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淬火辞
——致共和国军人(外一首)
作者//张玉森
审核/灿若繁星
主播/沉默是金
总编/李淑林

轻轻翻过日历,来到八月第一天,
仿佛所有时针都自发立正站好。
此刻,我怀揣炽热敬意,
精心将它折成一枚弹壳。
弹壳里,满满装着你们的生日——
那粒自1933年从南昌出发,
一路燃烧至今的火星。
你们把岁月穿成迷彩,
左肩承载雪山草地的艰辛过往,
右肩担起深海星辰的辽阔梦想。
胸口纽扣上,
始终别着1927年黎明破晓的曙光。
和平年代的微风中,
钢盔倒影泛起丝丝涟漪,
你们却能清晰听见,
血管里回荡炒面拌雪的声响。
如今,我们有了
比小米更丰富的营养,
比步枪更精准的词汇。
然而,实战考卷
总在凌晨三点突然翻面——
键盘上构建的战场,
比深邃堑壕更加深不见底。
于是,你们在0与1交织的峡谷中,
重新学习匍匐前行。
用卫星精准校准对祖国的忠诚,
借算法力量淬炼无畏的血性。
让每一次心跳,
都与新的战术条例严丝合缝。
智能瞄准镜映出你们瞳孔特写,
深邃眼眸里,
依旧藏着一把拒绝升级的三八大盖。
它固执而坚定地指向
所有妄图把黑夜钉在国土上的阴影。
所以今天,当无人机
将生日蛋糕稳稳空投到海拔五千米的哨所;
当量子通信
把“辛苦了”压缩成三纳秒的脉冲。
你们依旧用最原始纯粹的军礼
庄严回应:
“这里是中国,
请把和平保持到下一秒。”

念奴娇·最可爱的人
诞辰今至,念英豪,穿越沧桑尘迹。烽火当年歼劲敌,一路曾历硝烟。胜利频收,征程未歇,浩气盈于脊。和平初铸,又逢新战艰剧。
看取时代新潮,军事焕彩,科技催雄魄。素养提升如淬刃,精研技能堪责。敌若来侵,剑当出鞘,胆壮声犹赫。长城永固,九州同仰忠赤。


张玉森老师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张玉森,济南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就职于济南市教育局(现已退休)。退休后,他依旧钟情于书法,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获奖颇丰。他还是相关书协、联谊会、研究院的会员。他擅长文学创作,众多原创诗词、散文及其他文章被国内报纸、书刊及媒体平台刊载,并多次在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他被《齐鲁文学》杂志社聘为签约作家,是中国新诗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当代翰墨文化艺术院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