占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6.7%。
7月4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与11家金融机构签约,该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烯烃、芳烃及深加工工程获批银行贷款额度1068亿元,在集团内首次实现无担保信用融资,充分彰显了金融市场对陕煤集团稳健经营能力和战略转型成效的高度认可。陕煤集团正以重大项目的加速突破,生动践行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使命。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关键进展,6个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益阳电厂三期提前2个月建成投运,度电煤耗257.9克/千瓦时,较行业平均值低15%;中能袁大滩煤矿产能核增至1000万吨/年,集团千万吨级矿井总数增至8对;研究院储能动力电池、恒神高性能碳纤维即将试生产,有效加快集团战新产业培育,截至目前,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达45.4%。 在高质高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的基础上,陕煤集团始终坚持在毫厘之间挖效益。从项目论证、集体决策,到动态管控、执行监督,该集团全流程突出“严、细、控”总要求,14个项目概算较估算审减7.7亿元,298个招标项目较概算节余21.2亿元。上高和汨罗“打捆”招采锅炉、汽机、发电机三大主机,招采价较概算降低5.2%,益阳三期较概算节约投资近10亿元。
投资引导作用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动能持续增强,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为陕煤集团增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深化改革激活“动力源”
当前,陕煤集团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任务完成93.9%,自去年在省国资监管系统率先完成总部“三定”改革以来,该集团持续深化“三定”改革成效并完成所属单位改革考核验收,全集团部门设置、人员数量、中层职数分别下降13.4%、18%、28.9%。
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上,陕煤集团突出精简高效,坚持深度畅通岗位晋升通道。139名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新提拔和使用中层干部“80后”占比36.7%,“新八级工”制度加快落地,296名技能人才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
在此基础上,陕煤集团结合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调整和问题整改需要,全力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实现制度体系与业务流程同频再造。全集团修订制度4731项、新增1214项、废止1086项,其中,集团总部修订和新建175项、废止60项,推动流程优化、管理合规、效能提升。
治理效能加速释放,战略布局纵深推进。陕煤集团改革重心逐步向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与核心竞争力聚焦,立足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该集团调整5户企业管理关系,有序退出6户企业股权,划转2个光伏项目股权和管理权,持续推进管理层级压减、非主业有序退出。围绕治亏目标出台七方面22条措施,26户企业扭亏为盈,53户企业同比减亏9.9亿元,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改革从以上率下到全面深化,陕煤集团以系统思维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在企业治理现代化转型中迈出坚实步伐。
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引擎”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撬动发展活力。
“超大断面煤巷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创新研发出世界首套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成套装备,超大断面(41.25平方米)巷道月进尺稳定在1500米以上,生产班作业人数降低50%以上,采煤工作面形成周期缩短60%,有效破解煤矿采掘失衡难题,实现我国掘进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煤炭绿色管道输运及高效利用工业化成套技术”首创“绿色低碳高效”煤炭物流新模式,攻克了长距离、高落差煤炭管输堵塞泄漏等难题,打造了全球运距最长、输量最大的管道输煤工程,实现煤炭绿色输运生态优先、技术自主、效益协同。“面向低碳冶金的兰炭定向制备与高效应用技术开发”实现兰炭资源在高炉炼铁过程中绿色、高效利用,优化燃料结构、降低碳排放,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2025年上半年,经省科学技术厅公示,陕煤集团5个项目获202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个项目获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聚焦新兴产业落地和价值创造,陕煤集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矿用高分子材料等6款产品产销量提升,甲基芳香醚等4款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成为集团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基调。上半年,陕煤集团科研投入21.4亿元,新产品产值111.2亿元,贡献率4.9%,科技成果转化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165%。
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成本优势、技术领先,更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陕煤集团实现内涵式增长、塑造未来格局的关键支点。新质生产力正在这片深厚的产业土壤上加速孕育、破土而出。
站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陕煤集团正以能源领域“压舱石”的担当和产业链“排头兵”的作为,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中大展宏图、勇往直前。(沈谦 雷添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