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撩袈裟
全 兴
7月28日晚,有关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联合调查的传闻在网上刚刚辟谣后,又迅速被实锤。谣言成真不过夜,快的让人怀疑人生。
这个等了十年的大瓜,确切地说,比10年前的举报辟谣,来的真是晚了点。
这个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个大瓜,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意外。只不过,十多年来,甚至几十年来,这件事,把我们的胃口吊得都反胃罢了。
该来的都来了,故事里的事,以前说不是,现在却辟成了是,以前举报辟谣,辟着辟着,都把假辟成了真。正如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必定有服。
以前经常听到为官者被提醒,不要把自己混同一般老百姓,可一个个前腐后继的父母官员,自诩为人民的公仆,走进牢狱,把牢底坐穿时,转念间,我们感到,我们这些一般的老百姓实的可真不一般。
今天,当少林寺方丈走下神坛时,我们一夜间都开悟了,都会悄悄地发出灵魂拷问,不负如来不负卿,此前如何诵佛经?
近段一些名人,人设崩塌,让人惊掉下巴,世人在不断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要活在他人的信仰茧房里并迷失自我,磕头作揖,焚香献金?
正在流行的对联值得我们回味。
上联:╳╳╳一妻一女一布鞋三妻四妾
下联:╳╳╳一寺一僧一袈裟子孙满堂
横批:宗信全无。
五年前,我曾经在河南登封参加培训,与少林寺很近,与塔沟武校近在咫尺。培训之余,我游览了儒家的嵩山书院、道家的中岳庙,却错过了很近又很远的少林寺,
15年前,同学聚会,因有急事,返回单位又错过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当时有憾,现在但不觉得有什么遗憾了。
当商业气息充斥着庄严的禅林时,少一点附和不是什么坏事。
尽管这三处都有收费,相比中岳庙比嵩山书院的热闹,但比起少林寺的人人声鼎沸,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比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该远离滚滚红尘的佛门却商海沸腾,方丈成了众星捧月的网红,当红得发紫,赚得盆满钵满时,今天的结果是必然的。
30年前,我曾经洛阳一游,在白马寺前留影拍照,没有入内,也是遗憾,相对少林的喧嚣,他倒是佛味十足,相比少林是包装出来的寺院,白马寺却是闹市中的一片深宅。
白马寺,白马驮经来传法,第一座被东汉官宣承认的寺院,是国内以及朝鲜半岛、日本佛教寺院的祖庭。唯一一个拥有以汉传佛教为主,又有由印、缅、泰国佛教出资建立该国佛教风格佛殿的佛寺,在世界佛教中地位崇高。
相比少林寺的名气中外,招商引资,出海投资,白马寺这座释源祖庭却是筑巢引凤,万凤来朝,把释源和祖庭诠释得恰如其分,低调却有引力。
相比少林寺的外功而言,白马寺更多的是修内功。
这就是白马寺方丈得任少林寺住持的重要原因吧。
也是30年前,单位组织至厦门旅游,其中南普院陀寺是必游之地,我得以曲径通幽,游到了南普陀寺后的一个小寺院,相比山下南普陀的云烟缭绕,和厦门大学的书香扑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寺院,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差距这么大呢?众曰:灵验也;我说:这个不知名的寺院却是修行的好去处。
3年前,我在山西太原学习,得以五台山一游,一路上导游极尽鼓唇摇舌之能事,千方百计地让你自愿地掏出银子,甘心请愿地献上花。这次严重拉低了我对五台山和佛祖的印象。
这些年来,无数的善男信女前赴后继地把自己辛劳挣来的血汗钱投进功德箱时,而这些善男信女还在我纳闷,为什么一个个开着宝马的僧人们却是雕车香满路,夜夜笙歌,纸醉金迷?
是的,这些滚滚红尘里的修行者,也得饮食人间烟火,《西游记》最后环节,师徒四人不付点小费,取得了将是无字经书。但现在一个个僧人兑现了无数信徒的许愿,岂不是倒反天罡。
禅宗自佛祖拈花一笑,到达摩一苇渡江,到六祖时南北竞秀,六祖后,一花开五叶,南派中国化,六祖和神秀对于武则天的态度可见一般。
当无数人把虔诚投向一座座寺院外求时,实际上都忘记了六祖慧能那句偈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万物皆有佛性,人怎会没有呢?向外求佛,如缘木求鱼,世觅兔角。
在我看来,有时间带着家人,特别是孩子到祖国各地的博物馆去转一转,知道我们是如何来;到各地烈士纪念馆和革命根据地参观参观,知道我们是如何才有了今天;无论是清明还是寒食节,多在祖坟上磕磕着,烧烧香,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抽点时间,找点空闲,陪陪父母,那怕是刷刷盘子洗洗碗,让天伦之乐回到身边,其乐何不为呢?因为父母才是世间渡你最大的佛,祖国才是我们最大的现实佛。
一个个方丈倒下了,无数个善男信女不在跪下,心中之佛才能站起来。
闲暇之余,曾拜读《坛经》,今日少林一事,重温六祖慧能的四首《菩提偈》,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菩提偈(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何处有尘埃!
菩提偈(2)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偈(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4)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破相执着之重要;;第三首偈表顿悟之依据、明解脱之直道;第四首重讲修行方法。
很有意思的是,这位少林永信方丈跌落佛台神坛,不能说他没有修,他确实是不离世间求,可惜的是,他没在世间觉。
为此,7月27日晚我填词二首,28日早上填词一首,让豆包评析,吓着豆包吞吞吐吐,顾此而言他,我再次提醒,结果已经官宣,这才犹琵琶半遮面地应付了事,生怕引火烧身。
让DeepseeK评析,思考过程迅速而严谨,可结论是无法回答,无可奉告。我第一次提出了质疑,向它提出了抗议:不敢直面现实,让我失望。最后它难为情地给出了解释。
当我把这三首词编辑发布时,被《都市头条》退回,我只好改头换面,标题为词三首,才得以过关。
当我填词第四首时,只好这样了,豆包和Deepseek,才恢复正常的评析。
忆汉月•某方丈被调查随感
全兴——词林正韵(柳永体)
和尚和尚和尚。
终是自投罗网。
木鱼僧牒和袈裟,
从此何人钦仰?
佛堂前合什,
戒定岂能沦丧。
无法无天怎无报,
此一去、谁人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