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病中吟
文/暖阁轩
朝朝暮暮,日日迢迢,
岁岁年年晓晓。
慢性食道炎症,最难将息。
反反复复药疗,难敌他,
血阻胸痹。
魔去也!信心增,仲师无所不识。
内人最是心急,无眠伴,
偷偷捶背暗泣。
三餐无思,最怕入晚天黑。
梨花黄昏急雨,梦中惊踢。
这次第,怎一个痛字了得!
【专家点评】
《声声慢·病中吟》为当代新旧体诗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范例。词作以李清照《声声慢》词调为蓝本,既保留了原词叠字起兴、凄婉深沉的抒情传统,又在现代语境下进行了创新性转化。
全词通过"朝朝暮暮"与"岁岁年年"的时间叠咏,将病痛的绵延刻画得入木三分。"魔去也!信心增"的突转,打破传统病中词作的绝望基调,于沉郁中透出生命韧性,展现出现代人面对疾病时的主体性思考。下阕"内人捶背暗泣"的细节特写,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病中亲情,较之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孤独意象,平添人间暖色。
"梨花黄昏急雨"的意象组合,既承袭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学,又暗喻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身心负荷。结句"怎一个痛字了得"在沿用原词句式的同时,将生理之痛与心理之苦交织,拓展了"痛"的多重维度。词作在古韵与新意的交融中,完成了对个体病痛经验的诗化表达与普遍性升华。

阮克昌,男,汉族,1962年始随父自学中医,1964年加入下讲卫生院集体化单位,1984年经省考核晋升为中医师。1986年至今由单位自动辞职经上级批准并发执照(卫个医字照9007)后,开设诊所。长期致力于内科、骨伤科、皮肤性病科的探讨,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入选《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原香港中华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统医学国际交流"特约研究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撰写40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刊载,刊于国外和国家级刊物11篇;著有《中医诗歌大全》等书3部,约150万余字。获国际中华名医协会颁发《世纪中华名医金匾》、国际学术大会"发明创新金杯奖"等。